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公务员
中国的户籍制度源远流长,它是历代政府加强人口管理、统计人口数字的一项制度。我国现行的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形成于新中国成立初期,这种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户籍制度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和劳动力的划拨。但是,这种限制性的户籍制度,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市场
中国的户籍制度源远流长,它是历代政府加强人口管理、统计人口数字的一项制度。我国现行的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形成于新中国成立初期,这种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户籍制度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和劳动力的划拨。但是,这种限制性的户籍制度,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市场
admin
2019-12-02
46
问题
中国的户籍制度源远流长,它是历代政府加强人口管理、统计人口数字的一项制度。我国现行的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形成于新中国成立初期,这种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户籍制度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和劳动力的划拨。但是,这种限制性的户籍制度,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已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逐渐显露出了诸多弊端。它削弱了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形成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及人才市场;阻碍了城市化进程,对农业现代化及农村人口的转移形成体制性障碍,不利于我国农业人口城市化顺利进行;遏制了消费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加剧了城乡割裂,阻碍了城乡统筹,加剧了社会分化;不能对中国的人口流动进行有效的管理。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户籍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A、秦朝已有了户籍登记制度的雏形
B、商鞅变法中有关于户籍登记制度的规定
C、汉代把对户口的验查和登记称为“案户比民”
D、一条鞭法是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
答案
B,C
解析
西周时期创建了原始的人口登记办法,有了户籍登记制度的雏形,A项错误;商鞅变法中有“编订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规定,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开始按户按人口征收军赋,B项正确;汉代县、道官吏负责对户口的验查和登记,时称“案户比民”,简称“案比”,C项正确;一条鞭法是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不是户籍制度,D项错误。答案为BC。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821e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公共基础知识题库事业单位考试分类
0
公共基础知识
事业单位考试
相关试题推荐
要培育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必须努力促进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市场体系的开放性、市场交易的规范化,形成合理的价格机制,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市场化进程。下列关于市场培育的说法,正确的有()。
社会成员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支出高于所获得的保障待遇。()
蹦极运动员从高处跳下,弹性绳被拉展前做自由落体运动,被拉展后在弹性绳的缓冲作用下,下落到一定高度后速度减为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扩张性财政对经济的影响是()。
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2月视察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时指出:振兴实体经济加快新旧功能转换,走转型升级之路,央企要当好排头兵,要发挥央企引领辐射作用,通过“双创”走出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双创”是指()。
张某有李子树十余棵,果树成熟时,他生病住院了,一天,天气预报显示将有暴风雨来临。邻居李某雇工代为抢收,得李子500斤。运到集镇,售给小贩,得1000元。支出抢收工资及运费200元。小贩售出后,得1300元。依照法律李某应该()。
王某(15周岁)因喜好计算机,某日深夜潜入某电脑公司内盗窃价值5万余元的计算机元器件(事发后均被追回),下列关于对王某如何处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贯穿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能够成为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的是()。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是()。
甲和乙是夫妻,育有三子。甲立一遗嘱,上书“位于×××的住房为我与乙的夫妻共同财产,我决定代表乙立遗嘱,以上房屋由我的小儿子丙继承”。遗嘱上没有乙的签名,其他形式要件符合法律规定。后甲、乙相继去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随机试题
A.6小时内B.12小时内C.18小时内D.24小时内E.36小时内
行政权力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皮下气肿常见于()
下列关于票据追索权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变更令附件一般包括()。
“进口口岸”栏应填“征免”栏应填:
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本次发行债券后累计公司债券余额不超过最近一期期末净资产额的()。
下列金融机构不参与同业拆借市场交易的是()。
元认知结构包括()
条件充分性判断:A.条件(1)充分,但条件(2)不充分B.条件(2)充分,但条件(1)不充分C.条件(1)和(2)单独都不充分,但条件(1)和(2)联合起来充分D.条件(1)充分,条件(2)也充分E.条件(1)和(2)单独都不充分,条件(1)和(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