在王老师的班上,有一位姓徐的同学很聪明,但自我约束力很差,经常迟到。一次,这位同学像往常那样又迟到了,王老师在教室门口拦住了他,不让他进教室。王老师看到他一副睡眼惺忪的样子,不禁火冒三丈,恶狠狠地批评他,言语中还带着一些侮辱人格的话。当时,徐同学就与王老师

admin2018-03-21  11

问题 在王老师的班上,有一位姓徐的同学很聪明,但自我约束力很差,经常迟到。一次,这位同学像往常那样又迟到了,王老师在教室门口拦住了他,不让他进教室。王老师看到他一副睡眼惺忪的样子,不禁火冒三丈,恶狠狠地批评他,言语中还带着一些侮辱人格的话。当时,徐同学就与王老师吵起来,说王老师侮辱了他的人格。正在僵持不下的时候,被校长看到了,校长把徐同学叫到一边,很和气地对他谈了一些什么。徐同学起初很生气,后来渐渐平静下来了。课间的时候,徐同学向王老师表示道歉,他的道歉反而让王老师感到不好意思。王老师不由自主地对徐同学说:“老师那样粗暴地对待你是不对的。”此后,王老师对自己过去常常用粗暴方式处理学生问题的行为进行了反思。在以后与学生的交往中,王老师也渐渐学会了对学生给予尊重和理解。现在徐同学正在大学读书,每年暑假回来都去看望王老师。两个人成了最要好的朋友。请运用师生关系的相关理论分析这个案例,并阐述你所获得的启示。

选项

答案该案例体现的是“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相统一的学说”。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合理地继承前人思想观点和不断研究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关于师生关系的学说。这种学说的主要内容是,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教育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统一。 启示: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始终处于主体的地位,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主动地、有选择地接受教育,教育活动的结果最终表现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结果。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始终处子矛盾的主要方面,教育的内容、方式、进程,是由教师而不是学生决定的;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是由教师教会的;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乃至社会态度和价值观,主要也是在教师引导下养成的。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9zYR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