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分析驾驭材料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材料,然后按申论要求依次作答,答案书写在指定的位置。 二、给定资料 材料1

admin2009-12-28  46

问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分析驾驭材料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材料,然后按申论要求依次作答,答案书写在指定的位置。
二、给定资料
   材料1
   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提高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尽快在 36个大城市率先实现污水全部收集和处理。适当提高排污费、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标准。做好“三河三湖”、南水北调水源及沿线、三峡库区和松花江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提高重点流域污染物排放的国家标准。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治理,严格控制农村地区工业污染,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治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材料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升格为环保部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环保局副局长陈敏认为,现在环保应该涉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从宏观方面看,以后肯定要按功能区定位,环境功能区划确定发展方向,“如果是小小的局,不利于协调,环境保护部更有利于环保部门参与经济发展的综合决策”。
   她表示,环保总局“升部”,提到建设部门之前,职能上更强化宏观管理,更有利于整个统一的监督管理,履行好法律赋予的职责,更有利于协调各有关部门做好环境保护工作。“节能减排工作那么艰巨,经济发展综合决策更需要环保部门参与,环境保护部的设置更有利于强化这方面的工作。”
   材料3  环保部暂停审批华能华电集团建设项目
   2009年6月11日,环保部通报了对两家大型国企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决定:“暂停审批华能集团、华电集团建设项目(除新能源及污染防治项目外)的环境影响评价”。
   环保部称,由于“严重违反国家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准入条件”,决定“从即日起在完成科学论证和各项整改措施前,暂停审批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项目、华能集团和华电集团 (除新能源及污染防治项目外)建设项目、山东省钢铁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据环保部发言人陶德田介绍,云南华电鲁地拉水电有限公司、华能龙开口水电有限公司未经环评审批擅自在金沙江中游建设华电鲁地拉水电站和华能龙开口水电站,并已开始截流。
   水电项目一旦“环保缺失”,会对上下游生态及社会生活产生不利影响。陶德田说,上述两处水电站擅自截流,对减小水电建设环境影响极为不利。环保部同时表示,对规划的龙头水库和虎跳峡河段的开发方式与相应的环境影响,也需要深入研究。
   对于华能华电遭停批罚单,陶德田表示,此举将警示拥有众多“两高一资”建设项目的大型企业集团加强环境管理,履行环保责任。
   金沙江水电开发一直存在争议。环保部环评司负责人说,中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杜绝大、小公司“跑马圈水”、“遍地开花”现象。而“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态保护压力最大、地质灾害最频繁,开发工作必须严格做好环评环保。
   环保部强调,各地要特别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能过剩等项目环评的审批。对被暂停审批的地区和企业的整改,环保部将进行跟踪督促,并适时公布结果。
   材料4  吕祖善强调强化节能减排保护青山绿水
   2008年3月17日,在全国两会期间,谈及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时,浙江省省长吕祖善代表有感而发:“我们要的速度,应当是经济效益比较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的速度,是资源消耗比较少、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的速度。”
   吕祖善说,浙江省已开始全面实施“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就是要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力气,努力做到“多还老账、不欠新账”,使全省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环境保护能力和生态环境质量居全国领先水平。
   吕祖善认为,强化节能减排应着力抓好重点行业和企业,把好产业准入和退出关,从源头上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盲目扩张,坚决淘汰一批落后生产能力,还应加快节能环保技术进步,积极推进以节能减排为主要目标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我们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解决守法获利少、违法成本低的问题,促使形成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他说,企业是节能减排的主力军,所以不仅要健全政府责任机制,更应充分调动千百万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让滥用资源、破坏环境者得不偿失,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生产、清洁生产的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
