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层普通民用办公楼,拟建高度为37.8m,地下2层,地上10层,如图30—37(Z)所示。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Ⅳ类,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且框架柱数量各层保持不变,地下室顶板

admin2018-10-25  27

问题 某高层普通民用办公楼,拟建高度为37.8m,地下2层,地上10层,如图30—37(Z)所示。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Ⅳ类,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且框架柱数量各层保持不变,地下室顶板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假定,集中在屋盖和楼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为G10=15000kN,G2-9=16000kN,G1=18000kN。

假定,该结构进行了方案调整,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1=1.2s,采用底部剪力法估算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12600kN。试问,作用于该结构顶部的附加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10(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选项 A、0
B、950
C、1300
D、2100

答案B

解析 根据《抗规》5.1.4条,Tg=0.75s,
T1/Tg=1.2/0.75=1.6
根据《抗规》5.2.1条
△F1010.FEK
δ10=0.08T1—0.02=0.08×1.2—0.02=0.076
△F10=12600×0.076=957.6kN,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水平地震作用计算中底部剪力法的理解和应用。
1.底部剪力法实质上是根据地震反应谱理论,以工程结构底部的总地震剪力与等效单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相等的原则,来确定结构总地震作用的方法。作为一种用静力学方法近似解决动力学问题的简易方法,发展较早,迄今仍然被广泛使用,在各国抗震规范中仍作为抗震分析的基本方法保留和体现。底部剪力法的应用范围虽然较小,但作为结构工程师理应熟练掌握。
2.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4.3.4条第2款: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高层建筑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
3.本题为降低难度和计算工作量,直接给出了采用底部剪力法估算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只要求考生作答作用于该结构顶部的附加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因此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2.1条即可迅速解答。
4.值得注意的是,查表确定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时,需要用到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1和特征周期Tg的相对比例关系以及特征周期Tg所处范围,容易出错,应予重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LLif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