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对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老年人养老需求如何得到满足?受灾群众如何得到及时有效救助?

admin2012-12-28  20

问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对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老年人养老需求如何得到满足?受灾群众如何得到及时有效救助?孤残儿童生活如何更好保障?……困难群众所关心的各类民生问题,正是民政工作的着力点。
   记者采访了解到,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由民政部负责编制的《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三个国家级专项规划已通过公开征求意见、专家咨询论证、联合评审等程序,即将出台。
   与此同时,其他各类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一个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相协调的基本社会服务体系网络正在构建,这些都将致力于为困难群体提供更多的物质帮助和精神援助。
   (1)一份困难群众的“民生清单”
   今年以来,民政部积极谋划提升减灾救灾综合能力,着手解决新型救灾保险制度等难点热点问题;起草《关于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试点工作的意见》,规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制定和调整;加强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规划设计;积极推动、指导各地做好孤儿保障相关工作;优抚安置保障和管理水平等得到进一步提高。
   4日,在此间举行的2011年民政工作年中分析会上,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晒”出的一份“民生清单”令人瞩目:
   今年上半年,中央下拨救灾资金16.2亿元,灾害救助惠及9000万人次。
   城乡低保制度惠及7522.7万人,城市低保月人均补助同比增长28.5%,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助同比增长39%;城乡医疗救助惠及5477万人次,农村五保供养惠及554.2万人;21个省份建立了临时救助制度,惠及480.1万户次。
   下拨各类优抚安置经费385.67亿元,惠及655万人。
   孤儿保障制度基本建立,惠及65.6万人,14个省份全面建立高龄津(补)贴制度,惠及800万人。
   惠民殡葬政策已在11个省99个地级市407县实施,覆盖4.73亿人口。
   春节前发放的一次性生活补贴104亿元,惠及困难群众、优抚对象、农村老党员、老干部共8707.6万人。
   与此同时,一大批社会服务设施建成投入使用,惠及了广大优抚对象、老年人、残疾人、孤残儿童和流浪儿童等群体。
   “民政工作成效,最终体现为人民群众的受益面和受益程度。”李立国表示,以上成绩,保障了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彰显了民政工作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基础作用,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更多阳光制度将惠及“一老一小”
   老年人、孤儿,流浪儿童……这是社会上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群体。他们的幸福指数,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
   民政部副部长姜力介绍,“十二五”民政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为此,民政部确定了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据了解,为适应人口老龄化形势,解决养老服务投入不足、功能单一、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民政部“十二五”期间将着力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建设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老年人活动中心、互助式养老服务中心等社区养老设施。重点建设社会福利院、养老院、敬老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支持有需求老年人实施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建设若干国家和省级具有实训功能的养老服务设施。培养培训具有资质的专业养老服务人员。到2015年拟新增床位340万张,改造30%现有床位。
   同时,民政部还将实施孤残儿童保障服务工程。推进儿童福利机构建没,配备必要的专业救治和康复医疗设施,培养培训大量具有资质的孤残儿童护理员。拓展流浪未成年人保护设施功能,发挥庇护救助作用。加强来成年人流浪根源治理,在流出地民政部门普遍开展“接流浪儿童回家”活动,主动接回并妥善安置流浪未成年人,明年底基本实现城市街面无流浪儿童的目标。
   (3)社会救助等内容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
   今年以来,民政部配合国家发改委编制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2011—2015)》,把自然灾害救助、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社会福利、社会事务方面的9项业务整合为“基本社会服务”纳入其中,为改善和保障困难群体民生提供了重要机遇。
   记者采访了解到,“十二五”期间,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将摆在突出位置。我国将建立四级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确保自然灾害发生12小时之内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初步救助。重点推进救灾物资储备库、国家自然灾害四级应急救助指挥系统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并将创建5000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推进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也是核心任务之一。我国将加快构建政府公共服务、公益性便民利民服务、居民志愿互助服务相衔接的社区服务体系。完善社区便民利民服务网络,鼓励和支持公益组织、企业兴办社区服务业,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提高社区信息装备条件和社区服务信息化水平。城乡社区服务设施覆盖率将达到60%。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围绕群众关切的各类问题,民政部还将重点实施低收入家庭认定体系建设工程,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基本殡葬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建立面向低收入家庭的殡葬服务补贴制度。健全完善拥军优抚安置服务保障体系。推行免费提供婚姻登记服务。建立农村留守家属关爱服务体系。
   “与群众需求相比,我国社会服务设施及其发展现状还有很大差距。”李立国表示,民政部将继续加强社会服务设施建设,形成数量适当、分布合理、功能健全、便利群众的社会服务设施网络,不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努力回应困难群众各类“民生期盼”。
   2.“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关键性时期。一方面,“十二五”时期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另一方面,“十二五”时期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开始加速的重要时期,这两个方面都将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产生重要的影响。为适应未来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以及人口老龄化的社会,我国必须要利用未来2~3个五年计划的关键机遇期,为我国建立起体系完善、制度健全和效能良好的社会保障体制。因此,在“十二五”时期,我们认真研究我国社会保障的现状及问题,在“十一五”期间社会保障长足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并重点建设适应未来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十二五”时期我国社会保障发展要基于几个重要的条件和要求:一是基于“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继续延续、完成和完善“十一五”期间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任务;二是要基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建立适应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能够应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期各种问题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三是要着眼于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客观现实,加快建立适应未来严重老龄化社会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四是适应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城乡二元结构转型的要求,加快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建设。具体的重点领域包括以下方面:
   (1)进一步扩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应该在“十一五”期间已取得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争取在“十二五”结束时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安全网。应该继续完善在“十一五”期间已经开始的项目,如扩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和扩大城市居民社会保险(主要是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争取在“十二五”末这两个方面的项目都能够在全国普及。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尽管在“十一五”期间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但相对于城市社会保障而言,农村社会保障仍很薄弱。因此,无论从社会公平的角度,还是从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角度,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都应该是继续加强的领域。应该重点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障网络建设,包括提高农民工社会保险覆盖率和将农民工纳入城市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体系,争取在“十二五”末将所有在城市中稳定就业的农民工基本纳入社会保险体系,并且建立城市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覆盖农民丁的制度体系。应该有计划地发展普惠型的社会福利项目,开始建立“适度普惠型”的礼会福利体系。其中重点从老年福利、残疾人福利和儿童福利制度体系的建设入手。
