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给定材料 材料1.2016年3月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了政府工作报告。 在介绍2016三工作重点时,李克强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继续毫不放松抓好“三农”工作,完善强农惠农富

admin2018-09-15  28

问题 一、给定材料
    材料1.2016年3月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了政府工作报告。
    在介绍2016三工作重点时,李克强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继续毫不放松抓好“三农”工作,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深化农村改革,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着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实施脱贫攻坚工程。2016年要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其中易地搬迁脱贫200万人以上,继续推进贫困农户危房改造。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增长43.4%。在贫困县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坚持精准扶贫脱贫,因人因地施策。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支持就业创业。解决好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增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能力。国家各项惠民政策和民生项目,要向贫困地区倾斜。深入开展定点扶贫、东西协作扶贫,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扶贫脱贫是硬任务,各级政府已经立下军令状,必须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材料2.2015年7月,联合国发布的《千年发展目标2015年报告》显示,生活在极端贫困中的人数从1 990年的19亿降至2015年的8.36亿,其中大多数进展是在2000年后取得的。为了消除贫困,保证和提高人民的基本生活水平,各国政府实施了多项减贫计划。
    但从区域来看,减贫进展并不平衡。从地理分布的角度看,全球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发展农业生产对发展中国家减贫来说十分重要,否则高的经济增长率不一定能达到减贫的效果。例如,印度20世纪80年代经济增长率为6%,但是由于农业发展缓慢,不能有效地吸纳劳动力,贫困问题没有因此得以缓解。
    人口素质特别是教育水平的提高对减贫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韩国、印尼、马来西亚十分重视教育对减贫的作用,在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注重加强对农村人口的教育与培训,成功地解决了农业过剩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的过渡问题。
    在农业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过程中,如果不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可能会加剧贫困程度。20世纪80年代的印度,大量向城市转移的农村贫困人口由于缺乏足够的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在城市中很难找到工作,致使城市出现许多的“贫民窟”。
    在南亚、非洲和拉美地区,设立特殊就业项目,建立减贫制度是直接有效的大规模减贫办法。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贫困既受平均收入变化的影响,也受社会收入分配关系和社会保障政策的影响。为此,许多发展中国家越来越重视通过调整经济、就业结构和价格政策,改善社会收人分配关系:完善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保障和保险制度,改善贫困者的生活条件。印度、斯里兰卡扶贫战略注重对穷人,尤其是农村贫困人口提供基本商品和服务、基本食物、水和卫生设施、健康服务、初级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以及住房等。
