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为激励子女经常探望父母长辈,苏州一家护理院推出了“奖孝金”管理制度。子女两个月内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超过30次,就可获200元现金抵用券。制度推出一段时间后,子女探望老人的次数明显增加,探望的人数也暴涨。 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

admin2022-02-11  47

问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为激励子女经常探望父母长辈,苏州一家护理院推出了“奖孝金”管理制度。子女两个月内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超过30次,就可获200元现金抵用券。制度推出一段时间后,子女探望老人的次数明显增加,探望的人数也暴涨。
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论说文。
要求:
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选项

答案 孝,当植于心 百善孝为先,“孝”自古在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就具有丰厚的底蕴。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孝”也逐渐地被繁忙的工作挤压殆尽。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苏州一家护理院推出“奖孝金”管理制度,虽然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子女探望父母的次数,但是子女这样做的目的是物质的驱使,还是对父母的思念,我们不得而知。在我看来,“孝”应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不为外物所动。 孝,当植于心,应该永远葆有对父母的尊敬。《说文解字》中对“孝”有这样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为孝。”《礼记》中提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无论是《说文解字》中对孝的解释,还是《礼记》中对孝的分析,都离不开一个宗旨——尊重父母。父母首先是作为生活的独立个体存在,然后是生养我们的血缘之亲,作为我们的长辈,我们应将其置于平等的地位,不能仗着自己是他们的“心头肉”。就将他们视为帮我们接送孩子的“管家”,视为帮我们还房贷的“奴隶”,视为丢自己面子的“老土”。给予他们尊重,就是给予自己尊重,因为我们终究会成为他们。“卧冰求鲤”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对王祥冷若冰霜,王祥并不计较,依旧能够从心底尊重继母,为了捕继母想吃的鲤鱼,他赤身卧于冰上,融化冰面捕鱼,用炙热的孝心感化继母。 孝,当植于心,应该永远牢记对父母的陪伴。每个人都会组建自己新的家庭,甚至远离父母定居异乡。离别时,我们可能忘记了那个一直追着车的母亲,也未曾在意父母用衣袖抹去的一把辛酸泪,更不在意他们说出“常回家看看”时的炙热目光。“常回家看看”成了世上最艰难的一项任务,但我们真的需要常回家看看,为爸妈做点儿小事,敬点儿孝心,而不是一句“我工作忙,等过年回去”,也不是一次次礼到、钱到的敷衍,更不是为了代金券而假装走走形式。“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等到事情无法挽回的时候,才在父母病床前苦苦忏悔未做到陪伴,未尽到孝心。 孝,当植于心,应该永远秉持正确的孝道观念。传统的“孝”强调对父母权威的绝对服从。因此古有《二十四孝图》中“埋儿奉母”,晋代郭巨害怕养育自己的孩子,会影响供养自己的母亲,就与妻子共同决定埋掉儿子,节省粮食供养母亲。今有《都挺好》中大哥苏明哲,对父亲的任何需求他都选择无条件满足,最终只能是自己疲于应对。要知道人无完人,父母虽是我们人生的引领者,但也无法做到凡事正确,我们应该尊重父母、陪伴父母,但并不是以牺牲自己或他人为代价的愚孝。 孝,当植于心,但不应该被“孝”蒙蔽心灵,难以辨别孰是孰非。更不应该失去自我。 “孝”贯穿于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是传统文化的优良体现。《论语》有云:“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世人对父母的年龄要做到欢喜且担忧。欢喜父母存在的同时,也要担忧父母的离去,做到常回家看看,切勿让自己留下遗憾。让我们传承孝道,将孝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持让自己的心不为外界环境所动,做到尊重父母,与父母多沟通,多陪伴,做一个“至纯至孝”之人。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Qdqv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