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科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论。

admin2021-12-07  10

问题 试述科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论。

选项

答案科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一水平又包括两个阶段,因此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三水平包括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 水平一:前习俗水平根据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认为道德的价值不是取决于人或准则,而是取决于外在的要求。 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 衡量是非的标准是由惩罚决定的,认为只要受到惩罚,不管其理由是什么,那一定是错的。对成人或准则采取服从的态度,缺乏是非善恶的观念,判断好坏只注意行为的结果,而不注意动机。 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是一种朴素的利己主义,判定某一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性,认为符合自己需要的行为就是正确的。 水平二:习俗水平 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从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开始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准则,能够了解和认识社会规范,并遵守和执行社会规范。 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认为凡是社会大众认可的,就是对的,反之是错的。顺从传统的要求,谋求他人的赞赏。判断行为的好坏主要依据动机:认为有利他动机的就是好的,有利己动机的就是坏的。此阶段的儿童主要是考虑社会或成人对“好孩子”的期望与要求,并力求达到这一标准。 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服从权威,遵守公共秩序,接受社会习俗,尊重法律权威,有责任感和义务感。认为只要行为违反了规则,并给他人带来伤害,不论何种动机,都是不道德的。相反,凡是维护权威和社会准则的行为,就是好的、正确的。 水平三:后习俗水平 以普遍的道德原则作为自己的基本准则,能从人类正义、良心,尊严等角度判断行为的对错,并不完全受外在的法律和权威的约束,而是力图寻求更恰当的社会规范。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认识到法律或习俗的道德规范是一种社会契约,大家可以相互承担义务和享有权利,利用法律可以维持公正。同时也认识到,契约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使之更符合社会大众权益。 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根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判断是非善恶,超越现实规范的约束。即以良心、正义、公平、尊严、人权等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去进行道德判断,行为完全自律。当根据自己所确立的原则活动,个体就会觉得心情愉快;相反,当行为背离了自己的道德标准原则,就会产生内疚感和自我谴责感。 科尔伯格认为,个体的道德认知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而且年龄与道德发展阶段有一定关系,但不完全对应。研究表明,大多数9岁以下的儿童以及少数青少年处于前习俗道德水平,大部分青年和成人都处于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一般要到20岁以后才能出现,而且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Nbpq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