    欧美国家采用“社会保障方案”模式,政府针对贫困人口的低收入和低生活水平状况,直接对穷人提供营养、基本的卫生和教育保障及其他生活补助,以满足贫困人口的家庭需要。因为发达国家经济实力雄厚,贫困面小,因此社会保障方案作为一种福利制度已成为发达国家的主要反贫困措施。
    材料3.近年来,农村进城务工返乡人员创业成为一种潮流。返乡创业不仅能盘活农村经济,化解农村务工人员家庭与工作的矛盾,更能够实现“精准扶贫”。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精准扶贫”深挖返乡创业者是一劳永逸的良方。
    以往,对于创业的理解,很多人认为这是城里人的事,农民工似乎只是配角,至多是创业带动起来的就业者。其实,2.74亿农民工里大有人才,他们在外出务工中积累了财富、增长了见识,还有了一定的技术和市场观念。因此,从打工者转身为小老板,农民工中的佼佼者并不输人,甚至还有模仿、赶超的后发优势。然而,尽管返乡创业局面峥嵘初现,给经济增长注入了新活力,但要实现长远发展,还需克服诸多“路障”。
    不少农民工对返乡创业、就业,心存一定的顾虑。2014年,原本在一家企业做工的刘东回到老家开了一家养鸡场。创业初期,因为是产业周期波动较大的传统养殖业,加上没有用来抵押的房产、田地等,刘东没有从银行贷到款,于是通过民间高利贷借钱养了30万只鸡,但2015年上半年经营不太好,加上民间借贷利息比较高,资金链差点断裂,幸好下半年形势有所好转,才苦苦撑了过来。“当时拿着盖有村委会公章的借条想去信用社贷款2万元,信用社知道我家的经济情况,最终只贷到了3000元。”
    作为“返乡创客”的一员,回乡创建了食品厂的陈德新也坦言,因为缺乏抵押,返乡创业的农民从银行获得贷款的难度较高,一些创业者不得不将自己的房子作为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更多人是像他一样,从亲戚朋友处或者通过民间借款,以获得项目的启动资金。
    荔浦胜利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屠先牛介绍.他的公司牛产的五金配件销往广州、浙江等地,但目前当地的物流条件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需要。“我们县到现在还没通高速,这对我们企业的发展也是一种限制,将来物流条件上去了,我们广大小微企业的发展才有望走上“快车道’。”与此同时,在返乡创业的企业中,劳动密集型企业占据了不小比例,此类企业的用工需求往往较大。近年来,随着用工成本的不断攀升,企业用工难问题逐步凸显出来,部分企业用工缺口甚至接近50%。
    曾在珠海等地做过广告印刷业的邓先生说,当前村里正与旅游开发公司协商整体打造村庄旅游资源的协议,但如何与旅游开发公司进行利益协调、如何设定股本结构和决策机制等,单凭个人经验很难准确把控。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大多投身于现代养殖和种植行业,他们最缺的是专业知识。而目前的农村创业培训分散在很多个部门,有农业、科技、民政、人社、团委、妇联、工商联等,各级部委办局也都有一些资金和项目,搞农民创业培训也是各搞一摊,请来讲课的人水平参差不齐,带来的知识资讯和创业者的需求并不对等。
    农村贫困的实质是农民贫困,农民贫困的根源是没有很好地就业创业。目前,贫困地区农民就业的主要形式是外出务工,但务工收入不稳定,也带来农村凋敝、农田荒芜、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是促进农民高质量地就业创业。为此,应出台支持贫困地区农民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引导农民工回乡创业。
    材料4.我国扶贫开发进入打赢脱贫攻坚战、啃硬骨头、攻坚拔寨冲刺期,在不少贫困地区仍存在着“造盆景”“垒大户”等重“面子工程”扶贫做法。
    有个山区贫困村,想发展生态旅游,扶贫资金到位后,村民希望铺地下管道,方便污水排放。乡干部不同意:糊涂!把钱埋地下,上级来检查,给人家看什么?以后还会给钱吗?先把沿街院墙粉刷一新,建一个亮眼的广场。
    还有个贫困村,是个移民村,村民大多想搬到自家果园旁,方便管理。县里却“引导”部分村民搬到离果园很远的马路边,将其定为“一把手”联点村。各部门和企业纷纷献爱心,把移民点打扮得“花枝招展”。凡有上级考察,必然到此一游。殊不知,热门“景区”背后还有大片“盲区”,山这边吃撑了,山那边吃不饱。更多贫困户云深不知处,平日少人问。
    有个地方,为了让上级考察时看到自己的扶贫成绩,派一些小学生披着装化肥用的白塑料袋,趴在领导路过的山坡上。领导远远望去,山坡上尽是“美羊羊”,大加赞许。地方干部“喜洋洋”,皆大欢喜。假如验收组深人一下,鬼把戏不就戳穿了吗?
