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财经
D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采用标准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期末对材料价格差异采用“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进行处理,将材料价格差异按照数量比例分配至已销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对其他标准成本差异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进行处理。7月份有关资料如下: (1)公司生产能量为1
D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采用标准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期末对材料价格差异采用“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进行处理,将材料价格差异按照数量比例分配至已销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对其他标准成本差异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进行处理。7月份有关资料如下: (1)公司生产能量为1
admin
2019-01-15
57
问题
D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采用标准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期末对材料价格差异采用“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进行处理,将材料价格差异按照数量比例分配至已销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对其他标准成本差异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进行处理。7月份有关资料如下:
(1)公司生产能量为1000小时/月,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如下:
直接材料(6千克×26元/千克)156元
直接人工(2小时×12元/小时)24元
变动制造费用(2小时×6元/小时)12元
固定制造费用(2小时×4元/小时)8元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200元
(2)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其他成本费用陆续发生。公司采用约当产量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生产费用,月初、月末在产品的平均完工程度均为50%。
(3)月初在产品存货40件,本月投产470件,本月完工450件并转入产成品库;月初产成品存货60件。本月销售480件。
(4)本月耗用直接材料2850千克,实际成本79800元;使用直接人工950小时,支付工资11590元;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5605元,固定制造费用3895元。
(5)月初在产品存货应负担的材料价格差异为420元,月初产成品存货应负担的材料价格差异为465元。
要求:(2011年)
计算7月末在产品存货的标准成本、产成品存货的标准成本。
选项
答案
月末在产品数量=40+470-450=60(件) 月末在产品存货标准成本=60×156+60×50%×(24+12+8)=10680(元) 月末产成品数量=60+450-480=30(件) 月末产成品存货标准成本=30×200=6000(元)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MRIc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财务成本管理题库注册会计师分类
0
财务成本管理
注册会计师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关于投资项目的资本成本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有()。
如果目标公司没有上市的长期债券,也找不到合适的可比公司,并且没有信用评级资料,则估计债务成本时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某企业现有资金总额中普通股与长期债券的比例为3:1,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10%。如果将普通股与长期债券的比例变为1:3,其他因素不变,则该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将()。
ABC公司2010年主要财务数据如下表所示(单位:万元):要求:假设2011年的销售净利率提高到10%,利润留存率下降到60%,其他的财务比率不变,不增发新股,计算2011年的可持续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
假设企业本年的经营效率、资本结构和股利支付率与上年相同,目标销售收入增长率为15%(大于可持续增长率),则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在企业可持续增长的情况下,下列计算各相关项目的本期增加额的公式中,正确的有()。
如果甲公司本年的总资产周转次数比上年提高,财务政策和销售净利率保持上年水平,不增发新股,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某盈利企业当前净财务杠杆大于零、金融资产不变、股利支付率小于1,如果经营效率和股利支付率不变,并且未来仅靠经营负债来支持增长,则该企业的净财务杠杆会()。
某公司2009年年末的股东权益为12000万元,可持续增长率为10%。该企业2010年的销售增长率等于2009年的可持续增长率,其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与上年相同,且不增发新股。若2010年的净利润为3000万元,则其股利支付率为()。
随机试题
社会组织
EvolutionofSleepSleepisveryancient.Intheelectroencephalographic(脑电图仪的)senseweshareitwithalltheprimates(灵长动
颌支托长度要求为
可以保持蛋白质活性的蛋白质沉淀方法是
(2011年)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应当考虑相关因素,不能考虑不相关因素。这是()原则的要求。
下列关于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律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
心理咨询师应对阻抗的要点是()。
对于领导者的素质要求,是根据领导者不同的()而要求不同。
【徐光启】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中国古代史真题;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中国通史真题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