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某中学历史教师在讲授“洋务运动”一课时列出了三维目标,具体内容如下: 知识与能力: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分析理解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和晚清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所给材料,

admin2018-05-14  26

问题 材料:
    某中学历史教师在讲授“洋务运动”一课时列出了三维目标,具体内容如下:
    知识与能力: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分析理解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和晚清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所给材料,挖掘其价值内涵,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历史地、辩证地、多维地评价和认识历史事物的能力和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洋务运动过程的描述,让学生体会洋务运动起步和发展的艰难性;通过对甲午战争后洋务企业归宿的介绍,让学生明白洋务运动并没有因为甲午战争的失败而中止,而是不断地深化;体会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的时代精英的远见和局限,认识时代环境和历史传统对改革和创新的阻碍,认识历史人物在理想和实践中的双重性。
    问题:
    根据材料内容,请对该历史教师设计的三维目标内容予以评价。

选项

答案材料中的三维目标包含的内容很多,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有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在过程与方法层面提出了史料分析、情境理解、人物评价等多项历史学科核心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既有对历史的理解,又有对历史规律的认识等,可以说是一个“万花筒”式的课时教学目标。 由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课时的限制,“大而全”的三维目标不一定会在授课过程中完全实现。具体到材料内容可以看出,该历史教师设计的三维目标存在不足,具体内容如下: (1)教学目标不精练,未能突出《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该部分内容的具体要求,显得杂乱无序。 (2)设计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操作性上还有待提高,如“充分运用所给材料,挖掘其价值内涵”这一目标,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操作性不强,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3)对在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表述中未能指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会运用哪种能力,属于表述遗漏。 (4)在书写格式上,该教师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出现了多次“引导学生”“让学生”等语句。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P8xv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