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年近40,做小生意的杨华,还不知道自己竟有这般能耐:当上小区业主委员会主任,“管”着2000多人的吃喝拉撒;更换了小区物业,小区面貌自此焕然一新;成为市委常委会座上客,与市委领导面对面交流社区治理心得…… 眼前的小区林木繁盛,道路整

admin2022-04-18  38

问题 材料一
    年近40,做小生意的杨华,还不知道自己竟有这般能耐:当上小区业主委员会主任,“管”着2000多人的吃喝拉撒;更换了小区物业,小区面貌自此焕然一新;成为市委常委会座上客,与市委领导面对面交流社区治理心得……
    眼前的小区林木繁盛,道路整洁,景观处流水潺潺、鱼翔浅底。以前可不是这样,杨华翻出照片:一湾流水,曾是臭水沟;一片草地,曾是废水池;乱石裸露,垃圾成堆。比环境更糟糕的,是小区的治安:一年至少发生20多起偷盗案。“以前的物业,只收钱不做事,小区居民怨言很大。”业主魏强说道。
    眼瞅着生活家园日益脏乱,业主和物业的矛盾不可调和,杨华于2016年建立了一个业主微信群,时常在群里与大家商讨如何能让小区好起来。2018年下半年,大家达成共识:成立业主委员会,重新选聘物业公司。2018年11月,在街道、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的支持下,通过500多户业主投票选举,小区产生了业主委员会,杨华担任主任。当年12月,业主委员会从6家竞标公司中选聘了君天物业。
    “我们在6家竞标公司中,不是实力最强的。”君天物业公司总经理罗远圭说,“但是,杨华说他们更愿意娶一个出得厅堂、进得厨房的小媳妇儿,而不愿意娶一个公主。”“罗总来我们小区考察次数最多,时间最长,是他的标书打动了我。”杨华表示。打动杨华的是“先投入、后回报”理念:进驻小区以来,君天物业投入5万多元,举办新年“百家宴”;投入16万元,安装监控设备;投入23万元,改造地下停车场;投入4万多元,建设电动摩托车集中摆放充电棚;投入1万多元,清理消防通道。“在不损害业主利益的前提下,业委会和物业公司相互依托,加强沟通,成为朋友,最后受益的还是业主。”杨华认为。罗远圭还邀请了20多名年纪大的业主,成立了联合会,物业公司每季度向他们汇报工作。“将群众工作的方法,引入到企业管理中。”一位业主这样评价。
    “香江小区的成功实践,即给决策者们以启发,也给他们以信心。近年来随着交通改善、城市提质,外来人口流入大幅增加,加上一些老旧小区管理问题较多,城市基层建设和社区治理,尤其是小区治理,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市委刘书记说,“怎么办?我们总结了香江小区的经验,提出了‘五进小区’的工作重点,即推进党建进小区,‘微改造’进小区,网格化改造进小区,物业管理进小区,文明创建进小区。”推广“五进小区”以来,全市93个小区大部分已成立业主委员会,引入86家物业公司,还没有业委会的小区,也在积极筹备当中;公开招聘23名城市社区党建专干,3400余名市直单位在职党员到小区报到服务;配备了424名小区网格员;在一批小区实施“微改造”,消除不平路、臭水沟、路灯黑点,建立微型消防站、停车场、养老服务中心等便民设施,受到群众欢迎。
    杨华说:“自从市里推进‘五进小区’后,小区居民真正参与小区管理,感觉到自己是小区的主人,业委会工作也更加理直气壮。”在街道党工委的支持下,香江小区建立了党建工作站,杨华兼任了党建工作站站长。“目前已经有36名党员主动报到。”杨华说,现在小区楼栋的每个单元都有1名网格员,1名楼栋长和1名物业联络员。网格员由社区派驻,随时将在小区发现的各种问题上传街道网格办,最终到达市网格中心;楼栋长由居民选举产生,负责解决家长里短;物业联络员是物业公司员工,负责日常公共部分的维护,他们的照片和电话都醒目地贴在了每个单元门口。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就算是一只蚂蚁,也有它的力量!”杨华在朋友圈里这样写道。他说,他只是一个“爱管闲事”的老百姓,但在与党委政府和物业服务企业同向而行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力量,这力量,将支持他继续前行。
    材料二
    古城派出所辖区,有古城、古塔、世界地质公园等知名景区。“辖区就是景区,景区就是辖区,居民区也是景区”,这给古城民警提出了不小的挑战,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山地救援!”派出所杨副所长脱口而出。入职20年来,他和同事们平均每年接到山地救援警情百起左右,解救上百名迷路、被困、遇险群众。景区林中古木参天,山势险要,一些缺少经验的游客可能会迷路。由于山中没有基站,手机定位、无人机巡航常常派不上用场,搜救只能靠杨副所长对山中一草一木的记忆。“从哪里出发、附近是什么植物”“见过什么石头、翻过哪些河谷”“正对面能看到哪些景色”……几个问题一问,杨副所长就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
