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霆来到某银行的ATM机取款。结果取出1000元后,银行卡账户里只被扣了1元,许霆连续取款5.4万元并将此事告诉了同伴郭安山。两人随即再次前往提款,后经警方查实,许霆先后取款171笔。合计17.55万元;郭安山则取款1.8万元。事后,二人各携赃款潜逃。广州

admin2009-07-09  42

问题 许霆来到某银行的ATM机取款。结果取出1000元后,银行卡账户里只被扣了1元,许霆连续取款5.4万元并将此事告诉了同伴郭安山。两人随即再次前往提款,后经警方查实,许霆先后取款171笔。合计17.55万元;郭安山则取款1.8万元。事后,二人各携赃款潜逃。广州市中院审理后认为,被告许霆以非法侵占为目的,伙同同案人采用秘密手段,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行为已构成盗窃罪,遂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编者注:2008年2月22日,案件重审;3月31日,许霆被判处5年徒刑。4月9日,许霆提起上诉。5月22日,终审维持原判。)许霆案件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你怎么看待这一事件?

选项

答案 ATM出错,一名叫许霆的男子171次恶意取款17.5万元潜逃一年后被抓获,以盗窃罪被判无期徒刑。判决结果一出,引发各方热议。对于此判决90%的网友都认为“量刑过重”,甚至有律师认为不应对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一个法律判例竟引起公众如此关注,委实有许多耐人寻味之处。而此案争议的焦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ATM的从属性质问题存在争议。ATM到底是代表金融机构还是看作金融机构的一部分?如果ATM代表金融机构,法院的判决就没有疑问;如果ATM只是作为金融机构的柜员机,法院的判决就有法律适用错误的问题。根据1999年人民银行制定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银行卡,是指由商业银行(含邮政金融机构,下同)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人民银行在办法中只是对银行卡给出了定义,而没有对ATM是等同于金融机构或属于金融机构的一部分定性。 二是许霆的多次取款犯盗窃罪还是属不当得利。部分人认为,客户持卡在ATM上提款的行为是一种民事合同行为。许霆在取钱时,完成了所有的既定程序,其多吐了钱,是银行自己的失误,这应属不当得利而非盗窃。而有人认为当许霆得知ATM故障,出现多吐少扣时,便勾起了利用机器故障非法占有银行财产的想法,成为以非法占有银行财物为目的的秘密窃取行为,而这种行为在达到刑法规定的数额时,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三是许霆的取款是恶意透支还是盗窃罪。部分人认为许霆是用自己的合法证件,通过合法渠道,用合法的手段从取款机上取钱,是合法持有,且在故障ATM里取的现金并没有脱离银行的控制,因为银行有记录和监控录像,银行对许霆的取款行为应是在控制之中的,是恶意透支,应按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而另一部分人却认为有记录和监控录像也不能改变许霆行为的“秘密窃取”的本质,因为盗窃罪中的秘密窃取,是指取得财物的当时,财物的占有人并不知道,就如在公共汽车上有人行窃后,在出车门时就被失主发现,但不能改变盗窃时是秘密窃取的性质,银行记录和监控录像只是事后让财物占有者知道情况的证据。 许霆一案虽属个案,但是暴露出的问题却不容忽视,金融机构应从中得到启示。 一是法律、法规应具有前瞻性。《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是1999年1月5日颁布,从时间和内容上对此案来说已经过将近9年,而且当初对ATM是等同于金融机构,还是属于金融机构的一部分,在《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中都没有做出定义,从而没能够为法院断案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因而在出台法律与法规的时候。必须做到具有前瞻性,同时定期修订和完善,保证法律的深度和广度,与时俱进。 二是应及时出台有关大型器具(尤其是IT系统外包)风险管理办法。现在金融机构的IT应用系统由于自身开发能力有限,许多大型的IT应用系统都实行外包,而其中包括外包企业的资质和能力,及开发出的IT系统总是存在各种备样的问题,如系统漏洞、程序不完善、病毒破坏等。如果没有IT系统外包风险管理的法律与法规出台,一旦IT系统出现问题时,责任将很难划分,且IT系统出现问题时造成的损失可能会导致金融机构的破产和倒闭。 三是金融机构管理ATM上存在问题。许霆在ATM上作案的时间达23小时,作案次数多达171次。在这个案件上,被盗金融机构在管理ATM上存在相当大的漏洞和安全问题。当ATM出现问题时,未能及时发现,并做出快速的响应。如果被盗金融机构及时发现了问题,也许就没有“许霆案”的发生。

解析     本题属于对现实某些社会现象和事件的分析和评论类试题。主要考查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评分参考标准】
    好:论点鲜明且符合实际,论据充分。论证严密,考虑问题有深度且有独到的见解,言之成理。
    中:有自己的论点,论证、说理基本可行,能自圆其说。
    差:论证、说理不充分;考虑问题没有深度,泛泛而谈、言之无物。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0c8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面试题库国家公务员分类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