    重“面子工程”、轻惠民实效,挑领导容易看得见的地方扶贫,把资金集中投到少数几个点上。在不少贫困地区,这样的想法和做法不少,被人戏称为“造盆景”。这种“路边花式扶贫”,中看不中用,掩盖真相,遮挡真贫,产生了扶贫泡沫不说,还苦了百姓、伤了民心、丢了民意。
    投机取巧,玩花架子,这背后既是政绩观的扭曲,也是能力不足的体现。脱贫攻坚,到底是为了谁、讨好谁?精准扶贫,是为群众担责还是对上级“负责”?思想不端正,责任不到位,投再多钱,花再大力,只会背离中央目标任务,制造更多政绩泡沫。扶贫是慢工出细活,脱贫是病去如抽丝。不能找准病灶开药方,无法拿出健身强体办法,心思难免花在虚功上。
    有的地方喜欢“造盆景”,也和部分上级干部作风漂浮有关,与考核指挥棒有关。过去扶贫是上面下指标,下面分任务。年终,大会听汇报,屋里看报表。实地考察大多走马观花,先握手,再挥手,前后不到两分钟。干部假扶贫的戏演得好,领导拍掌擂鼓做观众也配合得好,于是扶贫、脱贫致富、奔小康就这样“一气呵成”了。“今年干得不错,明年继续给钱。”考核粗枝大叶,给人可乘之机。摆了花架子,没人追责反倒高升,同行羡慕,争相仿效。所以,摒弃“盆景思维”,还得从实考核,从严监督,多一些“下马观花”,沉下去蹲点,听群众口碑。要让那些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的人懂得,投机取巧绝无好下场,苦干实干、真扶真脱,才有好前途。
    说到底,上面一较真,下面就认真。那边装糊涂,这边更马虎。扶贫不搞花架子,需要坚实踏出每一步,面对“盆景”扶贫,领导不要被来得这么快的“小康”砸晕了头。扶贫工作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长征”,不仅需要扶贫工作者付出艰辛,而且需要领导参与其中,啃下硬骨头,攻城拔寨。脱贫攻坚,来不得半点投机,注不得半点水分。把心思放正,老老实实,像耕种苗圃那样,耐心浇水、细心施肥,才能换来满园青翠,而不只是盆景摆设。
    材料5.在2015年10月底结束的第三届“中国最美村镇”评选活动中,K县王坝镇大水沟村和阳坝镇分别荣获“寻梦?92015年中国最美村镇”文化遗产奖和产业富裕奖。
    有着4.8万贫困人口的K县,一时间成为关注的焦点。之所以如此,得益于K县依托良好生态优势,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基础,以农村文化建设为引领,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增加群众收入、加快脱贫致富的重要措施,在山大沟深的贫困地区探索出了文化旅游助推精准扶贫、脱贫的K县模式。
    K县森林覆盖率高达66.7%,目前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45个,贫困人口4.8万。从2011年开始,K县针对全县80%以上的群众居住在深山峡谷及林缘地区,灾后重建房屋与危旧房屋混杂,群众生活环境脏、乱、差的实际,围绕房、路、水、电、产业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按照基础设施配套化、经济发展产业化、村容村貌园林化、家庭院落花园化、村风民风和谐化、管理机制长效化的“六化”建设标准,全面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特色惠民工程。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K县350个村统一规划、分年建设、整体推进,一张蓝图绘到底,通过“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办法,把农村危房改造、“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扶贫开发、以工代赈、造林绿化等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投向美丽乡村建设,并按照“不砍一棵树、不埋一眼泉、不毁一株草、不挪一颗石,把每一个村作为一个旅游景点来设计,把每一户都作为一个小品来改造”的理念,对村庄进行精心打造。
    5年时间,K县整合各类项目,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2.8亿元,撬动信贷资金2.6亿元,把农村交通、饮水、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和重点,基本实现了“五通”(通车、通水、通邮、通电话、通电视)和“五化”(道路硬化、村容净化、家庭美化、四旁绿化、屋室亮化)和“五有”(有广播电视室、文化图书室、卫生室、购物网点和活动场所)。
    豆坪乡西沟村是K县较为典型的贫困村。2014年以来,K县拓宽硬化了西沟和周边成沟、黑竹等村的通村公路,并整合资金对群众危房进行了改造,建设了党员活动室、停车场、休闲广场等公共设施,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庄变美激发了群众的发展热情,西沟村调整产业结构,大面积种植蔬菜,成为豆坪乡有名的蔬菜专业村。
    和西沟村一样,K县越来越多的村庄、乡镇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带动下,产业得到优化升级。立足丰富的生态资源、旅游文化资源和美丽农村建设成果,K县坚持“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品一韵、一家一特”的思路,围绕体现乡村田园、乡村生活、乡村文化、乡村民俗和乡音乡愁,大力发展生态养生乡村旅游业,全面推动旅游扶贫工作,以旅游示范村和示范户建设为载体,在全县选择12个乡镇、36个村的123户有建设条件的农户,开展了以创建123张床位的“十村百户千床”工程,不断拓宽贫困村增收渠道,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在乡村旅游发展的带动下,农村村容村貌和群众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观,生产生活方式和环境卫生条件得到大幅度提升。近年来,靠美丽乡村逐渐富起来的村民,不断以乡村文化建设来增加美丽乡村的内涵,每个村都精心复制和还原了农耕文化、传统文化实物,收集村庄大事、旧时器物,寻访家训家规,建成了各具特色的村史馆。
