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木桩

admin2019-08-29  35

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木桩
                                                                                             苏亦薇
文庙街不认识刘老头,刘老头很熟悉文庙街。刘老头每年秋冬时节在文庙街卖烤红薯.一卖就是七八年。看着客人递钱时仍盯着手机的双眼和行色匆匆的背影,他明白就是再卖上七八年,他仍然是文庙街的陌生人。
这座城市的冬日漫长酷冷,但刘老头每天都会诚恳地缓缓推着他烤红薯的铁皮车子,出现在昏暗的晨光中,那时辰,路灯通常还没有熄灭,他坐在暖黄的灯光里,不吆喝,也不像其他商贩那样把钱盒放在趁手的位置,连人带车像一棵古老又踏实的木桩,不粗壮,但足够稳妥。
刘老头以前是个教师,每月有退休金。他儿子很出息,在一个大城市工作,每月汇来的钱足够让他活得更安逸。亲戚朋友没人明白他干嘛非得寒冬腊月里跑到街边卖红薯,隔三岔五会有人苦口婆心地劝他回家享福。对此,刘老头只是报以微笑,就像他每卖一个红薯也都会对每个顾客微笑。
绝大多数顾客无暇看他那一笑,偶尔会有人的眼神对上那笑容,他们会一愣,然后匆忙离开。
“这老头子就是犟噢!”亲友看到他这笑呀,便明白说再多也无济于事,于是刘老头就那么在文庙街日复一日地卖烤红薯。
偶尔走进街内的我,感觉刘老头摆弄那些烤红薯的样子,很有些“写意”——小铁皮车子擦得锃亮,车身被细心地分出了许多许多小抽屉,抽屉里躺着红薯,既不沾马路扬尘,又能借炉温加热。
刘老头侍弄烤红薯.像是在安抚自己的孩子。他顺着一种小曲儿似的奇妙韵律,错落地打开那些抽屉,翻动那些红薯,时而捏一下;那烤炉是烧柴的,他细心地把木柴分成一小把一小把,隔三岔五放进炉膛,从来不一次扔一大把。
烤红薯摊边偶尔会跑来街口小超市店主的孙女,小姑娘约莫六七岁吧,长得不算漂亮,那双大眼睛总泛着亮的水光。她是很少能对刘老头的微笑回报一个大大的笑容的人。刘老头慈爱地看着她,他总觉得这小姑娘专心啃红薯的样子,像一朵大晴天里的铃兰花。
“爷爷你为什么不把柴一次性都加进去,多省事啊?”小姑娘奶声奶气地问。
“小宝贝儿呀,一次性全加进去火太旺,烤煳了就不好吃喽!”
很多时候.刘老头叹息除了这个小姑娘,很多顾客好像并不在意口感。自己生意之所以算过得去,是因为那七八年都没有涨过价的烤红薯用来充饥,又省钱又节约时间。
刘老头用心地这么做,他觉得自己像个老得一塌糊涂的木桩,已经没法再向上长了,但根部仍然紧紧抓着深深的土壤;他想为高楼鳞次栉比的城市和匆匆来往的人们,用最质朴最平凡的烟火味道,添个有温度的生活细节;他想用深埋炉膛里的火星,把时光里那点情感留得久一点,再久一点。
他觉得自己还是个老师,课堂是陋巷,教具是红薯,教学表达是微笑,如果能被感受到,就算功德圆满。只是,他的多数学生意识不到有人在教他们。
那些深冬的晨光里,刘老头总爱盯着炉膛里飞出的火星看,那么小小的、耀眼的、滚烫的一簇,飞出短短的一段距离后,泯灭在呼啸的北风里。
刘老头感觉到在自己心口也有这么一团炉火在燃烧,火苗来自遥远的过去,不断地有火星飞出来:他是馈赠世人火苗的木桩,扎根在温柔的土壤里,盼望着耀眼的、小小的、安和的、滚烫的火星,飞得远一点,再远一点。
(选自《芙蓉》)
2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头一句“文庙街不认识刘老头,刘老头很熟悉文庙街”看似突兀,实则在对比反差中留下疑问@B@对漫长酷冷的冬日、昏暗的晨光、呼啸的北风等自然环境的描写,有力地烘托了人物形象@C@刘老头退休卖红薯,仍觉得自己还是个老师,是因为他从未忘记育人的责任@D@结尾部分写炉膛里飞出的火星“泯灭在呼啸的北风里”,象征刘老头爱心得不到回报
刘老头是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选项

答案刘老头真诚、执着,回馈社会,有奉献精神。 文章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突出这些特征: (1)多重对比法,文章通过顾客与刘老头、亲友与刘老头、小姑娘与顾客等多重对比,突出他的性格特点; (2)环境烘托法,漫长酷冷的冬日、昏暗的晨光、呼啸的北风等自然环境描写以及鳞次栉比的城市、行色匆匆的人们等社会环境描写的烘托,使刘老头的形象特征更加鲜明; (3)运用比喻,刘老头自比为木桩,作者把刘老头内心的热情比作炉火,表现人物的精神品格,形象贴切而又耐人寻味。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9wdq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