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自我效能感理论对案例进行分析。(2017年北京师大) 小迪原本是一个聪明、自信、快乐的五年级小男孩,因为母亲癌症过世,变成了一个上课不专心、考试总是不及格的学生。一开始,任教的汤老师并不喜欢他,常用粗红笔在小迪的考卷上画个大又,并写个不及格。小

admin2021-01-27  46

问题 试用自我效能感理论对案例进行分析。(2017年北京师大)
    小迪原本是一个聪明、自信、快乐的五年级小男孩,因为母亲癌症过世,变成了一个上课不专心、考试总是不及格的学生。一开始,任教的汤老师并不喜欢他,常用粗红笔在小迪的考卷上画个大又,并写个不及格。小迪变得更加不自信,觉得自己的未来就这样糟糕下去。在一次偶然地了解了小迪的经历后,汤老师开始关心、鼓励小迪,使得小迪的成绩扶摇直上、名列前茅。小迪从小学毕业到完成博士学位,总是不忘写信告诉汤老师:“我的自信来自您的鼓励!您是我这一生遇到的最棒的老师。”结婚那天,小迪邀请了汤老师。小迪悄悄在耳边告诉汤老师:“汤老师,谢谢您相信我,谢谢您让我觉得自己很重要,让我相信我有能力去改变。”
    小迪和汤老师的故事让你想到了什么?你认为是什么对小迪的学习和表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什么?

选项

答案小迪和汤老师的故事让我想到了班杜拉提出的两个概念: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效能信念。知觉到的自我效能是一种对自我生成能力的知觉,被感知到的自我效能结果即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深化到价值系统就成为自我效能信念,即有关自我能力判断的认知取向。 材料中的情况反映了班杜拉的理论,他认为自我效能信念有近似于认知、动机及情感的功能,是人类行为操作中的一种强大力量,它在控制和调节行为方面有着不可估量与替代的价值。自我效能从本质上讲是自我生成的能力。班杜拉指出,人类除了有替代性学习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和使用符号的能力之外,自我生成的能力是最根本的能力。人们通过自我生成的能力,就可以对技能进行权衡和判断,也可以对自己的思想加以评价与改变。 班杜拉发现自我效能的形成受以下五种信息源的影响: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直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情绪唤醒、信息综合。 汤老师在了解小迪的情况后开始关心小迪,让小迪开始有自信心,这就是影响小迪自我效能的一种信息源。行为的成败经验是指经由操作所获得的信息或直接经验,它对自我效能的形成影响最大。个体主要是通过亲身经历获得关于自身能力的认识,因为靠自己的经历得到的关于自身的认识最可靠,所以它成为自我效能最强有力的信息源。成功的经验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使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反之,多次的失败会降低对自己能力的评估水平,使人丧失信心,任务的难度、个人的努力程度、外界援助的多寡,也会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如果任务难、外援少且自身努力不够,这时的成功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失败也不大可能使之降低。如果任务简单、外援多又费了大力气,即使成功也不会增强自我效能感,但若失败了则会使之大为削弱。对自己行为有效方面的选择监控,会起到提高自我效能感的作用;相反,如果过分注意自己行为负的方面,往往与较低的自我效能感相联系。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TZ0a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