   吕祖善说,浙江将继续按照“治旧控新、监建并举”的方针,研究启动新的工作部署,有效推进生态省建设,切实保护好这片青山绿水。
   材料5  环保重拳“绿色外贸”出台环保违法将暂停出口
   继“绿色信贷”、“绿色证券”之后,又一项环保重拳——“绿色外贸”正式出台。商务部表示,日前和环保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出口企业环境监管的通知》,将视情况中止环保违法违规企业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期限内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
   2007年以来,为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监管部门先后推出了“绿色信贷”和“绿色证券”政策,如今,商务部也加入到调控之中。“绿色外贸”对环保违法违规企业特别是那些出口大户将是致命一击,效用等同于强制停产。
   商务部和环保总局发布的《通知》称,“绿色外贸”政策的出台是为“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工作的要求,发挥各类出口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带动作用,有效控制‘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促进贸易平衡”,为此将推动出口企业“率先提高环保水平”。
   《通知》指出,有出口产品的排污企业加大了资源环境压力,产品出口国外而污染留在国内;另一方面,出口产品价格不能真实反映社会成本,加剧贸易摩擦,助长贸易顺差的不合理增长,给中国产品的形象造成损害。
   根据《通知》要求,商务部将会把环保总局通报的违法违规企业名单及相应的处罚决定书下发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并授权地方商务主管部门,依据环保部门提供处罚决定书,暂停受理有关企业出口业务申请。最为严厉的是,在商务部收到有关污染企业的出口业务申请情况后,将根据《外贸法》的规定,中止该企业在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期限内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并将处罚决定下发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地方商务主管部门据此在相应期限内中止受理有关企业出口业务申请。
   《通知》强调,冶金、化工、水泥、纺织、轻工等行业顺差规模大、增长快,环境问题突出,可率先在这些行业推行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定期向当地商务、环保部门报告并随时准备接受检查和抽查。
   材料6  周生贤:2008年研究设立环境税区域限批将法制化
   2007年,两项主要污染物首次实现双下降。有专家认为,全国污染减排呈现拐点。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1月22日则表示,要把拐点至少保持到整个”十一五”期间。他提出今年几项工作重点:将研究设立环境税,“区域限批”将法制化。
   周生贤说,2007年年初,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降反升的不利局面被成功破解。”十一五”规划确立的两项约束性指标(二氧化硫和化学消氧量)首次实现了双下降。
   周生贤表示,国家环保总局今年将着力完善环境经济政策,配合有关部门适当提高排污费、污水和垃圾处理费标准,研究设立环境税。积极开展后督察工作。对挂牌督办的企业、区域限批地区,特别是领导同志批示查处的重大环境案件和严重违法地区进行后督察,把后督察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周生贤透露,国家环保总局将考虑尽快实现“区域限批”的制度化、法制化,对没有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环境违法严重、超过总量控制指标、重点治污项目建设滞后等问题突出的地区,都要实行“区域限批”。
   他认为,污染减排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两年来,装备脱硫设施的燃煤机组占全部火电装机容量的比例提高到45%;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率提高到近60%。
   据周生贤介绍,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还叫停了总投资达1.5万亿元的377个项目;否决或暂缓10家企业84亿元的上市申请;通过“区域限批”、“流域限批”措施,暂停10市、2县、5个开发区和4个电力集团的环评审批,极大地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已经将1.8万家企事业单位的环境违法信息纳入银行征信系统。
   周生贤认为,目前的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如果我们不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继续保持高压态势,‘拐点’就很有可能反弹,减排目标必将化为泡影。”
   材料7  江苏省全面落实治理太湖各项措施确保治太工作每年取得新成效
   2008年4月24日,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员会全体(扩大)会议在无锡市举行。会议认真贯彻国务院第三次常务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总结去年以来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深入分析当前形势,强调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标准、更硬的措施,扎实推进太湖水污染治理。省委书记梁保华作出批示。省长罗志军出席并讲话。
