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阅读关于“地形地势与气候”的图文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内容标准要求:“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地形地势与气候”的内容。
阅读关于“地形地势与气候”的图文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内容标准要求:“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地形地势与气候”的内容。
admin
2015-06-08
32
问题
阅读关于“地形地势与气候”的图文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内容标准要求:“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地形地势与气候”的内容。
地形地势与气候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脉对太阳辐射的屏障作用,使得山地阴坡和阳坡的温度、湿度状况都产生了很大的差异,自然景观也随之明显不同。
山脉对底层空气运动的阻挡作用,使山脉西侧的水分、气温状况也产生差异。比如,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的南端“拦截”了来自太平洋的大量水汽,使西侧沿海平原的湿润景观与东侧巴塔哥尼亚高原上的荒漠景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气温随着地势的增高而降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这就是导致某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现象的主要原因。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
(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说明各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
选项
答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分析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实际生活分析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通过实验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 (2)教学环节: 环节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有没有爬过山?谈一谈爬山的经历和体验。 生:暑假爬峨眉山的时候,在山脚时穿的是短袖,越往上爬,感觉越冷,最后到山顶的时候冻的不行,租了棉衣穿上。 师:也就是说随着海拔的升高,什么在发生变化呢? 生:气温。 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设计意图】在课堂开始的时候以谈话聊天的方式引出课题,而且谈话的内容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体验和感受,学生比较感兴趣,能够积极地参与进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地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地理具有生活性的特点。 环节二:实验讨论,新课教学 1.演示实验: 器材:电吹风(吹冷风表示有冷气流经过,吹热风表示有暖气流经过)、挡板一个(代表山脉)、温度计两支、蜡烛两支(代表太阳辐射)。 人员:操作员1名、观察员1名、记录员1名。 步骤:1.挡板放中间,温度计放两边,先把电吹风调到冷风档,然后请两位观察员读出各自的读数并记录为第一组数据:2.再把吹风机调到热风档,两位观察员报出温度计度数并记录为第二组数据;3.关掉吹风机,点燃两支蜡烛并放在挡板的一侧.请观察员报出温度计度数并记录为第三组数据。 2.学生讨论,总结现象。比较第一组数据,左边的度数低于右边;比较第二组数据,左边的度数高于右边;比较第三组数据,左边高于右边。即:通过第一组和第二组数据可知,山脉阻挡了冷气流和暖气流的直接流入,使山脉两侧的气温不同:通过第三组数据可知,山脉阻挡了太阳的辐射,也会使山脉两侧的气温不同。 3.教师归纳总结:山脉可以阻挡气流的长驱直入,使山脉两侧的气温不同;山脉也会阻挡太阳的辐射,影响山脉两侧的温度。一般而言,山坡的阳坡温度高于阴坡。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演示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出山脉两侧气温的差异,进而理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4.教师展示图片:南美洲地形图及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的植被景观图。 学生思考讨论:纬度相同而且都靠近海洋,为什么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的植被会出现不同的景观? 5.教师小结:山脉的南段处于中纬度地带,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从海洋上带来的湿润水汽,受到安第斯山脉的阻挡,迎风坡(山脉西侧)形成大量的地形雨,而背风坡(山脉东侧)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结,难以形成降水。于是形成了西侧沿海平原的湿润景观与东侧巴塔哥尼亚高原上的荒漠景观的鲜明对比。即: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学生可一目了然地看出东西两侧的植被差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 6.展示图文资料:赤道南侧坦桑尼亚东北部乞力马扎罗山为非洲第一高峰,山麓地带白昼气温可高达50℃,山麓到山顶生长着热带、温带、寒带植被,山顶常年被积雪覆盖,很难见到它的真面目。 学生思考讨论:在地处赤道、终年炎热、绿树浓郁的热带地区,为什么会有终年积雪的地方? 7.教师总结: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下降。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下降0.6℃。这正是你们爬山感觉越来越冷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呈现图文结合的资料,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从山麓到山顶植被景观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问题去思考。同时也解决了课堂开始时学生的疑惑,做到首尾呼应。 环节三: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小组间合作讨论,完成课本“活动题”。 【设计意图】以课堂练习的形式将所学知识运用、迁移、巩固,加深理解和记忆。 环节四:小结作业,巩固延伸 各小组交流后派代表发言,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作业:搜集身边有关的气候现象并且分析其影响因素,下节课进行分享。 【设计意图】以收束式小结和带有启发性的作业形式结束本节课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再回顾和系统掌握:有利于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做到与生活相联系,充分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新课标理念。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DpJ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在29题的材料中,学生提出的问题“鼠妇为什么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属于探索性问题,难以在课堂中得到完整的回答,但这是良好的生成性课程资源。教师可以利用这一资源,引导学生尝试提出相关性研究问题,并开展探究活动。要求:“尝试提出相关性研究问题”是
肾小管上皮细胞主要利用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重吸收原尿中的水分。图7表示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细胞重吸收水分的调节机制(A表示某种体液,Ⅰ、Ⅱ表示过程)。问题:据图分析,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细胞对水的重吸收的机制是:改变细胞中某些酶的活性,一方面促
热带雨林中的某种昆虫翅色受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红翅(M)对黑翅(m)为显性。科学家对该昆虫进行了35年的跟踪研究,记录M基因频率的变化。结果如图6所示。问题:1985~2000年期间,M基因频率急剧上升,据此推测越来越容易发现并捕获___
蛋白质是决定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探究细胞通透性,将刚出生的小鼠的肝细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葡萄糖和尿素含量的变化(如图6)。请回答:若将肝细胞放入清水中,会吸水涨破,结合(1)和(3)可初步判断,细胞膜对物质运输具有___________性。
根据提供的材料,按要求完成设计。某版本教材中有如下活动设计:环境中植被类型不同,蒸腾作用的程度有所差异,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三种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来了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组4~6人。活动目标:
在冬季来临之前,随着气温逐渐下降,植物体内会发生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变化,使植物的抗寒能力得以加强。图7为植物的自由水、结合水及呼吸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图中9~12月间,植物体内的含水量不断下降,原因是_______。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人的血型和输血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但是由于血型鉴定具有潜在的感染疾病的危险,许多国家禁止在中学阶段采用人血进行实验。《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活动建议:模拟“血型鉴定”,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随机试题
美报称美从中国组装获益最大,中国仅获漂亮数字新华网消息,美国《纽约时报》网站9日发表记者戴维一巴尔沃萨发自深圳的文章,指出看上去中国好像从贸易中获得了更大的回报,实际上真正利润被美国等外国公司所得,没有留下
下列哪种疾病大便呈深黄色,粪胆原增多
莫氏试验(24小时尿比密试验)的结果,正常的是
男性,65岁,反复咳嗽、咳痰20年。1周前受凉后畏寒、发热、咳脓痰、气急。体温37.6℃,呼吸24次/分,双肺呼吸音减低,有较多湿啰音,下肢水肿(+)。最主要的治疗措施为
周女士,27岁,确诊妊娠,末次月经2005年3月14日开始,预产期是()
下列引起蛋鸡脂肪肝综合征原因中,与事实不符的是
下列各种物资中,应当作为企业存货核算的有()。
神探狄仁杰在破案中常常能当机立断,迅速正确地做出判断,突显了他思维品质的()。
用命令"INDEXON姓名TAGindexnameUNIQUE"建立索引,其索引类型是______。
Theworld’ssmallestcontinentandsixthlargestcountrybytotalarea,Australia—owingtoitssizeandisolation—isoftendubbe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