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7日,A市政府采购中心受M大学委托,就现代化办公设备及服务采购项目组织了采购项目的招标、开标、评标工作。M大学是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经评审,B公司中标,随后与M大学签订了政府采购合同。但2005年9月16日和20日,A市政府采购中心和A市财政

admin2012-09-01  36

问题 2005年9月7日,A市政府采购中心受M大学委托,就现代化办公设备及服务采购项目组织了采购项目的招标、开标、评标工作。M大学是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经评审,B公司中标,随后与M大学签订了政府采购合同。但2005年9月16日和20日,A市政府采购中心和A市财政局先后接到匿名举报,称B公司在该项目投标过程中存在串通投标的行为,要求调查核实。A市财政局组成了调查组开展调查,经调查,证明B公司与另一投标供应商C公司存在串通投标行为。但B公司否认串通投标。调查小组取得的多个证据证明其串标行为,如参与投标的5家供应商中,只有B公司与C公司所投报的技术标书从“产品组成技术说明”、“产品的技术服务和销售服务内容及措施”到“投标货物明细表”中包括计算机、服务器和投影仪在内的投标明细表连续41页的内容、格式和排版完全相同;C公司报价均高于B公司;经委托公安机关技术鉴定,确认两份投标文件相同部分出自一个电子文本;经原评标委员会审查,出具了对两份投标文件的认定情况,认为B公司与C公司在本次招标投标活动中存在串通投标行为。而且C公司项目负责人承认了串通投标的事实经过,并提供了证言和通话记录等证明材料。
    A市财政局于2005年10月27日作出处理决定:撤销B公司与M大学的合同,处中标额千分之十的罚款,并列入不良记录名单,禁止B公司三年内、C公司一年内参加政府采购活动。2006年3月9日B公司不服A市财政局的行政处罚,向A市东安区人民法院提起了行政诉讼。B公司认为:A市财政局的行政处罚决定没有任何事实根据,所适用的法律违反了处罚法定的基本原则,进行的行政处罚在程序上也严重违法,要求法院撤销行政处罚告知书及其相应行政处罚决定。2007年1月17日,法院作出判决:“维持A市财政局行政处罚决定书”。B公司不服判决,于2007年2月2日向A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法院开庭审理,于2007年4月5日,作出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A市财政局是否有权撤销B公司与M大学的合同?为什么?

选项

答案A市财政局有权撤销B公司与M大学的合同。原因在于,政府采购合同与普通的民事合同有所不同。财政部发布的《政府采购供应商投诉处理办法(财政部令第20号)》第十九条的规定:“财政部门经审查,认定采购文件、采购过程影响或者可能影响中标、成交结果的,或者中标、成交结果的产生过程存在违法行为的,按下列情况分别处理:……(二)政府采购合同已经签订但尚未履行的,决定撤销合同,责令重新开展采购活动”。因此,在目前我国的司法体制框架内,财政局的处罚决定和法院的判决都是有法律依据的。

解析 本案例考核的是如何理解政府采购合同,以及政府采购合同与普通民事合同的区别。
    第一,政府采购合同撤销权的含义。我国《政府采购法》第七十三条规定,由于有该法第七十一条、第七十二条的违法行为,“影响中标、成交结果或者可能影响中标、成交结果的”,“中标、成交供应商已经确定但采购合同尚未履行的,撤销合同,从合格的中标、成交候选人中另行确定中标、成交供应商”。《政府采购法》第七十一条、第七十二条规定的违法行为是针对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包括:①应当采用公开招标方式而擅自采用其他方式采购的;②擅自提高采购标准的;③委托不具备政府采购业务代理资格的机构办理采购事务的;④以不合理的条件对供应商实行差别待遇或者歧视待遇的;⑤在招标采购过程中与投标人进行协商谈判的;⑥中标、成交通知书发出后不与中标、成交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的;⑦拒绝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监督检查的;⑧与供应商或者采购代理机构恶意串通的;⑨在采购过程中接受贿赂或者获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⑩在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中提供虚假情况的,以及开标前泄露标底的。政府采购合同的撤销权比较类似于《合同法》中可撤销合同的撤销权。一般认为《合同法》中可撤销合同的撤销权所撤销的是“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但《政府采购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可能被撤销的合同,既包括了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如在招标采购过程中与投标人进行协商谈判的(按照招标投标的理论,谈判、特别是开标后的谈判,有可能给投标人造成压力,使其报价不能反映投标人的真实意思);也包括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应当无效的合同,如采购人与供应商或者采购代理机构恶意串通的。可见,政府采购合同撤销权的可撤销合同范围明显比《合同法》中可撤销合同宽泛,政府采购合同的撤销权不能直接适用《合同法》中可撤销合同的规定,《政府采购法》也没有对无效合同作出规定。
    第二,政府采购合同撤销权的归属。对于普通民事合同的撤销权,是基于合同当事人一方的请求,由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对于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政府采购合同,适用《合同法》的规定当然没有问题。但对于由于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而需要撤销的政府采购合同,显然无法适用《合同法》的规定。如采购人与供应商或者采购代理机构恶意串通订立的政府采购合同(并且这是政府采购实践中大量发生的),合同当事人不可能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申请撤销合同。从国外的相关立法看,对于行政合同,行政机关往往具有优益权。一般认为,行政机关对于行政合同的优益权是指,“行政主体在行政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基于行政管理的需要和公共利益的考虑而单方面变更和解除行政合同的权力。”虽然学者们对行政合同优益权的内容理解并不一致,但都认为行政主体应当具有单方面的合同撤销权或者解除权。在德国,“如果撤销合同对于防止或消除对社会普遍福利的严重危害是必需的,那么,任何时候都授予作为合同一方当事人的行政机关最终撤销该合同的权力和单方撤销合同的权力。行政机关为了公共利益废除行政合同的这种权力,已经在德国法中得到了明确而清楚地承认。”在行政合同理论最为发达的法国,更是认为“整个行政法的特征就是行政机关享有行政决定执行权这一特权。它可以采取必要的步骤去实施或监督合同,而不需要行政法院的援助。行政机关永不会成为原告。”英美法系的英国,行政机关在政府采购合同中也有一定的特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判例,已经确立了英国法上“契约不能限制(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的原则。财政部发布的《政府采购供应商投诉处理办法(财政部令第20号)》第十九条的规定:“财政部门经审查,认定采购文件、采购过程影响或者可能影响中标、成交结果的,或者中标、成交结果的产生过程存在违法行为的,按下列情况分别处理:……(二)政府采购合同已经签订但尚未履行的,决定撤销合同,责令重新开展采购活动”。因此,在目前我国的司法体制框架内,财政局的处罚决定和法院的判决都是有法律依据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MCey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