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医学
女性,59岁。因发作性面部剧烈疼痛而来门诊求治。疼痛从右侧口角开始,扩散至右面颊部,呈刀割样或撕裂样,爆发性发作,每次发作数秒钟,并常为说话、刷牙或咀嚼所触发 此种疼痛形式偶可见于下列疾病,除外
女性,59岁。因发作性面部剧烈疼痛而来门诊求治。疼痛从右侧口角开始,扩散至右面颊部,呈刀割样或撕裂样,爆发性发作,每次发作数秒钟,并常为说话、刷牙或咀嚼所触发 此种疼痛形式偶可见于下列疾病,除外
admin
2016-01-27
35
问题
女性,59岁。因发作性面部剧烈疼痛而来门诊求治。疼痛从右侧口角开始,扩散至右面颊部,呈刀割样或撕裂样,爆发性发作,每次发作数秒钟,并常为说话、刷牙或咀嚼所触发
此种疼痛形式偶可见于下列疾病,除外
选项
A、多发性硬化
B、小脑脑桥角部脑膜瘤
C、颅底动脉瘤
D、听神经瘤
E、重症肌无力眼肌型
答案
E
解析
本例临床表现为典型的三叉神经痛,但此种疼痛形式也见于很多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包括颅底或桥小脑角病变如脑瘤、血管瘤、脑膜炎、转移癌以及脑干损害、多发性硬化等累及三叉神经感觉根或髓内感觉核均可引起三叉神经痛。但重症肌无力眼肌型影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不会引起三叉神经痛的发作。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JPMk777K
0
专业知识
神经内科学(308)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中级(师)
相关试题推荐
患者,男,15岁,贫血、黄疸5年,脾肋下2.5cm,Hb75g/L,网织红细胞0.06,白细胞和血小板数正常。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在0.70%盐水溶液中开始溶血。其父也有轻度贫血及黄疸。欲完善诊断依据,还应选作哪
20岁,男性,云南籍,因发热自服磺胺嘧啶,3天后血红蛋白降至50g/L,网织红细胞15%,红细胞形态正常考虑何种诊断可能性大
男性,62岁。头晕、乏力半年,近1个月症状加重,间有低热,四肢酸痛来诊。体检:体温38℃,重度贫血貌,下肢皮肤散在出血点;颈部可扪及花生仁大小淋巴结2枚,脾肋下2cm。化验:Hb50g/L,WBC2.3×109/L,PLT45×109/L,血片中
男性,21岁。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经规范化疗后完全缓解。现该患出现一侧睾丸无痛性肿大一周,到医院检查诊为睾丸白血病。对其正确的处理是
患者,男。55岁,农民。因发热、头晕、鼻出血、皮肤瘀点、关节酸痛2周来诊。检测WBC31.5×109/L,Hb70g/L,PLT20×109/L;外周血涂片可见幼稚细胞。查体时最有意义、最常见的体征是
女性。18岁。因拔牙后出血不止、面色苍白1月入院。患者幼时受碰撞后易出现皮下瘀斑、鼻衄,但易消退。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左膝、右前臂各一瘀斑,口腔内左上牙槽处有缝线,周围有血痂及渗血,余无异常。血常规:WBC3.7×10”/L,Hb61g/L,PLT377×
A.病变仅限于右侧颈部淋巴结B.病变累及右侧颈部、腋下及腹股沟淋巴结C.病变累及右侧颈部、腋下淋巴结及肝脏D.病变累及右锁骨上及右腋下淋巴结,并伴有高热E.病变累及右颈部及纵隔淋巴结Ⅲ期淋巴瘤
A.激素的脉冲式分泌B.免疫-内分泌调节C.下丘脑对内分泌的调控D.内分泌系统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向调节E.内分泌系统的反馈调节
女性,45岁。甲状腺呈多结节状肿大,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心悸、多汗、多食、消瘦、便次增多。下述检查对鉴别毒性甲状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最有意义的是
脊髓半切损害所表现的感觉障碍为,受损节段平面以下
随机试题
淀粉(多糖)在水中加热会发生糊化,糊化是水分子进入紧密的淀粉胶束结构,使淀粉粒吸水膨胀。()
形象思维是指借助于具体形象从整体上综合反映和认识客观世界而进行的思维。()
抽油机井示功图的横坐标代表(),纵坐标代表()。
关于结节性多动脉炎病理改变的描述,正确的是
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建一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工程,起讫桩号为K12+200~K27+700,路基设计宽度为24.5m,纵断面设计示意图如图1-1所示,半填半挖横断面示意图如图1—2所示。其中K12+200~K15+600段穿越农田,其间经过几条农用灌
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企业应相应采用不同的财务管理战略。在经济衰退期,应选择的战略有()。
张老师为了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采用摸底考试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这种评价属于()。
法律的教育作用是指()。
若关系R、S如下图所示,则R与S自然连接后的属性列数和元组个数分别为(28);π1,4(σ3=6(R×S))=(29)。
窗体上有一个名称为CD1的通用对话框,一个名称为Text1的文本框,窗体的单击事件过程如下:PrivateSubForm_Click()CD1.DialogTitle="改变颜色":CD1.Color=Form1.BackColorCD1.Act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