    “贫困村实现脱贫,不光村子要美丽、收入要增加,村子的文化也很重要,有了丰富的精神生活,村民的幸福指数才算真正的高。”K县文体局局长巩林表示,近年来,K县在大力推进扶贫攻坚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精耕“文化沃土”。
    不同特色的民间传统文化在乡村争奇斗艳、各展芬芳,并得到活态的传承、创新,形成了广大群众能积极主动参与、乐于表现的良好氛围,沉甸甸的“文化果实”让村民越来越强地感受到社会发展给他们带来的幸福感。
    材料6.如何告别中华民族数千年发展历程中始终挥之不去的贫困阴影?在G省召开的一次脱贫攻坚战专题研讨会上,与会人员全部“抢麦”发言,共同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竞相建言献策。
    A认为,精准扶贫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扶贫工作的精髓和亮点,建设美丽乡村是精准扶贫的一种实现方式。在她的心目中,美丽乡村不仅仅是指村容村貌美丽,还包括了农业产业化、农民的脱贫致富、基层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如医疗教育均等化等。她认为,让资金稀缺的贫困乡村实现“华丽转型”,要发挥政府主导的杠杆效应。“比如可以让政府发动乡村把垃圾搞干净、河涌治理好、道路修整一下,随后通过附近的大项目、大工厂进行带动。”她说,“前期政府主导的主要是基础的公共服务的配套,中后期则应该引入社会资本来建设。但这些项目一定要和农民的收入相结合,方能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问题。”
    B介绍,目前,G省正在开展“互联网+农业”行动计划,通过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进行对农村的帮扶。2015年,G省建立了1600个惠农信息社,既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将本省农产品推向全国甚至全世界,也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指导农民进行种植。“例如用数据告诉农民,什么时候该种什么种子,种什么比较好卖。”她直言,要帮助农民致富,要走精品化路线。“我们连续多年举办的名优新农产品推介会,已经为广大农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近几年,G省的名优新产品从线下扩展到线上,与多家电商平台合作,推出G省农产品特色馆,评选出省内十大名牌农产品。
    “互联网给农业带来了新机遇,从前买米都是一大袋一大袋,现在变成小包装,做得很精致。”她说。对于未来,她认为要引导农民的生产更重质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让农产品“触电”的目标,把更多的农产品通过网络销售出去。
    C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前提是精准分类。现在提出了179万贫困人口,要对这个群体进行精准分类:哪些可以通过产业帮扶脱贫……要有针对性地细化扶贫方式。另外,还要落实责任,“签军令状和扶贫书”。扶贫不是某一个层级的责任,省市县乡和村都有责任,部门、社会和企业也有责任,因此要将责任真正落实。
    H委员也表示,目前的扶贫检查制度需要改进,要从严加强检查监督。既然是扶贫攻坚,建议每个季度组织一次检查,半年一次大检查,对搞得好的表彰奖励,搞得不好的要予以追究,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纪律保障,确保精准扶贫工作精准惠民。
    D认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或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他表示,G省最大问题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为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省里除了继续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园区建设、中心城区建设外,还应加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关注。
    B委员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表示,除了上述措施还需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现在基本上是靠中小微和民营企业支撑经济的发展,“我们不发展民营经济的话,县域经济是无法发展上来的,要给民营经济松绑,解决用地难、人市难的问题,减负就是减少‘五险一金’的问题。”
    E说,部分市、县、村忽略地方客观条件,盲目复制发展模式,这样不仅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还有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要想真正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必须做好科学合理的规划,绝不可盲目复制其他地区的发展模式,挖掘地区特色,重点培育地方优势产业,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应该减少直接给予、没有造血功能的扶持资金。”E表示,如果能给予适当的税收政策优惠,或许效果会更佳。
    材料7.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说:“贫困不是单纯由于低收人造成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基本能力缺失造成的。”比如教育、医疗资源的难以获得,这是社会结构导致的一种全方位的资源缺失。
