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共包括以下两个小标题: (1)实践及其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请以此为内容进行一个简单的教学设计,包括设计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admin2016-07-27  46

问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共包括以下两个小标题:   
(1)实践及其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请以此为内容进行一个简单的教学设计,包括设计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分析。

选项

答案 (1)设计理念 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基本理念。本节课通过讨论、案例分析、分析比较等教学方法和比较学习、讨论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法,构建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 突破难点的设计思想。本框难点是“实践的基本特征”。突破这个难点主要采用分组讨论教学法、分析比较法等学习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重大工程长江三峡建设的有关图片设计问题,学生分组讨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旧唯物主义实践观比较”,“课堂练习”三个阶段,化难为易,实现学生对“实践的基本特征”的理解升华,增强教学效果。 重点突出设计思想。本框重点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突出这个重点,主要采用实验教学法、比较、讨论、探究等学习方法。首先,在亲自实验的基础上,得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获取知识的来源和途径,加深理解;最后,通过课堂练习强化认识,突出本框重点。 (2)教材分析 本框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从实践含义入手,引出实践的三大特征;第二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四个方面,论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从地位上看,学好本框不仅有利于从总体上把握各课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能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鲜明特点和本质特征,实现全书的教学目的,在全书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3)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解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综合分析的能力。但哲学理论比较抽象,加之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很有限,对实践活动、实践主体等认识不多,这对于他们理解本课的基本观点会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学生身边的,贴近学生思想、生活、经验的例子,创造愉悦的教学情境。 (4)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a.识记实践的含义、构成要素;理解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联系生活实例分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培养对生活实例的分析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归纳观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设置问题情境,培养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 ②过程与方法: 利用预习导读提纲,整体感知教材。通过分析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理解实践的基本特征,比较哲学家们关于实践问题的不同看法,加深对实践基本特征的理解。 应用多媒体等手段收集处理信息。在对生活现象的解析中,加深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结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观点的学习,牢固实践第一的观点,运用实践的观点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④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新旧知识的联络点,适当适时选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情境,给予刺激,引起注意,激发兴趣,扩展教学时空,丰富教学内容,拓展课程资源,增强教学效果。 (5)教学重点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理由:本框的教学重点是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讲好这个问题,要从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检验认识的标准四个方面讲述。但是,在这四点中,更为重要的、根本的、起基础作用的,则是前两点,即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因为实践决定认识,主要在于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检验认识的标准和认识的目的是在前两点基础上的引申和发展,没有前两点,就没有后两点。所以,本框的教学重点应放在来源和动力上。 (6)教学难点 实践的基本特征。 理由:第一个难点是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学习时,学生容易产生这二者是自相矛盾的,或者是用一个特征否定另一个特征的看法。如何把二者统一起来,是理解中的一个难点问题。第二个难点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问题。该难点难在实际生活中有的认识暂时不能被实践所证明,甚至长时间不能被实践所检验,能否说这个认识不科学。另外,学习实践标准也不仅限于懂得认识如何被检验证明的问题,而是要使学生树立解放思想的观念,破除思想束缚,不断打破陈腐的、过时的框框、条条,更新认识,树立新的思想,做到这一点是比较难的。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OVRv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