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工程
某软土地基上建设2~3层别墅(筏板基础、天然地基),结构封顶时变形观测结果显示沉降较大且差异沉降发展较快,需对房屋进行地基基础加固以控制沉降。下列哪种加固方法最合适? ( )
某软土地基上建设2~3层别墅(筏板基础、天然地基),结构封顶时变形观测结果显示沉降较大且差异沉降发展较快,需对房屋进行地基基础加固以控制沉降。下列哪种加固方法最合适? ( )
admin
2017-06-27
41
问题
某软土地基上建设2~3层别墅(筏板基础、天然地基),结构封顶时变形观测结果显示沉降较大且差异沉降发展较快,需对房屋进行地基基础加固以控制沉降。下列哪种加固方法最合适? ( )
选项
A、树根桩法
B、加深基础法
C、换填垫层法
D、增加筏板厚度
答案
A
解析
树根桩是既有建筑物加固的一种方法,B、C、D三项都无法在结构封顶后进行。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KScf777K
本试题收录于:
专业知识(上午)题库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分类
0
专业知识(上午)
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
相关试题推荐
图示的某铁路隧道的端墙洞门墙高8.5m.最危险破裂面与竖直面的夹角ω=38°.墙背面倾角α=10°,仰坡倾角ε=34°,墙背距仰坡坡脚a=2.0m。墙后土体重度γ=22kN/m3,内摩擦角φ=40°,取洞门墙体计算条宽度为1m,作用在墙体上的土压力是下列哪
关中地区黄土场地内6层砖混住宅楼室内地坪标高为0.00m,基础埋深为一2.0m,勘察时某探井土样室内试验结果如表所示,探井井口标高为一0.5m,按照《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对该建筑物进行地基处理时最小处理厚度为下列哪一选项
某直径600mm的水泥土搅拌桩桩长12m,水泥掺量(重量)为15%,水灰比(重量比)为0.55,假定土的重度γ=18kN/m3,水泥比重为3.0,请问完成一根桩施工需要配制的水泥浆体体积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g=10m/s2)()
某松散砂石地基,拟采用碎石桩和CFG桩联合加同.已知柱下独立承台平面尺寸为2.0m×3.0m,共布设6根CFG桩和9根碎石桩(见图)。其中CFG桩直径为400mm,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600kN;碎石桩直径为300mm,与砂土的桩土应力比取2.0;砂
某建筑场地,地面下为中密中砂,其天然重度为18kN/m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Pa,地下水位埋深1.0m,若基础尺寸为3m×2m,埋深2m,需进行天然地基基础抗震验算,请验算天然地基抗震承载力最接近下列哪一个选项?
已知某建筑基坑工程采用φ700mm双轴水泥土搅拌桩(桩间搭接200mm)重力挡土墙支护,基结构尺寸及土层条件如图6.4—22所示(尺寸单位为m),请问下列哪个断面格栅形式最经济、合理?
某地下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作抗浮桩,桩径0.6m,桩长15.0m,承台平面尺寸27.6m×37.2m,纵横向按等间距布桩,边桩中心距承台边缘0.6m,桩数为12×16=192根,土层分布及桩侧土的极限侧摩阻力标准值如图6.4—12所示。粉砂抗拔系数取0.7,
位于均质黏性土地基上的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宽度为2.4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的竖向力为300kN/m,该力偏心距为0.1m,黏性土地基天然重度18.0kN/m3,孔隙比0.83,液性指数0.76,地下水位埋藏很深。由载荷试验确
某建筑松散砂土地基,处理前现场测得砂土孔隙比e=0.78,砂土最大、最小孔隙比分别为0.91和0.58,采用沉管砂石桩法处理地基,要求挤密后砂土地基相对密实度达到0.85,若桩径0.8m,等边三角形布置,试问砂石桩的间距为下列何项数值?(按《建筑地基处
某建筑拟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埋置深度1.5m。地基土由厚度为du的上覆非液化土层和下伏的饱和砂土组成。地震烈度8度。近期内年最高地下水位深度为dw。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对饱和砂土进行液化初步判别后,下列哪个选项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液
随机试题
催化剂按形态可分为()。
前房角是指
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皮质部和髓质部的利尿药是
青黛粉末火烧时
A.医疗用毒性药品B.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C.非处方药D.处方药零售药店需要执业药师但是不需要处方就可以经营的药品是
一个企业在多大程序上实行纵向一体化取决于()。
到货日期:按( )。
《个人外汇管理办法》中明确,不再区分现钞和现汇账户,对个人非经营性外汇收付统一通过()进行管理。
到期收益率
KofiAnnansayshelpingsurvivorsoflastweek’searthquakeand【L1】______.intheIndianOceanis【L2】______.TheUnitedNations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