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两年一度的北京车展,总是让众多的汽车爱好者充满期待。即将上市的

admin2012-07-29  36

问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两年一度的北京车展,总是让众多的汽车爱好者充满期待。即将上市的新车,奇思妙想的概念车,平常难得一见、昂贵得让人咋舌的豪华车,这场让人眼花缭乱的汽车盛宴,可以满足几乎所有观众的需求。当然,还有历届车展上那些光鲜亮丽的美女车模们。
   中国有个词说得好,“香车美女”,汽车展上首次大规模出现车模也是从中国开始的。一款外形时尚、设计独具匠心的汽车,如果有一个与其气质和所要传递的品牌精神相得益彰的车模陪伴左右,完全是可以锦上添花的。拿雷克萨斯来说,历届北京车展的车模不仅外形漂亮,而且气质高贵,与雷克萨斯所要传达的品牌内涵很契合。而在JEEP展台,那些身穿迷彩、妆容大胆的车模,与JEEP越野、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相得益彰。MINI品牌的车模着装和气质也极具个性化。
   不过,也有一些参展商邀请的模特简直就是个败笔。自从2010年因不雅视频而名声大噪的兽兽,出现在上届北京车展引起“强烈反响”后,一些参展商就尝到了炒作的甜头。不管因为什么红,只要吸引眼球就好。车展的低俗风也由此开始盛行。
   车展首日,一个参展商为了赚取眼球,让一个衣着暴露的女孩带着头盔在车展现场做宣传。次日,有“中国第一裸模”之称的干露露与母亲亮相车展,爆乳亮相的干露露引来无数围观,不仅是观众,就连现场工作人员,甚至其他展台的模特也加入到围观大军中,导致展厅被围得水泄不通,大量安保人员组织起人墙防止现场发生混乱。观众争相拍照,并以拍到限制级图片为乐趣。某个汽车网站还在微博上表示,高价收购2012年北京国际车展“车模露点”照片,按照露点程度,每张100元至2000元不等。
   如此低劣手段的宣传,不仅夺走了本来应该属于汽车的主角地位,对塑造品牌也毫无益处,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中国车展的形象。有同行表示:“低级趣味不仅夺走了本应给汽车设计师、工程师们的关注,还损坏了汽车行业的名声。”
   2.如今,我们好像进入了文化“模仿秀”时代。一台旅游演出作品《印象·刘三姐》火了,《印象·某某》便在各地四处开花。一部谍战剧《潜伏》走红,各种谍战题材电视剧便热映各大荧屏。一个电视娱乐节目打响,各大电视台便都开始闹腾。一部经典作品翻拍成功,经典翻拍便开始泛滥。从天安门到世博中国馆到鸟巢,这些建筑在不少地方都有“山寨版”。就连城市也变得“惊人相似”,以致我们行走在各个城市之间,越来越没有陌生感。若说先行者抛出的是一块“玉”,盲目跟风之作便是一块块“砖”。
   3.今天的中国,每年创作的歌曲、小说、电影、电视剧等,堪称海量,规模空前。然而正如文化部官员针对“低俗化”问题所发问的,其中能传唱传世、能与先辈留下的八万种历史典籍比肩的有多少?只怕答案不容乐观。
   在一些创作者、出版商那里,不求“化人”、但求娱人,不求启迪心灵、但求吸引眼球,不求担当传扬文化的使命、但求趁早成名赚足利润,已成为一种创作生产的价值导向。然而,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热闹之中,一代受众已然产生视觉与审美疲劳,延续这种创作生产方式又如何能让其文化产品留住受众?
   更令人深思的是,不但庸俗、低俗、媚俗的文化产品已难留住受众,就是某些以弘扬主旋律、倡导主流价值为己任的所谓“高雅”文化产品也难留住受众,屡屡出现“政府是投资主体、领导是基本观众、评奖是主要目的、仓库是最终归宿”的尴尬现象。有人说,正是主旋律的使命限制了思维的空间。但事实表明,这只是一种不得门径的无能借口。给人以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的美国大片《烈火雄心》《阿凡达》就没有“主旋律”?让观众眼噙热泪、赚得票房和口碑的国产大片《唐山大地震》就只有“商业化”?
   4.模仿秀节目是前些年比较火的一类电视娱乐节目,而电视节目近年来自身也在上演着一场模仿秀。普通百姓走上电视模仿明星大腕,过一下明星瘾,逗观众一乐,这样的模仿秀无可厚非。但电视节目的一味模仿的现象,就引起受众的乏味、麻木甚至厌恶,被嗤之“套娃”现象。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地方电视台一直都是这场模仿秀的主角,模仿的对象就是央视。央视有什么节目新样式,各地电视节目就形成什么模式。央视的谈话类节目《实话实说》问世后,地方台的《有话慢慢说》《说你说我》等大量谈话节目就跟着“套”了出来。据说类似的谈话节目全国至少有140多个。这些模仿节目的成败与否暂且不说,但在形式上都给观众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以致崔永元愤愤不平地感叹:“《实话实说》是被模仿死的!”