   (2)重点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针埘“十一五”期间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水平提高较快,但制度建设不够的情况,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加强社会保障的制度建设。力争在“十二五”结束¨寸,我国的社会保障的制度体系撼本完备,为在2020年前建立起体系完整、制度健全、水平适度的社会保障制度奠定重要的基础。
   3.中新网7月5日电  2011年过半,“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中国政府围绕众多民生关切密集部署。其中,医改、住房、礼保等重点领域均作出切实承诺,列出推进时间表,颇为引人注目。
   (1)医改:3个月内建立基层新机制
   “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2011年是中国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三年任务的“收官”之年,今年的医改围绕“保甚本、强基层、建机制”推进。年初的全同深化医改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为今年的医改划定了三项重点。
   ——努力实现全民基本医保,今年要大幅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显著提升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
   一一建立健全基本药物制度,今年要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在政府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健全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筑牢网底。
   ——拓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今年共有国家16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和地方试点城市,重点实践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有效方式。
   随即,国办印发了《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提出了17项主要任务、67项具体工作指标。接着在3月份,国办又印发《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
   国务院医改办公室主任孙志刚日前介绍说,目前改革总体进展顺利,但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是各地工作进展不平衡,新机制建设明显滞后,特别是基层综合改革明显滞后于基本药物制度覆盖面的扩大。
   孙志刚表示,推进基层综合改革,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已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据他透露,国务院医改办公室已明确要求,从6月份开始,集中2~3个月推进综合改革,初步建立起新的运行机制。
   而所谓“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机制”,核心是要破除“以药养医”的旧机制,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
   (2)社保:本届政府任期内实现“老有所养”
   中国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经占到13.26%,逐步加快的老龄化进程,给中国养老保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月20日在一次全国性养老工作会议上指出,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并加快新农保试点进度,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基本实现制度全覆盖。
   在温家宝作出上述表态之前,文质性的步伐已经迈出。6月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今年7月1日起,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今年试点范围将覆盖全国60%的地区,明年基本实现全覆盖。
   4月2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则决定,中央财政增加123亿元,用于新农保试点补助。增加后,2011年新农保覆盖地区范围将从原计划的40%提高至60%。
   温家宝说,建立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和新农保制度,是开创性的重大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标志着中国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制度都建立起来了。有了这两项新制度,几千年来中国人“老有所养”的愿望,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里就能初步实现。
   “在新制度初建阶段,政府责任必须首先到位。中央要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地方政府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宁肯少上几个项目,也要确保这方面的支出。”温家宝还特别强调。
   4.基本民生、底线民生、热点民生,广东“三大民生”建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也是建设“幸福广东”的重要保障。省委党校副校长陈鸿宁教授分析指出,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符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在省委十届九次全会上提出的“三个民生”思想,即要搞好“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民生”、关注“热点民生”,强调必须坚持走“以民生为重点”的发展道路。
   (1)搞好基本民生  人人可享公共服务
   搞好“綦本民生”,就必须要加快建立人人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
   目前广东有2000多万外来常住人口,要使他们完全像户籍人口一样享受各种公共服务,短期内不太现实,但基本公共服务应当可以率先享受到。
   (2)保障底线民生  确保体面尊严牛活
   保障“底线民生”,就必须确保全体社会成员都能温饱无忧、体面尊严地生活。这就涉及决定中提出的社会保障体系全覆盖、特殊群体帮扶等内容。我省将完善“贫有所济、灾有所救、残有所助”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建立健全社会救济制度,完善社会慈善制度、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最低工资制度和扶贫济困制度。
   (3)关注热点民生  突出解决分配不公
   百姓最关心的“热点民生”是矛盾最集中的话题。比如,劳动就业与劳资关系、居民增收与缩小收入差距、房价调控与保障房建设、教育医疗、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等。需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加强宏观调控,在教育、医疗等领域要加大投入,在食品安全、环保等领域要强化监督。其中,要突出解决好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切好“蛋糕”,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4)老有所养  社保覆盖顺畅流动
   针对“老有所养”,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欧真志指出,广东树立了“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十二五”期间广东社会保障发展的主要方向是:第一是实现全覆盖;第二是逐步提高待遇水平;第三是加快统筹,比如医保门诊统筹、城乡统筹,更好地利用社会保障资源,提高社会保障的公平性;第四是方便流动,可以顺畅地实现异地转移、结算。
   (5)住有所居顺利推进保障住房
   对于“住有所居”,省住建厅厅长房庆方表示,“十二五”期间,全省要建设保障房180万套,其中今年建设31万套,预计投资600亿元。省里已经给各市明确了任务,下达了指标,目前推进较为顺利。
   为防止保障性住房在分配过程中出现腐败,保障房将以公租房为主,租金接近市场价格,面积和设施都将严格限制。目前我省正在拟定住房保障条例,明确保障房的准入和监管措施。
   (6)病有所医  完善基本医疗体系
   对于“病有所医”,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表示,关键是要完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建设,逐步实现“首诊在基层”,群众平均步行15分钟就能在家门口的村卫生站、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享受安全、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病情较重的再转诊到上级医院。当前重点是培养基层健康的守门人——全科医生。
   据估算,我省基层全科医生缺口数量起码在8000人以上。省卫生厅已启动全省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计划。计划用3年时间在14个欠发达地市及江门、恩平、开平、台山等地,招收1275名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转岗培训,力争到2013年为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培养1~2名全科医生。
   (7)提升寿命  医疗社保多方努力
   对于决定中提出的“十二五”期末居民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6.8岁,廖新波坦言这个任务相当艰巨。他解释说,“平均期望寿命”和人的实际寿命不同,是根据婴儿和各年龄段人口死亡的情况计算后得出的,是指在现阶段每个人如果没有意外,应该活到这个年龄。它受到社会经济条件、卫生医疗水平的影响,是反映一个社会生活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
   据统计,2009年广东居民期望寿命已达75.3岁(男性72.4岁,女性77.8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这个高起点上要再提高1.5岁,需要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的努力。
三、申论要求

