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B煤矿为一井工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420×104t/a,矿井采用立井多水平开拓方式,两翼对角式通风。B煤矿为高瓦斯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复杂型。该矿井依法取得了各种证照,矿级领导均参加了安全资格培训,取得了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证,矿井设有安

admin2022-06-14  70

问题 案例
 B煤矿为一井工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420×104t/a,矿井采用立井多水平开拓方式,两翼对角式通风。B煤矿为高瓦斯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复杂型。该矿井依法取得了各种证照,矿级领导均参加了安全资格培训,取得了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证,矿井设有安全管理部和专职分管安全工作副经理,安全机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齐全。
 2019年8月2日12时24分,风井煤柱区F5010联络巷,发生一起冲击地压事故,共造成7人死亡、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为614.024万元。
 后经调查,事故区域具有发生冲击地压的地质条件,5号煤层及其顶板具有弱冲击倾向性。事故区域开采深度近800m,地质构造复杂,构造应力高,事故地点地处“半岛”形煤柱区,应力高度集中;且该地区受到回采工作面走向和倾向支撑压力叠加影响。在联络巷进行掘进作业时,对该地区形成扰动影响,最终引发冲击地压事故。
 B煤矿2019年升级为冲击地压矿井后,未及时实施区域防冲措施和局部防冲措施,也未开展冲击危险性评价;同时多数员工事后对冲击地压概念及防范措施不清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也未对防治措施的施行进行监督检查。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要求该矿立即停产整顿,在未消除事故风险前不得从事生产活动,该矿按照规定进行了积极整改。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请分析该煤矿发生冲击地压的具体原因。

选项

答案具体原因:  (1)自然因素:该地区开采深度大,构造应力高,具有弱冲击倾向性。  (2)技术因素:①事故地点地处“半岛”形煤柱区,应力高度集中;②生产的集中化程度高,应力集中凸显;③开采设计、防治措施不到位;④回采工作面的影响导致应力集中叠加。  (3)管理因素:①区域防冲措施和局部防冲措施未到位;②未对员工进行专业知识的安全教育培训;③安全检查不到位。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CzR5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