   梁保华在批示中说,太湖水污染治理事关科学发展大局,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坚决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实施国务院《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根治太湖污染的决策部署,坚持科学治太、铁腕治污,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实行严格责任制,切实把防控蓝藻暴发和综合治理太湖水污染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确保治太工作每年取得实实在在新进展新成效,努力使太湖这颗“江南明珠”早日重现碧波美景。
   罗志军指出,治理太湖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推进科学发展的紧迫任务,是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重大社会责任。在这样一个重大问题面前,我们没有任何退路,没有任何余地。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治理太湖的重大而又特殊的意义,把太湖治理摆在更加重要而紧迫的位置。下更大决心,以更大力度,认真贯彻太湖治理各项要求,全面落实太湖治理各项措施,加快促进太湖水质好转,努力恢复太湖地区山清水秀的自然风貌。
   罗志军指出,太湖水污染治理的工作方案和年度任务已经明确,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突出工作重点,明确时间节点,切实把治理工作抓得紧而又紧,实而又实。一要狠抓控源截污。当务之急是要加大工业、生活和农业“三大”污染源的防治力度,切断和控制外源污染。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关键是加快太湖流域产业优化升级,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加强生活污染治理,关键是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关键要把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生态农业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把测土配方等科学施肥技术全面推广开来,尽快把化肥、农药使用量降下来。二要狠抓调水引流。继续全力实施“引江济太”加快形成新的调水通道,促进太湖水体流动循环、改善水质。三要狠抓生态修复。通过修复和重建良好生态系统,增强太湖生态环境的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加快实施生态疏浚清淤,控制和减轻湖体的内源污染,力争提前完成太湖主要入湖河道以及太湖流域县乡河道、村组河塘的清淤任务,切实让水“动”起来、“活”起来。四要狠抓应急处置。要确保思想认识到位,确保应急预案制定完善到位,确保地区部门协调配合到位,确保应急物质准备到位。
   罗志军强调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统筹协调力度,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健全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强有力的工作格局。全面推行“河长制”,市、县主要领导继续担任辖区入湖河道的“河长”,承担限期改善水质的责任。把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完成情况纳入有关市、县小康建设指标考核内容,纳入省落实科学发展观综合指标体系,作为市县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各级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员会要切实担负起统筹协调、督促检查和指导服务的责任。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的智囊作用,加大科学治太力度,努力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要认真组织实施国务院《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抓紧组织编制我省的实施方案,细化明确和统筹安排我省太湖治理重点治污工程。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集中财力物力,严格执法监管,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扎实推进各项治理工作,努力实现应急和长效治理目标。
   面对严峻的太湖水污染防治形势,江苏省先在2007年8月就修订了《江苏省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草案),规定企业恶意向太湖排污将面临百万元重罚,目的是提升环保部门执法威慑力,让违法排污行为付出沉重代价。新《条例》(草案)还规定了生态补偿机制,苏州、无锡、常州等辖区范围内污染造成另一方受害的,责任方人民政府将向受害方人民政府作出补偿,补偿资金由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直接划拨。
   材料8
   2007年7月3日,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向新闻界通报,针对中国当前严峻的水污染形势,环保总局自即日起对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部分水污染严重、环境违法问题突出的6市2县5个工业园区实行“流域限批”;对流域内32家重污染企业及6家污水处理厂实行“挂牌督办”。潘岳表示,当前水污染持续恶化的趋势已非分割的治水管理体制所能解决,应该尽快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流域污染防治机制和新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坚决完成减排目标。