    对救援者而言,进山救援同样面临极大的安全挑战。尤其是入冬后,有的地方积雪四五十厘米,一旦落入石缝或者滑下深渊,后果不堪设想。有天凌晨,游客赖先生报警求援,当天山上寒风夹着大雪,能见度仅5米。在地图上标注好大致位置、规划好路线,顶着寒风,踏着齐腰的深雪,杨副所长和同事们凭着经验前去救援。经过一处斜坡时,一名队员脚下打滑差点摔下去,大家拿绳子把他拉上来一看,下面是万丈悬崖。上百次救援,并非每次都能成功。杨副所长说:“如果游客私自进入非游览区域,特别危险,希望游客不要贸然进山。”
    古城有4000多家酒吧客栈,杨副所长认识九成以上的客栈经营者,“这家的老板来自南京,他有个女儿”“那家是浙江人”……沿街走一圈,才知道杨副所长所言不虚。别人问他怎么做到的,他说上心了就能记住。刚入职时,古城仅有70多家客栈,剩下的4000多家,都是他看着建起来的。开设客栈要到派出所办证,通过协调办理相关手续,他认识了绝大多数客栈经营者。“登记办证,给人家出主意;遇到纠纷,去帮忙调解。时间久了,大家就都熟了。”杨副所长说,记住人不难,关键还是转变理念,“别只想着怎么管理,多想想怎么服务。”
    杨副所长将4000多家客栈分片建立了34个微信群,通过微信群与业主交流互动。尽管这些群每天“嘀嘀嘀”响个不停,杨副所长却很心安。因为只要“嘀嘀嘀”的声音在,就有信息源,也就能有的放矢,抓好旅店行业管理。“要是用脚走,我们14名民警,即便每人每天走访20户,也要半个多月时间,开展其他工作的时间就少了。”杨副所长把客栈经营者当朋友,客栈经营者自然不会把他当外人。在内湖生态保护拆迁过程中,一些客栈经营者拒不配合,杨副所长带领民警赶到现场。“我是派出所民警老杨,我知道生态搬迁大家有想不通的地方,我过来就是想和大家聊聊,有啥实际困难尽管说……”聊了3个多小时,终于做通了工作。
    对游客来说,假期漫步在古城大街小巷,也许意味着浪漫与惬意。而大多数人放假时是民警最忙的时间。有时候饭刚吃了一口,就要出警;夜晚遇到警情,经常一宿无眠。李所长说:“越是节假日,对我们快速处置警情的要求就越高。所里只留几个人值守,其他全部布置到岗亭和街面,以便发生警情后5分钟就能出警。”杨副所长说:“为的就是给游客安全感。”11月的一天,一对从外省来的夫妇报警称其儿子小吴离家出走已半年多,最近在古城有活动轨迹,请求帮助寻找。杨副所长立即开展工作,发现小吴于前几日曾在古城某网吧上网。他将小吴照片及基本信息发到每个客栈群后,一家客栈的经营者马上回话,称小吴就在其客栈内,失踪大半年的小吴终于被找到。
    “游客的事,都是大事!不管归哪个部门管,只要游客拨打了110,古城派出所就不会不管。”杨副所长说。
    材料三
    “去趟镇子就靠一双脚板子,都是山路,车子也进不来呀!”说起自己的老家大娄山脉的双河村,小冯满是感慨。双河村地势陡峭,四面环山,人都住在半山腰,道路不畅,外面建材也很难运进来,村民只好就地取材,筑起了木房子。“木房时间长了就容易变形,腐烂的都有。”小冯说。遇到刮风下雨,一家人就神经紧绷,生怕房子漏雨、塌了,觉都睡不安稳。一家人守着不足三亩的陡坡地过活,靠天吃饭。成家后,虽然小冯也曾拖家带口地出去闯过,却没有攒下多少积蓄。后来小冯有了第二个孩子,加上老母亲身体不好,常年吃药,夫妻俩只能辞职回家,没撑几年就成了贫困户。
    接到异地扶贫搬迁的消息时,小冯还有点不敢相信:“一家子还能搬出大山,做梦都没想到。”
    2018年7月,小冯全家从大山深处搬到了县城。挪了穷窝,小冯一家成了新市民。房子面积100m2,宽敞的卧室,独立的厨房,干净的卫生间……“再也不用为房子发愁,下雨天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
    但没住几天,小冯却有点不自在:“地面都铺了亮堂的瓷砖,稍微落点灰或者踩个脚印都看得清清楚楚。”从村里人成为新市民,有很多新的不适应:垃圾得倒进楼下的垃圾桶,要开始交物业费了……让小冯尤其困惑的就是物业费:“住的明明是自己的房子,为啥每月还得向别人交钱?”不只是他,许多搬迁户刚开始都想不通。“他们毕竟过惯了村里的日子,能理解。”针对居民的新困惑,社区干部们采取“两步走”:一方面挨家挨户走访,了解需求和想法,另一方面“一对一”讲政策、做工作,不让困惑“发酵”。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和适应,搬迁户们慢慢习惯了社区的生活。小冯有点不好意思,“啥事儿都有个过程嘛,懂了就习惯了。”
