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1 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在我国小学、初中学龄段(6-15岁)人口中,乡镇人口占到全国该年龄段人口的77%。农村义务教育现状一直受到极大关注。Z大学“千人百村”社会实践调查,对全国各地100多个村庄进行问卷调查和田野调查。调查获得大量关于

admin2018-08-16  32

问题 资料1
    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在我国小学、初中学龄段(6-15岁)人口中,乡镇人口占到全国该年龄段人口的77%。农村义务教育现状一直受到极大关注。Z大学“千人百村”社会实践调查,对全国各地100多个村庄进行问卷调查和田野调查。调查获得大量关于农村教育状况的第一手资料信息。
    (小标题一)________________
    调查显示,无论是东部、中部还是西部的农村,离村庄最近的小学都在2公里左右,地区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村辖区内没有小学的村庄所占比例都在40%以上,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要低5个百分点。
    此前由于现代化、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学龄儿童减少,乡村出现招生规模逐年下降等现实情况,进行农村教育服务设施调整,撤点并校,但是,撤并造成教育设施服务半径大幅度增长,家庭与学校距离扩大,这可能会给农村适龄儿童就学造成诸多不便。分省来看,在九个省市区和十大名村的样本中,离最近小学平均距离最小的是H省,为0.4公里,其次是平均距离为0.7公里。平均距离最远的为L省和C市,两省市的村庄离最近小学平均距离均为3.2公里。
    据统计,从1997年到2010年间,全国减少小学371470所,其中农村小学减少302099所占总减少量的81.3%。
    (小标题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显示,由父母在家照顾的农村在校学生不到三分之二,也就是说在校学生中为留守儿童的仍超过三分之一。有25.8%的家庭是“隔代教育”家庭,占到农村家庭总数的1/4,重庆、湖北、河南这三个省市的隔代教育家庭的比例较高,都超过了25.8%这一总体水平。此外,有5%是由兄弟姐妹照料,还有4%是托他人代管。
    就了解学校软硬件环境以及和老师沟通情况来看。48.6%的父母都自认为能做到这些并对孩子学习的事情非常清楚。作为监护人,只有37.5%的爷爷奶奶表示能做到比较了解学校软硬件环境、经常和老师沟通、清楚孩子的学习状况。在教育理念方面,“一般只是从孩子的考试成绩上来认识孩子的学习状况”的监护人比例最高。
    (小标题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本次调研的受访村民中,认为教育支出占家庭支出比例较高、收入勉强能维持的所占比重最大,有400户,占比达29.1%;其次是感觉一般的,有382户,占比27.8%;只有327户认为教育支出比例较低、压力较小,这部分占到23.8%。综合来看,36.9%左右的家庭认为教育支出占家庭支出比例较高或高。
    分省来看,广西壮族自治区共有52.7%的家庭都感觉教育支出负担较重。宁夏回族自治区、重庆市、辽宁省和湖北省四省市情况类似,比例均超过40%。并且以上地方供孩子上学需要借钱的家庭比例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7.7%)。虽然如此,仍有85.2%的家长表示借钱也愿意加强孩子教育。
    (小标题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数据显示,村辖区内有幼儿园的村庄所占比例只有44.2%,有效百分比为46.2%,这些村庄的学龄前儿童要么不接受学前教育,要么就得离开村庄到更远的地方去接受学前教育,这样又使得他们在上学的路上遇到安全问题的可能性更大。多位家长表示。当幼儿园距离超过5公里,家长则对于送孩子入园感到困难。对于校车往返接送小孩上学,频发的校车安全事故也让部分家长感到担忧。
    资料2
    张万利,泾阳县高庄镇木匠张小学校长,五十多岁的他,已经从事小学教育30多年。谈到学校的图书现状,张万利校长一脸的无奈:“如果说学校一本图书也没有吧,那也是夸张了。但要是说有什么图书馆,那还真没有。不要说向学生开放借阅图书了,就是老师们正常备课所需要的材料,也是紧紧张张。”
    不仅是木匠张小学.三十多年的从教经历中,张万利校长分别在几所不同的乡村小学任教。在张万利的印象里,他所从事教学的这些学校,没有一个有图书馆的。现在所处的木匠张小学还算比较好的。“现在的木匠张小学这些年还有了教师备课室,里面可以查阅一些资料。在一位老师宿舍的一角,还有两个书柜,里面放有一些学校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到的图书。”
    事实上,教师备课材料不足、学生没有图书可以借阅的又岂止是木匠张小学。通过走访富平、蓝田等多个贫困县区了解到,虽然目前随着国家对于基础教育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很多乡村小学的教学条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像图书馆等硬件设施的建设,依然严重不足。尤其是在一些边远的山区,学校无图书馆、学生无图书可借已经成为普遍问题。
    张万利校长担忧的问题迎来了希望。日前,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到2018年,结合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等重大项目实施,有条件地区要按照学校建设标准补充新建图书馆,改善不达标图书馆,不具备条件的农村中小学、教学点要建有图书柜、图书角。到2020年,绝大部分中小学要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建有图书馆。
    根据《意见》,各地要落实要求,将图书馆纳入中小学建设规划,对中小学图书馆的功能定位、馆舍面积、配套设施、馆藏保障、资源利用、队伍建设、管理应用等方面做出合理安排;中小学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原则上不少于40小时,确保每天课余时间、周末和寒暑假期间对师生有效开放,鼓励适当延长并向社会开放:各地教育部门要在每年教育经费预算中安排中小学图书等馆藏资源购置经费,并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要结合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围绕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制定资金筹措计划。积极拓宽办馆渠道,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以各种方式支持中小学图书馆建设,规范捐赠程序,明确责任与义务,确保捐赠馆藏和援建工程质量。
    谈到这个《意见》,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石英更看重如何落地。石英认为,相关部门看到中小学尤其是农村地区对于图书的需求,并出台了专门《意见》,这对于破解中小学校无图书可看,学生无图书馆可去难题,是一个很大的利好消息。其中,尽快针对不同的地区和发展水平,出台相应的建设标准,并确保政策的尽快落实,我们更加期待。
    资料3
    教龄30年的甘肃省宕昌县乡村代课老师王世明,2013年被评选为“最美乡村教师”。因为从1989年开始出远门打工过4年,中断了教龄,他至今没有转正,他认为,“可能永远也转不了正了”。如今,他的工资只有400元。而当年与他一起代课的教师转正后拿到了4200元。
    有村民曾当面对王世明“冷嘲热讽”:“你干代课教师有啥意思呢?一个月的工资不如我们打工一天的钱。”
    王世明的回答冷峻如铁甲:“人各有志,我爱这个职业。我相信老天会睁眼的,我不能前功尽弃。”也有人问他后悔当了代课教师吗?他答:“君子怨命不怨天。”只是,头戴“光环”的王世明的生活并未发生多大的变化。“作为3个孩子的父亲,我打50分,不及格。作为丈夫,我打30分,家里的农活儿全靠妻子一个人做。作为儿子,我打20分,老人有病的时候,我不在身边。”他自己曾这样评价,“但作为老师,我最起码打60分。”
    和王世明有着类似境况的乡村老师,现实生活中并不鲜见,这几年“代课教师”的悲情故事也屡屡见于报端,他们的很多遭遇令人潸然泪下,舆论对给其公平待遇的呼声也不曾停过。然而,审视现实,乡村代课教师仍然是个带有悲情色彩的群体。即便是有人已经获得过“最美乡村教师”这样的荣誉称谓,却仍难改变极低的待遇,这正是舆论再度聚焦王世明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不少地方提高了乡村代课教师的待遇,有些乡村代课教师因政策的松绑而实现了转正,但很多乡村教师仍难获得待遇改善。
    2014年的教师节来临,数百名教师在海南澄迈县政府礼堂参加教师表彰大会.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获得“最美乡村教师”等称号的教师们“只有证书,没有奖金”。
    他们长期坚守边远地区、贫困乡村,生活上最为清贫,精神上最为崇高。如今终于得到政府的表彰、公众的关注,而仅仅是象征性的奖金却被拿掉,只剩“以资鼓励”的证书,这多少会让获奖教师感到“遗憾”。
    教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理应淡泊名利,看重精神奖励而非物质激励。此话没错,“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应该成为教师们的座右铭。但是,教师们应该这样去努力付出,而社会却不应这样去对待他们。
    爱尔兰作家萧伯纳有一句名言,“希望世界在我去世的时候,要比我出生的时候好”。解读“最美乡村教师”,不仅要看到为人师者的责任和担当,也要看到在美好标签的背后,他们所承载的无奈、艰辛、委屈和痛苦。
    在中国,只有三个行业拥有自己的节日,教师便是其中之一。纵观历史上的各个阶段,涉及各种各样的节日,它们的形成和设定都有各自的原因,而其共同之处在于,尊重那些扎根基层一线、为公众公益事业服务的特殊人群,唤起全社会对于这些行业群体的关注和关爱。“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建议恢复教师节”,这正是建立教师节的初衷。
    申论要求:
“资料3”写道:“爱尔兰作家萧伯纳有一句名言,‘希望世界在我去世的时候,要比我出生的时候好’。”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社会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选项

