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明朝中央司法机关和诉讼制度的特点。

admin2019-02-23  33

问题 试述明朝中央司法机关和诉讼制度的特点。

选项

答案(1)司法机关。 ①中央司法机构。 明代中央司法机关的名称、职掌均与唐宋有所不同。明朝的中央司法机关由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组成,合称为“三法司”。“刑部受天下刑名,都察院纠察,大理寺驳正”。作为中央审判机关的刑部,原设四司,后扩充为十三清吏司,分别受理地方的上诉案件,以及审核地方上的重案和审理中央百官及京师地区案件。刑部有权处决流刑以下的案件,但定罪以后,须将人犯连同案卷送大理寺复核,再由刑部具奏行刑。死刑案件则必须经刑部审理,大理寺复核后,奏请皇帝批准。大理寺是复核机关,“掌审祝平反刑狱之政令”。儿刑部、都察院审判的案件,都必须将案卷和人犯移送大理寺复核。如果大理寺认为判决得当,则允许准具奏行刑,如认为判决不当则驳令改判。都察院即原来的御史台,是中央监察机关,有权监督刑部的审判和大理寺的复核、驳正。洪武十七年为了加强司法审判,重大案件实行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联合审判,称为“三司会审”。会审后作出判决,必须经皇帝批准。 ②地方司法机构。 明代地方建制为省、府(州)、县三级。省一级设有提刑按察使,专管司法审判事务,有权处决徒以上案件,徒以上重案则须报送刑部。府(州)、县二级的司法权仍由行政机关兼任。 ③申明亭的出现。 明朝还于各州县及乡之里社设立申明亭,“凡民间应有词状,许耆老里准受于本亭剖理”。明朝规定,一般户婚官司必先诉于里甲,不决,再诉于县官。不经里甲裁决,直接诉于州县者还要按超诉处理。申明亭对民间争议的解决方法以凋解为主。 (2)诉讼制度的特点。 ①皇帝进一步控制最高司法权。 明代时,皇帝握有一切死刑和重案的最后裁决权,各类会审均须由刑部“拟律以奏”,然后依旨执行。皇帝亲自审案,任意用刑,如朱元璋凡“有大狱必面视”,“重案多亲切(审理),不委法司”。成祖时又令“重罪必五复奏”。明初太祖滥刑及作为常制的廷杖姑且不论,仅成祖诛戮建文帝旧臣,其酷刑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坐死者八百七十三人”,其他还有先去齿、断手、再断颈;有用油煎;有先割耳鼻再凌迟等,致使明代法律制度遭到极大破坏,加速了明王朝的衰朽。 ②厂卫特务性机关干预司法。 厂,指东厂、西厂、内行厂,是由太监组成的特务机关,专管“缉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重案。卫,即锦衣卫,原来是皇帝亲军“上十二卫”中最亲信的一卫,主要职责是掌管皇帝出入仪仗和警卫事宦。从太祖开始,锦衣卫以兵兼刑,掌有缉捕、刑狱之权。所设南北镇抚司中,北镇抚司专管诏狱,义称锦衣卫狱。厂卫之制是皇权高度集中的产物,它几乎凌驾于司法机关之一,被授予种种司法特权。 a.侦查缉捕之权:其侦缉范围主要是涉及国家政权的大要案,对一般刑事案不干预。如民间有人在密室酒后大骂魏忠贤,声未落即被厂卫特务捕到魏府凌迟处死。 b.监督审判之权:厂卫有讯问权,无判决权。③法外施刑之权:厂卫自没特别法庭,任意刑讯问罪,假造证据、严刑逼供之事屡见不鲜。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JOHa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