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仔细阅读下面材料,并根据作答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给定资料一 2013年5月,央视焦点访谈报道,潍坊峡山区农民使用剧毒农药神农丹种生姜,专供国内市场。据悉,潍坊当地出产的生姜分出口姜和内销姜两种。外商对农药残留检测非常严格,出口基地的姜都

admin2018-06-26  19

问题 请仔细阅读下面材料,并根据作答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给定资料一
    2013年5月,央视焦点访谈报道,潍坊峡山区农民使用剧毒农药神农丹种生姜,专供国内市场。据悉,潍坊当地出产的生姜分出口姜和内销姜两种。外商对农药残留检测非常严格,出口基地的姜都不使用高毒农药。此前媒体曾经报道过“硫黄姜”“六六粉姜”,“神农丹姜”是“涉毒”姜家族中的新成员。而这个新闻令人吃惊之处除了涉毒花样翻新,还有就是,涉毒姜和无毒姜生产供应的内外有别。
    又是农产品“带毒”!很多读者一看“毒生姜”的新闻,就将责骂的矛头对准姜农,认为农民丧失良心。农民用剧毒农药种地,固然是“小人心态”作祟,但根子上还是药残检测监管不力、把关不严造成的。从报道中可以看出,潍坊菜农按照国内外不同的监管水准,而启动“有毒生产模式”或“无毒生产模式”。当地菜农知道,出口日韩等国的蔬菜没法蒙混过关,所以,种植外销大姜、大蒜、大葱等等都不敢逾越雷池。然而,内销姜的农药残留检测,则形同虚设。报道称,只要找几斤合格的姜去检验,就可以拿到农药残留合格的检测报告。很明显,当地农民是否生产安全姜,是否启用“无毒生产模式”,关键看监管严不严。
    “菜篮子”事关公众餐桌,如果“毒”从口入,直接损害消费者的身心健康,所以,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是个“硬杠杆”。世界各国对农药的施用都进行严格的管理,并对食品中农药残留容许量作了规定。几年前,曾有记者去山东某地采访出口蔬菜产业。问起农民会不会为治理病虫害而使用剧毒农药,他们连说“不敢”,因为美国的食品监管部门会不定期地突然派第三方监管机构来抽检,一旦发现问题,当地所有企业的产品都会被拒。这让当地农民丝毫不敢有侥幸心理,老老实实地按标准生产,靠勤劳致富。
    据专家介绍,山东潍坊有些姜农使用的神农丹,主要成分是一种叫涕灭威的剧毒农药,50毫克就可致一个50公斤重的人死亡,所以不能直接用于蔬菜瓜果。涕灭威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能够被植物全身吸收。
    给定资料二
    数据显示,2013年潍坊市峡山区的生姜种植面积从前两年的15000亩锐减到现在的9866亩。多年种植大姜的西波浪泉村农民对记者说,生姜种植三四年后,老姜田很容易出病害,线虫病、姜瘟等一出现,对产量影响很大,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绝产。“一亩地刚开始种时产姜能达9000斤至一万斤,接下来产量逐年减少。就算1块钱一斤,除去成本4000多元,姜每年就种一季,一亩地一年也就赚2000元。”
    潍坊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所长W分析说,个别老百姓偷用“神农丹”农药主要是为了治疗线虫病。老姜田出现问题后,植保专家一般会建议姜农实行轮作倒茬,暂时改种土豆、大葱等其他作物,让土地休养生息。但姜农由于习惯,还会继续种植大姜,所以会出现“有病乱投医”的现象。
    专家认为,“神农丹”事件的出现暴露了地方监管的失职,作为农产品“入市”前的最后一道环节,农药残留检测制度不完善,让一些农户使用违禁农药有了可乘之机。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我国农业分散经营体系暴露出的问题。集约化、组织化程度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就可以完整地建立起来,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问题。
    同时,也应该看到,“神农丹姜”并非特例。国内食品生产者采取国内、国外双重标准,有其普遍性。外销和内销食品安全质量的巨大差异,不仅仅在生姜、蔬菜、水果,甚至也在乳制品等其他食品领域存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副局长G就曾表示,质检总局的数据显示国内的乳制产品86%都是合格的,出口产品98%都是合格的。国人享受有毒食品、不安全食品的“特供",无疑是一个悲哀的现实。
    给定资料三
    2013年5月16日,“两高”出台的关于食品安全犯罪的司法解释,针对我国《刑法》中“最高可判死刑”的食品犯罪情形,也做出了更为细致的具体司法解释。要求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从严量刑,进一步加大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打击力度。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规划财务司负责人W表示,“目前中国食品安全领域,违法犯罪问题十分突出”“要让那些为了谋财不惜害命的人倾家荡产、人头落地”。
    用“人头落地”这样的直观形象说法来诠释死刑的严厉性、威慑力,并进一步以此来昭示新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打击食品安全领域犯罪的决心和意志,无疑非常酣畅淋漓,让人感觉十分痛快解气。但同时,恐怕也要意识到,就食品安全领域的全面治理而言,“人头落地”及其所显示的惩罚严厉性,其实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方面还在于,既要“执法必严”,更要“违法必究”。
    2013年5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电话会议上指出,最近“掺假羊肉”“毒生姜”事件接连发生,加重了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这些虽然只是局部的、苗头性的问题,但影响恶劣,危害很大,一定要高度重视、严格监管、严厉打击,重拳方有效,重典才治乱,要让犯罪分子付出付不起的代价,决不能再出现问题奶粉那样的信任危机。
    中国人早已告别吃不饱的日子。然而,从“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苏丹红到最近曝光的“毒生姜”“掺假羊肉”,食品安全丑闻迭出,令一些人甚至发出“还能吃什么”的疑问。李克强关于食品安全的严厉话语,传递出将“重拳”治乱的重要信息。餐桌安全已到非治理不可的地步,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和行动,不足以扭转令人不安的现状。
    “食品安全不能只依赖于从业者的良心。”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畜牧业分析师X表示,应重点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从养殖过程的每一个链条进行备案,使居民消费的每一块肉,都能追溯到生产源头,从制度上筑牢食品安全的底线。
根据“给定资料一至二”,概括“毒生姜”的产生反映出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存在哪些问题。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200字。

选项

答案1.对内销、外销农产品实行双重标准,外严内宽,给违规生产留有余地。 2.第三方监管机构失职,导致监管不严,部分假冒产品蒙混过关。 3.监管部门对违规企业及个人惩处不力,缺乏威慑力,导致违规行为屡禁不止。 4.农业分散经营模式,导致农产品质量监督体系尚未建立,检测制度尚不完善。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Q16e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