   此次限批地区包括:长江安徽段的巢湖市和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黄河流域的甘肃白银市与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陕西渭南市、山西河津市(县级)与襄汾县;淮河流域的河南周口市、安徽蚌埠市;海河流域的河北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河南濮阳经济开发区、山东莘县工业园区。从即日起,环保总局将停止这些地区除污染防治和循环经济类外所有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同时,环保总局将对区域内不正常运转的石家庄深泽县东区污水处理厂等6家污水处理厂和环境违法严重的攀钢钛业有限公司钛白粉厂等32家企业进行“挂牌督办”。
   潘岳说,两年前的松花江事件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水污染事故高发期;入夏以来太湖、滇池、巢湖的蓝藻接连暴发,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水污染密集爆发阶段。2006年七大水系V类和劣V类水质占26%。国家重点监控的9大湖泊中整体水质为V类和劣V类水质的就达7个。十多年来国家斥巨资治理“三河三湖”流域水污染,但治理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破坏的速度,至今这些本已改善的流域又被重新污染。这充分说明,传统工业化的增长方式已使中国资源环境到了难以承受的底线,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威胁;而传统的治理方式已不能解决积累的环境问题。在当下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飞速发展的关键时刻,水污染治理是对政府行政、宏观调控能力与社会和谐的严峻考验,环保总局希望能从此次“流域限批”开始,探索一条能将行政手段、市场力量、公众参与结合起来的流域污染防治新思路。
   一是建立有效的环境问责制,将环境指标真正纳入官员考核机制。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后,一些地方政府仍然不顾区域、流域环境承载能力已逼近底线,盲目追求GDP增长,甚至牺牲国家利益和公众健康换取极少数人的特殊利益。由此可见,政绩观的改变单靠宣传教育是不够的,必须有强有力的约束机制,那就是官员环保考核问责机制。环保总局将强烈建议监察等部门继续加大加重对区域流域重大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
   二是建立跨部门跨流域的统一综合治理机制。目前的流域水环境管理呈现“垂直分级负责,横向多头管理”的局面,直接导致“责权利”的不统一,争权不断,推责有余。流域上下游水污染防治补偿机制也没有建立,上游地区不仅缺乏治污积极性,甚至通过流域的过度开发带动经济的增长。因此,根据流域整体性组织环保、水利、城建、林业、农业等部门开展联合监测和执法已经迫在眉睫。
   三是建立公众参与的环境后督察和后评估机制。缺少足够的监察力量是企业非法排污“一查就关、一走就开”屡禁不止的主因之一。从此次“流域限批”开始,环保总局对责令停产整顿的污染企业将定期进行督察,对于通过环评审批的企业是否兑现环保承诺进行抽查评估。建立有效的环保后督察制度要求一支强大的环境监察力量。需要国家对环保执法评估机制的更大投入,也需动员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公众作为环境最大的利益相关者,最有动力去监督各相关部门和企业是否履行了环境义务。各级政府应该按照国务院《信息公开条例》为公众监督提供平台。
   四是建立全新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结合行政与市场的力量来遏制污染恶化趋势。环保总局将和银监会在近期出台绿色信贷政策,未执行环评审批和验收的项目,未按环保审批要求落实环保措施而被环保部门查处的企业将不能得到各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以此为开端,环保总局将联合更多部门在近年内研究出台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绿色财税等一系列新政策。
   潘岳最后说,环保总局将密切跟踪被限批地区和挂牌督办企业的整改,并派督查组赴各流域和城市进行现场督查,定期公布整改进展情况,让全社会监督流域水污染防治。在此次第一批“流域限批”的基础上,环保总局将逐步展开对珠江、辽河、全长江流域以及重点海域持续不断地检查执法行动。
   材料9
   “区域限批‘制度是一步’牵一发,动全身的棋,它不仅得到了中央的支持,更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2007年1月16日,在全国环保厅局长会议上,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对几天前启动的“区域限批”制度,首次进行了公开阐述。
   与官方的评论相比,业界认为,“区域限批”制度是自2005年年初国家环保总局刮起第一轮“环保风暴”以来的又一次更加猛烈的动作,这将迫使违规企业或地区必须在高污染发展和科学发展之间作出选择。
   而在环保总局的人士看来,这项制度是环保部门利用环境影响评价这一法律赋予的“杀手锏”参与国家宏观调控的信号。
   事实上,在“区域限批”制度的背后,还有着更深层的决策过程。
   “区域限批”,过去只出现在专家建议中,具体是指如果一家企业或一个地区频繁出现违反环评法事件,环保部门应有权暂停这一企业或这一地区所有新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直至该企业或该地区完成整改。2005年年底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环保部门可以运用“区域限批”这样的权力。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认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决定》中被深化为“区域限批”,可以说是国务院赋予环保部门新的“杀手锏”。周生贤给环境影响评价确定了三个作用,即要成为经济发展的“调节器”,成为宏观经济的“睛雨表”,成为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控制闸”。