    进了城,刚安顿好,小冯就开始找工作。一天,转累了的他想找个地方垫垫肚子,周边就几家餐馆,还坐满了人。正要离开时,他突然有了一个想法:“谁都得吃饭,周边餐馆又不多,这是个机会。”但转头,小冯又犯难了:干惯了体力活儿,炒菜的技术不够怎么办?妻子也发愁:店面租金也是笔不小的数目,一时半会儿也难凑出来。2018年底,随着最后一批搬迁户入住,社区开始开展不同类型的就业技能培训。一看到有厨师培训班儿,早有想法的小冯跟妻子立马报了名。
    两个多月后,在社区的帮助下,小冯用凑齐的5万元,租下了一间门面。期盼许久的小餐馆就这样“上线”了。小馆子环境干净,口味地道,加上两口子手脚勤快又热情,赢得了不少回头客。看到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小冯终于能缓口气:“现在一个月能挣七八千块,早就脱贫啦。”
    搬出大山,工作也有了着落,还能照顾家里人。小冯觉得很满足,但另外一件心事也随之而来:“以前村里没学校,孩子只能到镇上念书,一大早就得摸着黑出门,沿着山路走两个多小时。时间长了大人都受不了,更何况孩子。后来外出打工,孩子就跟了一路。”“因为经常换工作,孩子几乎没有在固定的地方上完一年学。”一说到这儿,小冯满是愧疚。
    搬到县城后,小冯家距学校只有十几分钟的路程,上学不愁了。原以为在家门口上学是件高兴事儿,但出乎意料的是,开学第一周,小冯明显感觉孩子的情绪不太高,几番询问,他才弄清楚:“之前我们外出打工,孩子常年跟着在外地念书。现在回到家乡的学校上学反而有些不习惯。”老师发现了这个问题,还专门儿来家里了解情况,跟小冯和孩子认真谈了一次心,临走时提醒小冯夫妇也要多帮助孩子融入新生活。“还是观念有问题,过去老觉得教育孩子就靠学校,不靠家长。”小冯说,“以后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更上心才行。”如今孩子慢慢认识了不少新朋友,成绩也稳定了不少。这一切,小冯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从搬出大山到县城安家扎根,小冯觉得,尽管有些磕磕绊绊,但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材料四
    走进李石村村民李姐的超市,她指着里面几个书柜说:“这就是微光书苑,现在有10多平方米、4000册书,既是阅读室,也是给孩子们上课的地方。”
    2005年,李姐在村里开了个小超市,很多村民经常来买东西。“在超市支个麻将桌吧,俺们打牌你赚钱。”面对村民的提议,李姐却有自己的想法。在她家,祖父好写字,父亲爱读书,李姐在忙碌之余也坚持读书写诗。她自己爱读书,也想让更多人读书。“种下满地金黄的庄稼,才是为旷野除草的最好办法。”李姐想起曾在书中看到的句子,“要驱赶心灵的荒芜,最好的办法就里推广阅读。”2008年春天李姐自掏腰包买来300本旧书,又拿出自己收藏的200本书,把它们摆在店里。在超市里开辟出一片阅读空间,写上“微光书苑”4个大字,贴在书边的墙上。“为什么起名微光?就是一个农村小超市的货架上,摆了几本书本身就非常非常微小。”李姐说,“微光虽微,但可不断点燃火种。”
    书苑刚办起来时,前来借阅的人寥寥无几,有些人甚至根本没注意到货架上还有书。但是,只要有人来借书,还书的时候,李姐就拿出铅笔、橡皮、毛巾、牙刷等奖品来鼓励阅读。小手拉大手,大手拉小手,大人孩子相互带动,村里阅读氛围越来越浓。
    2012年,李姐一家自费创办微光书苑,在乡间推广阅读的事迹,逐渐开始受到外界的关注。越来越多的机构,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参与进来。最多的时候,微光书苑的零门槛借阅模式有27个合作伙伴,书苑走进了超市、旅店、诊所、幼儿园,还组建起百余人基层阅读志愿服务团队,累计受众30多万人次。越来越多的“火种”汇聚起来。69岁的村医老程,将自己医疗卫生方面的书籍全部拿出来共享;退休教师老全多年来坚持给孩子们辅导作业;大学生小茹从小学开始,就帮忙组织微光书苑阅读分享活动……“火种汇聚,终成烈焰之势。”
    2015年,李姐去北京参加一个“微光阅读”论坛,论坛上一位大学教授的话让她印象深刻:“一座图书馆里的学校要比一个学校里的图书馆重要。”“要让微光书苑不仅能读书,还能‘读’电影、‘读’音乐,看更广的世界,学更多的知识。”李姐深受启发,“微光书苑也要有自己的学校。”如今,小小演讲家、旧物改造、科学小实验、民俗传承等活动,已成为微光书苑的固定项目,这里已经成为了村民尤其是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最美志愿者、图书馆榜样人物、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这些年,李姐收获了诸多荣誉。“也许乡村图书馆做成什么样,没有标准答案,我只想让这束在田野间聚起的光,照到更多乡亲。”李姐说。“去吧,向前方,让心温暖心,让光点亮光。”她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