答案 保护好点亮乡村孩子前程的明灯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目前,我国共有330多万乡村教师,他们默默耕耘在我国教育的最基层,犹如一盏盏明灯,点亮乡土大地的蒙昧,烛照村落文明的传承。要让农村孩子们在公平的教育环境中成长成才。就必须改善乡村教师待遇,让其有尊严、有信心。 《感动中国》《最美乡村教师》等节目让我们看到一个个带着淳朴笑脸的乡村教师,他们毅然扎根在农村贫瘠的土地,吃苦耐劳,无私奉献,为乡村教育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能获得荣誉称号的乡村教师只是冰山一角。即使头戴“光环”。也难掩他们极低的生活待遇。代课老师的处境则更为尴尬,付出巨大的辛劳却被硬生生地贴上不同的身份标签。承受天壤之别的薪资待遇.甚至教了一辈子书却盼不到一个转正的机会。微薄的工资,艰苦的生活环境。不被理解甚至有失尊严和体面,使得乡村教师这个职业无法留住众多优秀的年轻教师,进而面临着年龄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困境。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长期积弱的农村教育将难以改观,教育公平、城乡一体化发展更是无从谈起。 长久以来,国人歌颂教师时常将其比作蜡烛和火把,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塑造出伟大而带有悲情色彩的崇高形象,掩盖了其作为平凡人追求自身利益的诉求和渴望。然而,尊师重教并不应该只是给其“戴高帽”,捧到道德高点,以牺牲教师自身权益为代价,必将挫伤群体的积极性。乡村教师兢兢业业奉献不是为了一纸荣誉证书。传授知识、教书育人对于学生是求知需要.对于教师是一种升华。教学相长两全其美。政府要做的只是应该为这种良性的互动提供充分支持,平衡多方面资源配置。提供给他们足够的生活条件、合理的权益、制度护佑和人文关怀,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满腔热血的“最美教师们”凭借爱与责任的坚守感动了无数民众,国家《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出台多次提及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和给予政策倾斜.更是给广大奋斗在基层的乡村教师带来了福音。“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相信随着待遇和社会地位的提升,乡村教师一定会成为一份吸引力强、受社会尊敬的体面职业,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早日实现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PS5l777K
本试题收录于: 申论题库大学生村官分类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