   在2006年5月召开的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工作会上,环保总局的部分官员在工作报告中也明确,今后要尝试实行“区域限批”的管理措施,对超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生态破坏严重或者尚未完成生态恢复任务的地区,不予审批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对生态有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
   “十一五”开局之年,由于投资增速过快,各地经济增长一路高歌,但各地政府在降低GDP能耗和削减主要污染物这两个约束性指标方面却没有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众所周知,2006年是中国环境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降反升。全年发生严重环境污染事故161起,接近2005年的两倍,几乎平均每两天一起;环境投诉达60万人次,比2005年增加30%。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但一些地方仍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却陶醉于更为宏大的发展目标。一些地方政府盲目扩大投资,上项目、铺摊子,对污染企业一路开绿灯。
   针对这种情况,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强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要以环境影响评价促进环境优化经济增长。
   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共批复建设项目环评报告633个,比2005年减少35%,投资额减少 37%。国家环保总局作出停批或缓批决定的项目数是2005年的4.5倍,力度空前。
   尽管如此,重点调控行业违法建设现象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在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大量中小型项目未经环评就开工建设,或未履行“三同时”就投产。
   在对去年新开工项目进行清理时,有的地方为应付国家检查,突击补办了一批项目,从而导致环评审批不能真正发挥宏观调控的准入作用。部分基层政府及职能部门无视国家的宏观调控要求,对企业违法违规行为视而不见,助长了一些企业长期、多次违法。
   大量违规项目扰乱了国家和地区宏观经济调控和产业结构调整,如果不踩刹车,“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将有可能完不成。严峻的现实迫使国家环保总局对典型案件打出重拳,新年伊始就动用了被企业称为“够狠”的“区域限批”制度。
   环保总局启动“区域限批”制度的另一层理由是,由于现有法律的缺陷,在以往几次环保行动中,被叫停的违法违规项目往往补办环评手续后就能过关,然后用各种手法拖延或拒绝兑现环保承诺,使一次次声势浩大的环评执法效果有限。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说,此次环保部门动用重典,彰显了环保部门不放过任何违法企业的决心。
   制度的缺陷加剧了环境违法行为的蔓延。一些企业因违法生产或者不按环保“三同时”要求投产后获利以千万计,甚至更多,而政府和环保部门很难作出关停处理的决定,至多罚款20万元后予以补办手续。企业由此尝到了违法建设的甜头,明知故犯,形成了“先建设、后处罚、再补办手续”的怪圈。
   针对此次环保部门启动“区域限批”制度,不少业内人士分析说,大量违规建设项目的上马和被叫停,表面上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博弈,在更深的层次上是局部与全局的博弈、政绩与民生的博弈、大资本与政府监管部门的博弈。
   材料10
   2007年6月7日,八国集团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达成妥协,同意“认真考虑”德国等方提出的关于到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降低50%的建议,并一致认为有关谈判应在联合国框架内进行。
   本次峰会的东道主德国总理默克尔当天表示,这是目前八国能够达成的“最佳妥协方案”,是全球努力防止气候变化的“转折点”。这一妥协方案的达成向今年12月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为各国在2009年之前通过谈判达成一项“后京都时代”的温室气体减排框架协议扫清了道路。
   八国领导人在会议声明中表示,鉴于联合国有关报告为温室气体排放造成气候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必须“大幅度”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为此八国将“认真考虑”欧盟、加拿大、日本等方提出关于到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至少降低50%的建议,并希望温室气体排放大国都为此而努力。
   声明说,为在2009年以前达成一项新的全球减排框架协议,排放全球大部分温室气体的经济大国在2008年底之前就各自为全球协议作出的具体贡献取得共识至关重要。
   材料11
   为全面了解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工程建设的环境保护情况,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联合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西藏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等技术单位,历时一年,对青藏铁路格拉段工程各项环保措施及效果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与监测。
   据国家环保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对青、藏两省区公众的调查显示,被调查公众对青藏铁路格拉段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的满意度为93.6%,其中藏族居民的满意度达到了96.9%。