给定资料4中提到:“微光虽微,但可不断点燃火种。”“火种汇聚,终成烈焰之势。”结合你对给定资料的思考和对这两句话的感悟,以“微光与烈焰”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章。
要求:
(1)观点明确,论证充分,思路清晰,表达流畅;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字数不少于1000字。

选项

答案 微光成炬 烈焰燎原 什么是微光?是自费创办乡村书苑的李翠利,把知识的种子播撒到人们心田;也是节假日坚守岗位的古城民警,给游客安全感,给市民温暖……什么是烈焰?是坚守在扶贫一线的广大村官、干部,也是战斗在抗疫战线上的医护工作者,更是拥有无限能量的千千万万中国人……微光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在传播中延续的正能量,点亮每个希望的火种,将无数微光汇聚起来,最终变成耀眼的烈焰,照亮黑暗。 微光虽然渺小,但可点燃希望的火种,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感染他人,不断扩大影响。微光书苑虽小,却点燃村民热爱读书的火苗,村民在这里读书、参加文化活动,既学到了知识,又开阔了视野、充实了精神,让村里学习读书之风渐盛,汇聚起精神拔节的力量。金沙江畔的张桂梅老师,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将1800多名大山里的女孩送进大学,也将发奋图强、艰苦朴素的精神带到全国各地,激励更多贫困山区的孩子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李姐和张老师都是社会中的一束微光,燃烧自己,点亮了他人希望的火种。这一缕缕微光汇聚起来,可以照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汇聚希望的火种,凝聚点点微光,终成烈焰之势,迸发出强大的力量。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只有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才能形成强大合力。推广乡间阅读,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和公益组织参与其中,他们捐书赠书、合作推广,让很多乡村有了图书的滋养,照亮了人们积累知识、涵养品格、前行成长的道路。疫情面前,面对城市管理、社区防控等千头万绪的工作,基层干部、社区工作者全员上阵、日夜奋战;面对心理疏导、信息宣传等任务,广大志愿者挺身而出、奔赴战场。他们既是一个个人,在各个岗位上发光发热,又是一支队伍,帮助国家渡过难关,促进社会健康发展。每个人都是黑暗中的微光,一点点地汇集在一起,就能变成熊熊烈火。 用实际行动点燃星星之火,传递生生不息的能量,同心协力,赓续新时代的“星火传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个人发展和国家社会紧密相连。只有微光生生不息,烈焰才能经久不息,烈焰经久不息,才能让微光越来越旺。基层治理、扶贫脱贫、经济建设、民生改善……都不是一个人的责任,而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任务。在这个洋溢着理想和激情的时代,每个中国人都应与时俱进,发挥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的优秀品质,脚踏实地、开拓创新,散发自己的光芒。全国人民一起,同舟共济、奋发有为,为实现国家民族富强拼搏奉献,同时,在建设国家、服务社会中,也成就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个人梦想。 微光点点,聚而成炬;累土不辍,丘山崇成。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身处其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让自己成为一束微光,“有一份热,发一份光”,照亮漫漫长夜,同时我们也要感谢时代的眷顾,乘势而上,让这个世界充满光,温暖明亮。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G65e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