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文之争

admin2016-07-11  12

问题 今古文之争

选项

答案 今古文之争是汉代儒学的内部之争,今文经指的是汉初儒生口头传授,后用隶书(对于汉朝人来说是今文)整理记载的先秦典籍;而秦焚书时埋藏起来,用六国文字(对于汉朝人来说是古文)记载的则是古文经。两汉的今古文之争共经历四次大争论,最终在东汉时趋于融合。 第一次争论发生在汉哀帝时期,由刘歆建议立《春秋左氏传》、《毛诗》、《逸礼》、《古文尚书》四种古文经博士引起。哀帝令刘歆与五经博士讨论此事,但诸博士不肯置对,以沉默表示反对。刘歆对此十分不满,写下《移让太常博士书》,加以指责。这引起了博士的愤恨,也导致一些信奉今文经的执政大臣的不满,大司空师丹奏刘歆“擅改典籍,非毁先帝所立”,结果以刘歆下放告终,古文经失败。 第二次争论发生在东汉光武帝建武四年,起因于尚书令韩歆上疏求立《费氏易》、《左氏春秋》博士。刘秀下令于云台举行辩论,今文经《梁丘易》博士范升与韩歆等相互辩难,竭力反对立此两经博士。其后,《春秋左氏传》学者陈元诣阙上疏,范升又与陈元相互辩难。这次争论的结果是古文经学派取得了部分胜利,光武帝选择了立《左氏传》博士。 第三次争论发生在章帝时期。章帝即位后,好《古文尚书》、《左氏传》,命古文经大师贾逵人讲,又命其选《公羊春秋》严、颜诸生高才二十人教以《左氏》。接着,章帝又命太学博士各选高才生,受《左氏》、《谷梁春秋》、《古文尚书》、《毛诗》,四经于是通行于世。此次争论今文经学派并无有力反击,古文经学派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第四次争论发生在桓、灵时期。今文经学大师何休作《春秋公羊解诂》,阐发《公羊》微意,又作《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以非难《左氏》、《谷梁》二传。与其同时的郑玄针锋相对,作《发墨守》、《针膏肓》、《起废疾》一一加以反驳,何休见而慨叹,自愧不如。 今古文经的融合发生在东汉,主要是由古文经学大师完成的。 今古文经的第一次调和发生在章帝时期,章帝建初四年下令召开以讲议五经异同的白虎观会议,意图弥合今古文经学异同。汉章帝亲自裁决其经义奏议,会议成果写成《白虎通》一书,以今文经学为基础,初步实现经学的统一。 其后,东汉的几位古文经大师,如贾逵、马融、许慎等,主张研古训通大义,其说渐渐盛行。许慎著《五经异义》一书,兼采今古文经学,企图对今古文经学进行改造,其为两派融合做出了努力。 今古文经的改造、融合,最终是由汉末经学大师郑玄完成的。郑玄“扩囊大典,网络众家,删裁繁诬,刊改漏失”,遍注群经,融合今古文经之长,并参合己意重新解说之。经过郑玄的改造,今古文经的界限消失了,经学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总论,今古文经之争起于刘歆,中经《白虎通》的调解,趋于融合,最后至郑玄注经,两家的争论终于平息。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7uTi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