   青藏线格尔木至拉萨段工程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全长1142千米。全线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有960千米,经过多年冻土地带550千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沿线分布着可可西里、三江源、色林错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类型众多、面积广阔的自然湿地。
   国家环保总局会同铁道部在对青藏铁路格拉段环保工作进行验收后,高度评价了青藏铁路的环境保护工作,并认为青藏铁路环保工作中的很多积极措施和创新具有重大示范意义。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在向媒体通报环保验收情况时说,新建铁路青藏线格尔木至拉萨段工程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有效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相关文件提出的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注重工程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为我国铁路和重点工程建设的环保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潘岳介绍说,青藏铁路格拉段工程在建设中全面贯彻“确保多年冻土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江河源水质不受污染,野生动物迁徙不受影响,铁路两侧景观不受破坏,努力建设具有高原特色的生态保护型铁路”的环保工作总体思路和目标,严格落实环评报告书中提出的生态保护、污染防治的措施和要求;在工程设计时不断优化线路走向,尽可能绕开自然保护区,减少穿越湿地线路长度,总体上并行现有青藏公路,未经过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在工程建设中引进环境监理制度,建立“四位一体”的环保管理模式,与铁路所经省区签订环保责任书,通过实施全方位、分阶段的施工环境监管,确保各项环保措施的有效落实。
   国家环保总局认为,通过对青藏铁路建设前后遥感卫星影像对比分析,工程对保护区内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小,实现了工程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和谐。青藏铁路格拉段工程在环境管理制度、环保科研攻关、施工期环保工作等方面实施的一系列创新,具有重大示范意义,为我国铁路和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材料12
   山东聊城高唐县的泉林纸业集团是国家发改委最新确认的“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以前人们都说“蒸球法”是造纸业要淘汰的落后方法,可泉林“老技术上发展出新工艺”的非木纤维“置换蒸煮”法仍旧依托于“蒸球法”;都说要解决草浆造纸的污染,必须上马碱回收工艺,可泉林到今年才上“热电联产碱回收工程”,以实现水、热、电和碱系统的企业内平衡;都说草浆造纸很可能被木浆造纸所代替,可泉林人却鲜明地提出:“麦草、芦竹、棉秆这些可持续的原料同样能提取长纤维,草浆造纸必将取代木浆。”
   显然,泉林的眼光已经不只盯在治污,而是巧妙利用治污这个难题,敢于在多个环节寻找创新突破点。如果泉林的创新能够实现,那么,我国造纸业将找到一个极佳的推广范例。泉林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洪法说,泉林纸业生产过程,是循环经济过程,也是工业治污过程,更是创新的过程。
   泉林公司研究出的“酸析木质素”方法,不仅使COD总排放量稳定在130毫克/升以下,走在全国同行业的前列,而且改变了制浆企业仅靠碱回收治理环保的做法;采用超效浅层气浮法回收白水,基本实现了抄纸白水的封闭循环利用,有效地节约了水资源;通过革新传统制浆工艺,研发出“麦草二次置换蒸煮”的新型工艺,使得麦草浆的主要指标如纤维强度、白度可与进口的桉木浆媲美;引进新型制浆造纸原料芦竹,通过技术攻关,攻克芦竹制浆工艺,生产的芦竹浆白度高、滤水性好、弹性强,可以制造高档纸种;投入2亿元,花了10年时间,与相关院所共同研究取得了突破:所有造纸厂都头疼的黑液,在泉林手中,变成了供不应求的“嘉有牌”生物有机肥,一年能销售30万吨,营业额近亿元。
过去,一谈治污,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强迫企业关闭。河南和山东每年都要关闭相当一部分企业。但他们关得巧妙,关得让人信服,关闭越多,当地经济发展越健康。山东东营市环保局长刘云华说:“我们做的是让人家关门的事,当然会招来怨气。因此,我们要想办法,让企业关得高兴,让企业关得心服口服,让环保促进社区和谐发展。”刘云华担任环保局长四五年的时间内,做得最多的事,不是如何想方设法关闲企业,而是想方设法帮助企业“升级”和“转型”。“首先你要和他讲道理,让企业老总学习环保知识,学习相关法律;接下来,要帮他们探讨合理的治污技术,探讨企业升级的方法。其实人家企业老总也是聪明人,他们也盼望能够生活在良好的环境里,因此,很多人一说就透,一点就通。”东营有家神驰化工公司,二期重油项目严重污染空气,从它生产线建设之日起,东营环保局就与它展开了持久的“影响战”,督促它治理和搬迁。最后,环保局在一个化工企业集群的园区里,帮助这家企业找了个位子,这样既容易集中联片治污,又容易与左右邻居形成上下游和产品群的优势。该公司董事长李九玉说:“开始时我们也不服气,现在看来,正是环保局的帮助,让企业将来健康成长有了基础。”
   材料13
   8月23日,财政部副部长张弘力在接受采访时说,2007年中央财政设立了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主要污染物减排的监测、指标和考核体系建设。目前已分两批下达预算13.3亿元,第一批项目预算7.4亿元,主要支持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能力建设;第二批项目预算5.9亿元,主要支持全国环境监察执法标准化建设。