    扶贫问题历来是国家重视、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每年国家和各省市都会花大力气来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脱贫。对于扶贫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因地制宜,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实施精准扶贫。反观实际,我们不得不说,扶贫工作的精准程度还很不够。就在近几年,媒体曝光一些地方,保住“贫困帽子”后拉横幅祝贺,暴露出扶贫者把脉失准,扶贫对象依赖心理。因此,纯资金上的帮扶,扶不起人心,反而容易养成对扶贫资金的依赖。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助人脱贫,必须以项目为支撑,资金为辅助,彰显人的价值。精准扶贫,枪就得打对地方,而且方式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输血式的扶贫政策,只会滋生地方的“懒汉”心理.看上去扶贫,实际上消磨了地方的自我发展能力。目前一些地方还存在着“等、靠、要”的传统扶贫思维,抱有固化的“输血式”扶贫心态,而新形势下提出的精准扶贫,使帮扶的扶贫对象更具针对性。向贫困宣战,加大扶贫方式改革,要切实探索与贫困地区实际情况相得益彰的帮扶项目,准确定位、精准扶贫,让输血功能彻底转化为造血功能。贫困地区要深挖地方潜力、迎头追赶,同时也需要切实把各项扶贫政策及资金落实到具体项目,落实到每个贫困家庭,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
    二、作答要求
阿马蒂亚.森说:“贫困不是单纯由于低收入造成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基本能力缺失造成的。”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经验或感受,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主旨鲜明,思想正确,内容充实,结构合理,逻辑严密,语言流畅。(1000~1200字)

选项

答案 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输血更需造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尽管如此,由于贫困地区资源所限,导致扶贫工作进展并非一帆风顺。可见,扶贫不能一味输血,更需造血。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曾说过,贫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基本能力缺失造成的。经过30多年的扶贫攻坚,我国扶贫战略成效显著,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但是,贫困问题仍然存在,有些贫困人口只是被赶进了“角落”里。当前,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而这些区域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匮乏,贫困人口思想观念比较落后、综合素质较低,这是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传统的输血式扶贫只能解贫困地区观时之困,容易助长贫困地区不思进取、被动依赖之风,使“等、靠、要”现象日益严重,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争戴“贫困帽”的现象。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输血”可以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打好基础,同时也应该看到,输血式扶贫容易造成贫困地区“失志”,陷入越扶越贫的恶性循环。 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才能使贫困地区从根本上摆脱贫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先要扶志。”近年来.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力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积极推进教育扶贫,走出了教育扶贫的“瑶乡模式”;美丽多彩贵州,将产业发展与老百姓需求相结合,使几百个乡镇“减贫摘帽”,扶贫攻坚成效显著。不论是文化扶贫、产业扶贫,还是教育扶贫,其根本都在于扶起贫困人口的脱贫意志与脱贫能力。重视贫困地区群众的意识转变,能够激发当地的创业热情,以创业带动就业;重视贫困地区群众的能力培养.能够使其具备自力更生的能力,助力扶贫产业落地,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血式扶贫,无论是从眼前还是从长远而言,其脱贫率高,更益于经济的长期发展,是脱贫的治本之策。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攻坚期,贫困地区要想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唯有摆脱过去的“等、靠、要”思想,不断提高民众的素质,在接受“输血”的前提下,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方能突破瓶颈。扶贫开发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梦的实现,事关人民福祉,只有打赢脱贫攻坚战,才能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0S5l777K
本试题收录于: 申论题库大学生村官分类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