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专升本
试述《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试述《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admin
2022-05-30
42
问题
试述《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选项
答案
主题思想:《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熔铸刻骨铭心的相思之苦和缠绵灼热的执着追求的爱情诗。诗人运用比喻等手法,抒发了其难以言状的内心隐秘之情,充满着哀怨忧伤情调。但也有人联系诗人经历、以所谓“牛李党争”为背景,认为这是含有政治寄托的诗。我们通常都将它看作爱情诗。 艺术特色:(1)以生动形象的比喻传达相思相恋的深情。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春蚕和蜡炬两种常见事物作比喻,表现自己相思之苦的深沉和对爱情的坚贞不渝。由于比喻物象本身自然真实,如春蚕到死时丝才吐尽,蜡炬成灰时才没有泪流,是千真万确、无可置疑的,那么以蚕丝比作爱情相思的情丝,以烛泪象征爱情伤感的眼泪,则语义双关,给人以千真万确、无可置疑之感,表明了爱情的相思相恋之苦的真切与坚贞,在痛苦中煎熬而始终不悔。含蕴极为深刻,形象之物象与抽象之感情的结合之巧无以复加。 (2)拟想对方的心理活动。“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一联,拟想对方心理活动,更进一层写出诗人的一片痴情苦意。这种从正面落笔、侧面反衬的手法更有曲折委婉之感,较直接描写作者如何思念更多些情致。 (3)以神话传说作结,含蓄有致。“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以蓬莱仙山比喻居地的美好如仙境,以青鸟比作传达信息的人,表现两人虽分居异地,但情爱不断,既是劝慰之语,又寄希望于未来。诗意深长,含蓄有致。 (4)格调缠绵幽然,语言清丽生动。对仗工整,比喻新奇,回环咏叹,感伤低沉。具有明显士大夫感情特征,隐秘难言,惝恍迷离,较之民间青年劳动男女的开朗爽快情歌,另有一番天地。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3uoC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语文题库普高专升本分类
0
语文
普高专升本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作家中号“六一居士”的是()
某高校团体定于2018年5月举办以“阅读,提升自我”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以×××社团的名义为该活动撰写一份300字左右的策划书。要求:1.内容充实,文体规范,语言得体;2.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相关的信息,如涉及校名、人名,请用××代替。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悠久而丰富的中华散文传统中国是散文大国,春秋时期就确立了散文的基本形式。那时的先哲们以其不朽的笔创作的各种题材的散文
阅读冰心《往事》(一之十四)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不是说做女神,我希望我们都做个“海化”的青年。像涵说的,海是温柔而沉静。杰说的,海是超绝而威严。楫说得更好了,海是神秘而有容,也是虚怀,也是广博……文中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我国第一部按部首排列的字典是《________》。
《京华烟云》是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_的作品。
《炉中煤》每节诗均以“啊,我年青的女郎~”开头,这种修辞手法属于()
《兵车行》属乐府旧题,是一首叙事诗。()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
被后人誉为“诗仙”的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________。
随机试题
关于热力学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男性,42岁,因左上腹饱胀感伴发热、齿龈出血1个月入院。体检发现,患者呈中度贫血貌,全身皮肤散在出血点,脾是巨脾。血常规WBC210×109/L,RBC248×1012/L,Hb70g/L,PLT50×109/L,骨髓象原粒细胞25%,中晚幼粒细胞
非全面调查包括
知觉自己有可能成为该疾病或危险因素的受害者,是导致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心理活动的哪个因素
不属于气机失调的病机变化是
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持续时间,主要的关键因素有()。
2011年8月1日,某企业开始研究开发一项新技术,当月共发生研发支出800万元,其中,费用化的金额650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的金额150万元。8月末,研发活动尚未完成。该企业2011年8月应计入当期利润总额的研发支出为()万元。
已知某公司当前资本结构如下:因生产发展,公司年初准备增加资金2500万元,现有两个筹资方案可供选择:甲方案为增加发行1000万股普通股,每股市价2.5元;乙方案为按面值发行每年年末付息、票面利率为10%的公司债券2500万元。假定股票与债券的发行费用均
小王根据某领导要求,要把一次会议中记录的代表发言编发一期会议简报。按照有关规定,小王可采取的正确做法有()。
论述“中体西用”思想的历史作用及其局限性。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