   现在,电视节目的模仿秀仍在继续,不同的是这场模仿秀已成泛滥之势,演变成了超级模仿秀。模仿的主角也已从原来的地方电视台变成了几乎所有的电视台,原来一直被人模仿的央视也加入这场模仿秀演出。被模仿的也早已不只是央视的节目,从地方台到港澳台再到国外电视台,凡是一切能模仿的,甚至不能模仿的都成了模仿对象。湖南电视台从香港模仿来的《快乐大本营》获得成功之后,山东台就办《快乐星期天》,云南台来《快乐周末》,北京电视台来《欢乐总动员》,几乎省级台都办了类似的节目。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为了在夹缝中求生存,办了一档《南京零距离》,专门制作播出民生新闻,没想到取得了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马上,安徽台《第一时间》、吉林台的《都市嘹望》、上海台的《新闻坊》等同类节目应时而生,一时间全国许多地方都有了各自本土版的“零距离”。
   随着《超级女声》的火爆,选秀节目成为最近几年的荧屏大热,各电视台就开始模仿选秀节目。你选唱歌(《快乐男声》),我就选跳舞(《舞林大会》);你选会功夫的(《功夫之星》),我就选会演戏的(《红楼梦中人》);你选能记歌词的(《我爱记歌词》),我就选能变魔术的(《星光魔范生》)。面对这一波选秀浪潮,就连一向高傲的中央电视台也终于坐不住了,照选超女的思路,办起了一档选秀类节目《梦想中国》。凡此种种,难以举尽。电视节目本身真的已经变成了一个超级模仿秀场?模仿者也被模仿着,成为了无新意的“套娃”现象。
   5.电影、电视为了获得高票房,获得高收视率,大量地捕进裸露、性爱镜头,或者宣扬一些拜金、崇物思想。还有的非著名“明星”为了使自己更“著名”,不惜以“艳照”“献丑”的方式博得大众关注……可以说“i俗”文化产品已经以海陆空立体进攻的方式入侵大众生活,一个正常人想不受影响都很难。
   “票房”可以作为测试一个节目是否受欢迎的标志,但不是主要的,更不是唯一的。目前有些媒体大肆宣扬某些娱乐节目的“票房价值”,说某某节目“票房过亿”云云。这里面有真有假.有实有虚。有些所谓“票房价值”是忽悠起来的。除了铺天盖地的广告,还请来一些大牌明星,公众人物现身说法,吹捧有加。一些大导演、大演员、大名记不靠谱的吹捧,令一些爱看热闹的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上当受骗。
   6.传媒低俗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众传播市场化、娱乐化蓬勃兴起的变异现象,主要是指大众传媒在传播活动中放弃自身社会责任,片面迎合部分受众的低级趣味和需要,如炒作明星绯闻、迎合猎奇心理、注重感官刺激、渲染暴力色情等不良倾向。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在内容上以“窥私”姿态、猎奇心理看待世界,将凶杀、暴力、色情甚至是封建迷信、人类灾难等信息还原、放大,将重点放在花边新闻、犯罪和暴力事件、公众人物隐私等方面,不仅“星、腥、性”等各种低俗场景出现在新闻媒体上,而且“冷血新闻”“恶搞新闻”“炒作新闻”频现。二是在表现形式上过分强调故事性、趣味性,标题设置一味煽情,版面处理追求视觉冲击,走新闻故事化、戏剧化的道路,感情因素和细节被大肆渲染,甚至以色情画面、挑逗性动作和粗俗肉麻的语言来迎合低级趣味。
   7.娱乐本无罪,在日益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在审美情趣上变得更加开放和包容.本不是一件坏事。然而,当商家争相拿钱邀请一个自闭症病人、一名刚结束流浪的乞丐“犀利哥”出席走秀活动时,却大获成功;“宝马女”马诺、“豪宅女”朱真芳们越来越成为电视荧屏上的主角;深陷不雅照片、视频的漩涡中的“兽兽”们不仅能安然脱身,反而借机上位更加走红。这些已经给人们敲响警钟:有些人追求的不再是光明、正当、高尚的美,而转为对离奇、低俗的人与事的热烈追逐。并且,这种审“丑”的潮流已经从网上走到网下,从“个人作怪”走向“机构运作”,从“话题”变为“现实”。
   观众们热捧、追随这些所谓的网络红人和娱乐事件,暴露的是现代人精神真空和价值虚无的一面。除了疏于提醒人们在尽情享受娱乐大餐的同时应当谨防其危害之外,媒体在这股潮流中的“越位”与“缺位”似乎更值得关注和深思。
   8.在当下的一些省级卫视中,名目各异的相亲类节目如火如茶,呈泛滥之势。近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了《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和《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两份文件,对最近引起很大社会争议的相亲类电视节目进行整改。对此,各界人士表示,电视应弘扬先进文化,为广大观众奉献健康精神食粮。
   全国总工会宣教部部长李守镇说,电视媒体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你的观众是谁?你宣传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在电视媒体受众中,全国广大职工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广大职工群众需要娱乐节目来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但他们需要的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愉悦身心的娱乐节目,而不是媚俗、低俗、恶俗的节目。电视媒体必须承担起这样的责任,即: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以高品质的、具有健康格调和品位的文化产品来满足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全国妇联宣传部负责人指出,在一些婚恋相亲节目中大肆炒作渲染低俗、错误价值观和婚恋观,特别是依靠贬损女性形象、使用不健康语言等手段换取收视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广大妇女的强烈反感。