   据介绍,我国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套推进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体系。其中涉及主要污染物减排的政策有:按照公共财政原则加大对污染减排监测、执法、标准等基础性工作的支持力度;支持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中央财政重点是加大对中西部污水处理设施管网建设的补助。中央财政还将大力支持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对关停污染企业的地区给予一定财力补助,引导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此外,中央财政还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进污水处理产业化、提高污水处理收费标准、运用价格政策支持燃煤电厂脱硫等。
   张弘力表示,结合当前推进污染减排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专项资金将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支持国家、省、市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能力建设;补助污染源监督性监测能力建设和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建设;补助国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运行费用;补助提高环境统计基础能力和信息传输能力项目;支持围绕污染减排开展的排污权交易等改革;用于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企业和地区的奖励。
   材料14  海南建设成为中国独步一方的生态示范省
   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省植被茂密,一年四季郁郁葱葱,环岛海湾风光宜人,海内外游客云集,被各方人士称为是中国的“后花园”。为全面保护生态环境好这一重大竞争优势,海南全省上下矢志把海南建设成为中国独步一方的生态示范省。
   海南全岛面积3.4万平方公里,是中国仅次于台湾的第二大岛屿。由于开发较晚,人口较少,只有820万人,传统落后工业不多,中部山区热带原始雨林保存完整,生态环境一流。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海南参与区域竞争的最大本钱。保护好生态环境,不仅是海南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对全国的重大贡献。”海南省长罗保铭说。
   1999年2月,海南在全国率先作出建设生态省的决定。
   没有生态村,就没有生态省。2000年,海南在全省数以万计的村庄开展生态村建设。到 2007年底,已建成生态村7774个,占全省自然村总数的33.4%。
   在海南,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生态环境,是一个难以两全其美,又必须兼顾的课题。海南省委、省政府因此确定了发展工业的“三不”原则,“不破坏资源、不污染环境、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中共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说,海南绝不和广东等地区的落后产能转移进行对接,宁可牺牲速度,也不牺牲环境。
   近年来,海南先后出台了27项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制定了20多项与环保有关的政府规章;先后投入120多亿元用于退耕还林、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治理、采空矿区生态恢复、海洋生态保护;启动全省海防林建设工程,为海岛建立绿色屏障;实施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保护天然森林;关闭85家小橡胶厂。去年位于全岛南端的旅游胜地三亚市炸掉了最后一家水泥厂;更多城市正在开工建设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
   海南生态环境质量长期保持全国领先水平,是中国难得的一大片“净土”。这里天蓝地绿,全年空气质量良好率百分之百,江河湖库水质较少受到污染,森林覆盖率57.1%。
   海南省旅游局副局长陈耀说,“目前海南的生态度假休闲旅游是全国最成功的。在其他省,只有自然保护区等局部地方搞生态度假休闲旅游,而海南是全省性的。”
   据了解,为建设生态省,海南也付出了很大代价。海南岛沿海地带的石英砂资源,潜在储量50亿吨以上,开发后用于相关产业,可获丰厚效益。这里的石英砂迟迟未开发,主要受限于环保门槛。
   环保部门坦承,人口增加和经济开发增加了生态环境压力。海南人口由1988年建省时的600多万人增加到目前的800多万人。新上的工业、旅游项目也增加了废水、废气和工业、生活垃圾。
   对此,海南省长罗保铭说,海南在今后3年内将解决所有市县重要地区的垃圾和污水处理问题,3到5年内将全面恢复海防林的生态功能。今年开始全面禁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包装用品,进一步提高新上项目环保准入门槛,争取在全国率先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率先普及沼气,率先消灭白色污染。

选项

答案材料主要反映了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全球关注,包括中国政府在内的世界各国政府都在积极探索环境生态治理问题,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及企业,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及政绩,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而发生了诸如无锡太湖水严重受污染、影响当地人民生活的环境事件。在如何探索出具有示范意义的环境污染治理方法上,青藏铁路及山东泉林纸业集团等的环保创新工作,已经走出了一条现实可行之路。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Km8e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