请联系给定资料,用1200字左右的篇目,自拟题目进行论述,写一篇文章。
   [要求] 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流畅。

选项

答案 加强社会保障建设的稳健步伐 社会保障作为国家一项基本制度安排从来都很受重视。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惠及全中国人民的千秋大业。自古以来,中国社会就缺乏覆盖面广泛的社会保障体系,每个人、每个家庭都独自负担着风险,即使大富之家,也经不起一人重病缠身,经不起突然的变故,所以每个人都有危机意识。正是人们的忧患意识抑制了国人的消费,对经济的发展,以及应对金融危机都是不利的。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大势所趋。 每一个社会成员一生中总要面对生、老、病、死、伤、失业等风险,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是不足以抵御这些风险的,因病致贫等情况多有发生。要抵御这些风险,还应当依靠社会的力量,就是社会保障制度。 充分享受社会保障是关乎“民生”的重要问题,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也是广大老百姓的迫切愿望。然而。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社会保障覆盖面窄,制度体系不完善。在我国,现行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对象主要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和城镇个体劳动者基本上都没有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中。目前,农村的社会保障工作仅在小范围内实行,没有在全国大范围内推广,农村养老基本上是传统的家庭方式,医疗状况更是堪忧,通常是小病舍不得治,拖成大病,最后大病又治不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 第二,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不足,缺乏法律保障。比如资金来源受地区财政能力影响,并且现阶段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不强。由于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确立,没有形成法律体系,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无法可依,致使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缺乏约束,资金使用风险大。有的将社会保障基金用于企业资金周转,或者进入证券市场,更有甚者,因为贪污腐败导致资金大量流失,给基金带来巨大的风险。 第三,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分散,政出多门。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导致社会保障水平地区差异大、城乡差异大。 完善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思路主要有: 第一,在政府宏观调控的多种方式中,针对市场竞争给个体带来的风险,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最合理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第二,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有利于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是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国有企业在我国企业中占有主导地位。在全国范围来看,大规模的国企股份制改革已经告一段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见成效,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将减轻企业的这项负担,给予企业更大的活力,企业可以创造更大的效益,国企改革将实现更大的突破。 第三,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改善人民的经济生活条件,维护和安定社会秩序和国家经济秩序,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四,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有利于保持社会收入公平、防止两极分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产物,它要求尊重和保护市场主体的平等性、自主性,承认市场主体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获得较高的回报,实现更大的利益。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7Zf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申论题库国家公务员分类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