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众来说,科学无处不在,它完全可以成为社会流行文化的一部分,享受科学文化知识就像看书、读报、听音乐、看电影一样。 近日,由中国科协主办的“典赞·2016科普中国”活动揭晓了2016年度十大“科学”流言终结榜,同时揭晓的还有年度十大科学传播事件等榜单。

admin2020-03-04  31

问题 对于大众来说,科学无处不在,它完全可以成为社会流行文化的一部分,享受科学文化知识就像看书、读报、听音乐、看电影一样。
近日,由中国科协主办的“典赞·2016科普中国”活动揭晓了2016年度十大“科学”流言终结榜,同时揭晓的还有年度十大科学传播事件等榜单。
作为年度科学传播的一场盛宴,十大“科学”流言终结榜用“科学”的力量以正视听。纵观这些“年度科学流言”,“喝苏打水能防癌”等传言背后自然掺杂着商业因素,但更多“科学谣言”的传播还是利用了人们相关科学知识的缺乏。互联网时代,“十万个为什么”已经不再流行,凡是符合自己诉求的“科学知识”,人们已经不再习惯求证和追问,无论真伪,“随手一转”即为对“科学”的推崇。
从硬件设施的建设来看,近年来社会确实很注重科普教育,实践着“科学要从小抓起”的理念,很多城市都建了科技馆,供孩子们学习参观,孩子们对科学热点的追捧也与日俱增。但是,从观念层面考量,我们对“科学”的“接近度”远远不够,哪怕是心智成熟的成年人,大多也认为科学是“小众”的、“专业”领域内的事情,进入这个领域是需要门槛的。
科学是个范畴很广的概念,科学需要门槛,科普教育却并非如此。人们之所以在心理上和科学产生距离,与科普教育不发达有关。枯燥的科普教育会阻断人们对科学的热情,尤其在当下,更需要科普教育在设计力、故事力、共情力和趣味感上下功夫。
没错,科学应该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从表达习惯看,我们常常把“科学”和“文化”搭配在一起,在专业学者的眼里,“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是现代社会中的两种文化。但对大众来说,科学无处不在,它完全可以成为社会流行文化的一部分,享受科学文化知识就像看书、读报、听音乐、看电影一样。遗憾的是,我们常常“心存芥蒂”地将科学自觉归纳为“小众”,排挤在大众文化、流行文化之外,心理认知上首先产生了距离,又如何与科学零距离交融呢?
让科学流行起来,是科普界有识之士的呼吁。英国物理学家布莱恩·考克斯在成为曼彻斯特大学粒子物理教授之前,曾当过摇滚乐队的键盘手,是个名气不小的摇滚明星。“转行”物理学教授之后,考克斯频频在电视与广播节目中出现,主持科普节目,收获了几百万观众。考克斯说:“科学太重要了,它必须,也不得不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在这位物理学家的眼里,科学现象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这不是一个或几个流行明星可以做到的。
如果我们能够像享受音乐以及其他流行文化一样,享受科学知识与探索知识的乐趣,甚至让感知科学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那些伪科学的传言岂能恣意弥漫?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科普界有识之士呼吁要让科学流行起来的原因?(   )

选项 A、可以激发青少年的想象力
B、可以使广大民众进入科学这个专业的领域
C、可以阻断伪科学传言的恣意弥漫
D、可以使人们享受探索知识的乐趣

答案B

解析 A项可由倒数第二段“科学现象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推出,C、D两项可由末段推出。科普的目的主要是增加民众的科学素养,并不是让广大民众进入科学这个专业的领域,故B项不属于让科学流行起来的原因。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1dvc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