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admin2020-06-25  21

问题 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选项

答案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格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这一阶段为婴儿期,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这一阶段为儿童早期,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儿童初步尝试独立处理事情,如果父母允许儿童去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鼓励幼儿独立探索的愿望,幼儿就会逐渐认识自己的能力,养成主动、自主的性格;反之,父母过分溺爱和保护或过分批评指责,就可能使儿童怀疑自己,对自我和环境的控制能力产生羞耻感。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这一阶段为学前期,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此时如果父母或教师对儿童遇到的问题耐心听取,细心回答,对儿童的建议给予适当的鼓励或妥善的处理,则儿童不仅发展了主动性,还能培养明辨是非的道德感。反之,如果父母对儿童的问题感到不耐烦或嘲笑儿童的活动,儿童就会对自己的活动产生内疚感。 (4)勤奋感对自卑感(6~ll岁)。这一阶段为学龄期,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如果儿童在学习、游戏等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就并受到成人的奖励,儿童将以成功、嘉奖为荣,从而培养儿童乐观、进取和勤奋的人格。反之,如果由于教学不当,或努力不够而多次遭受挫折,或其成就受到漠视,儿童就容易形成自卑感。正是在这个时期,即青春期躁动到来之前的少年时期,他们逐渐形成了勤奋感和对自己力量的信任感,但也可能形成自卑感和对自己的天分及能力的低评价。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这一阶段为青春期,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因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要求谨慎地选择和决策,尤其体现在职业定向、性别角色等方面。如果青少年不能整合这些方面和各种选择,或者他们根本无法在其中进行选择,就会导致角色混乱。这一时期学生的智力和情感迅速发展,而对于新问题的思考又充满矛盾,所以经常会感觉苦恼、迷茫。 (6)亲密感对孤独感(18~25岁)。这一阶段为成年早期,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整个大学时期都处于这一阶段。因此大学生往往会开始寻求一种特殊的关系,并通过这种关系来发展亲密感,以在情感方面得到成长。亲密感发展的结果一般是对另一个人爱的承诺。在这一阶段不能形成良好亲密感的人,会面临孤独感。 (7)繁殖感对停滞感(25~50岁)。这一阶段为成年中期,主要为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这时男女建立家庭,兴趣扩展到下一代。这里的繁殖不仅指个人的生殖力,还指抚育和指导下一代的成长。缺乏这种体验的人会倒退到一种假亲密的需要,沉浸于自己的天地之中,一心专注于自己而产生停滞感。 (8)自我整合对绝望感(50岁直至死亡)。这一阶段为成年晚期,主要为获得完善感且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现着智慧的实现。这时人生进入最后阶段,如果回顾一生觉得这一辈子活得很有价值,就会产生一种完善感,反之则不免恐惧死亡,觉得人生短促,对人生感到厌倦和失望。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3HNv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