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关于“超重与失重”的内容标准为:“通过实验,探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能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关于“超重与失重”的内容标准为:“通过实验,探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能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
admin
2021-03-27
35
问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关于“超重与失重”的内容标准为:“通过实验,探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能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
材料二 高中物理某教材中关于“超重与失重”的部分内容如下。
材料三 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已学过匀变速直线运动以及牛顿运动定律的相关内容。
任务: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或叙述式等)。
选项
答案
教学设计如下: 超重与失重 一、教学目标 1.建构超重和失重的物理观念,了解超重和失重的原因,超重和失重与运动方向、加速度方向关系。 2,学会对实际情景“建模”,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3.经历探究产生超重和失重现象原因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进一步学会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4.体验学以致用的乐趣,感受物理与生活、社会与科学技术的相关性。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认识超重与失重现象。 2.教学难点 超重与失重条件的判断。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一台体重计并提问:体重计是用来测量什么的? 生:体重计是用来测量体重的,也就是人的质量。 教师请一位学生上来用体重计测量其体重,提出问题:体重计测体重的原理是什么?(教师强调静止状态) 生:二力平衡。 师:很好。 教师播放视频:将体重计放到电梯里,随着电梯运动,体重计示数发生了变化。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人的质量会不会发生改变?体重计的示数为什么会发生改变呢? 师:好,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超重与失重”。 教师板书: 超重与失重。 【设计意图】用生活实例引入,激发学生兴趣,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环节二:新课讲授 师:大家先对人和体重计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我们来回顾一下体重计的原理。 生:人受到重力和体重计的支持力,体重计受到重力、人的压力及地面的支持力。 师:根据二力平衡的原理,人受到的重力mg等于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F(静止或者匀速运动状态)。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人对体重计的压力F’和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F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当人对体重计的压力F’发生改变时,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F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体重计的示数就发生了改变。这就是体重计的原理。 教师板书: 原理:体重计是通过测量物体对体重计的压力来测量物体的重力。 【设计意图】在这一节会涉及很多受力分析问题,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对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进行回顾,为接下来的实验打好知识基础。 师:还有两个概念需要大家了解一下——实重与视重。人在静止时实际的重量即实重,体重计上显示出采的示数即视重,二者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设计意图】区分实重和视重,避免概念的混淆,为接下来的讲授做准备。 师:大家从字面上理解一下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刚刚在电梯运动过程中,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在电梯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的过程中大于人的重力,这是我们物理学中的什么现象? 生:超重现象。 师:而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在电梯减速上升和加速下降的过程中小于人的重力,这是我们物理学中的什么现象? 生:失重现象。 教师板书: 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超重、失重的条件判断。 请学生用手提着弹簧测力计的吊环向上、向下变速运动,并记录其示数大小的变化。 大家分析受力情况。(注意选取正方向,这里我们选支持力的方向,也就是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 生:F-mg=ma。超重现象时,F>mg,a>0;失重现象时,F<mg,a<0。 师:很好。 教师板书: 超重现象产生条件:a方向向上;失重现象产生条件:a方向向下。 环节三:巩固提升 教师提问: 1.超重和失重现象的产生和物体的速度有没有关系呢? 2.超重、失重是不是物体的重力改变了呢? 生:与速度没有关系;不是实重改变,而是视重改变。 【设计意图】这两个问题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易错点,问题1通过提问讨论以及教师分析,让学生对于超重、失重的条件更加明确;问题2是让学生知道超重、失重不会改变物体的实际重量。 环节四: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知识点。 作业:判断下面各运动形式产生的现象是超重现象还是失重现象? ①飞机的起飞阶段 ②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③过山车由最低点加速上升阶段 ④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 ⑤物体做平抛运动或者斜抛运动 【设计意图】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四、板书设计 超重与失重 一、体重计原理 二、超重与失重 1.定义 2.产生条件 三、作业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85J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对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如图1表示某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相对变化。对植物生理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某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一群昆虫,经调查翅的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如图3中曲线(纵坐标为翅的长度,横坐标为个体数)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2,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材料:高中生物教材中,无论是细胞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染色体(DNA)的行为变化规律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究其原因是染色体及染色体上DNA的变化属于微观的变化,学生不易理解。针对这个问题,某生物课题组团结合作、精心设计了能使学生直观地观察
材料:某教师“DNA分子的结构”的教学片段:(1)问题情境创设:看似麻花卷的DNA为什么能成为高科技的标志?它是怎么储存遗传信息的?又是怎样决定生物性状的?(2)出示资料,并创设问题情境:问题1:沃森和克里克利用了前人的哪些经验和科学成果?
将一株生长正常的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玻璃容器内CO2浓度可出现的变化趋势是()。
材料:以下是某教师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一节的教师设计片段:1.利用已有知识,明确植物体由六大器官构成,分解知识难度。展示几组绿色开花植物的图片,提出问题:绿色开花植物有哪些共同的组成部分?展示一株绿色开花植物,认识六大器官(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
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外施赤霉素和脱落酸对贮藏期马铃薯块茎发芽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根据提供的材料,按要求完成设计。某版本教材中有如下活动设计:环境中植被类型不同,蒸腾作用的程度有所差异,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三种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来了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组4~6人。活动目标:①学会用干温计测量裸地、草
随机试题
A.十二指肠球部B.胃或十二指肠后壁C.胃角和胃窦小弯D.胃或十二指肠前壁胃溃疡多位于
猪苓利尿作用的机制主要是
高效液相色谱仪常用的监测器是
患者,女性,32岁。经前乳房胀痛及出现肿块,月经后自行消退,应考虑为
路面施工用轮胎式沥青混合料摊铺机的优点有()等。
在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拌制过程中,拌料场应具有足够容量的()。
船舶在入境检疫时船方应向口岸检验检疫机构提供的资料包括( )。
强调在教育内容中应大力安排古典文化作品的教育流派是()
按保险风险可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分为普通意外伤害保险和特定意外伤害保险。下列属于普通意外伤害保险的有()。
小陈在Excel中对产品销售情况进行分析,他需要选择不连续的数据区域作为创建分析图表的数据源,最优的操作方法是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