国家广电总局日前下发文件,对这些节目进行旗帜鲜明的整治和规范,这是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建设健康向上的媒体文化的有力举措,符合广大妇女的要求和愿望。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研究部主任张德祥说,电视作为一个在现代生活中影响极大的媒介方式,追求收视率,强调市场无可厚非.关键是要把握好度,不能为娱乐而娱乐,为收视率而违背基本的道德理念和价值立场。国家的文化建设必须有优秀的团队,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发出正面的声音,做好正确的引导.这样才能创造出体现民族文化精神、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作品。
   电视艺术评论家仲呈祥认为,电视相亲节目是有社会需求的,电视丁作者要坚持引导,而非一味迎合,应该站在文化自觉的角度,注意培养一种沉稳而非浮躁、幽默但不油滑的欣赏趣味。他说,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大众审美经济的时代,电视作为大众传媒中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媒介,必须注入审美精神.坚守人类的精神家同,防止道德滑坡。一些电视工作者在节目创新上的探索精神是好的.但必须反对功利化、媚俗化、决不能为了收视率而丧失电视人应有的社会担当。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张建珍博士说,电视节目的成功首先要倡导正面价值,与大众文化的深刻需求相呼应。作为一个吸引观众的交友节目,真实是节目的基础,也是主导社会大众价值判断的来源。一些节目邀请模特、业余演员等扮演普通人,充当交友嘉宾,丧失了“真实”这一基础,成为单纯为获得“收视率”和“知名度”的“戏剧”,造成了大众价值判断的混乱,虽然赢得了收视率,却丧失了媒体应有的舆论引导的功能与作用。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马忠君博士说,收视率不是衡量节目的唯一标准,更不是降低格调、品位、用低俗丑陋和作假来迎合小部分观众心理需求的堂皇的借口。一些节目以讨论道德话题为幌子,实际上却宣扬“拜金、炫富、崇洋”等种种变形、扭曲的爱情观与价值观。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杨早博士表示,相亲节目可以办,但节目的定性要很明确,如果定位为类似“真心话大冒险”的青春游戏,一定要向观众明白宣示节目的游戏性质,以免造成观众的价值混乱;如果定位为正经的交友节目,节目播出时必须注意删减极端言论,以尊重公序良俗。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梁振华副教授认为,现在引起社会探讨的并不只是节目,也包括节目里的这些人所持有的恋爱观念、职业观念、择偶观念。一些节目把欲望赤裸裸地展现出来,触犯了电视媒介应有的道德伦理底线,电视收视率越好,节目的存活空问越大。一些节目把这些扭曲的观念放大,造成了连锁效应,不仅对受众而且对媒体也造成了误导。
   9.目前,荧屏上有《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百里挑一》《为爱向前冲》等近十档婚恋交友节目,很多嘉宾身份被指造假,欺骗观众,赚取收视率,广电总局的通知中明确表示要打假:“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要把好嘉宾关,要认真核实嘉宾的身份,严禁伪造嘉宾身份,欺骗电视观众。”
   江苏、浙江、安徽等多家办有婚恋交友节目的卫视发表声明,称会按通知要求执行,大家都认为通知下发,对相亲交友节目的健康成长有积极的作用。
   江苏卫视表示会严格把好话题关、赢宾关、内容关、主持关、播出关。浙江卫视表示会严格对照执行,坚持“真善美”的主流价值观。安徽卫视作出了实质性安排,立即停用话题嘉宾主持马诺,并对《周口我最大——缘来是你》进行全新改版.推出“暑期恋爱季”,引导青年建立踏实的婚恋观。
   10.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朱虹做客华中师范大学桂子山文人讲坛,为师生开展题为,“媒介的责任”专题讲座。讲座中,朱虹表示,对于低俗电视节目应坚决叫停。
   朱虹说.电视节目性质有明确的区分:一种是正确引领先进文化的,如《感动中国》;一种是通俗化节目,如小沈阳的表演。而像“凤姐”这种低俗文化,应该坚决叫停,不能让其流布于社会。朱虹坦言当前电视节目的确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之一便是“克隆”现象严重。他以《超级女声》和刘谦的魔术为例指出,一旦某个节目火了,其他电视台就开始竞相进行复制、模仿,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在谈起当前比较热门的婚恋节目时,朱虹表示,婚恋节目体现的是一种社会需求,这些节目出现的早期还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但后期便渐行渐偏,渐行渐远。这是需要警惕并加以防范的。电视台不能为了片面追求收视率而宣传金钱至上的思想或炒作个人隐私。
   谈及文化监管问题,朱虹指出,任何国家都有文化监管部门,只是管理方式不同;在文化监管方面,政府必须有所作为,放任不良文化因素蔓延只会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11.最近,无论是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还是网络等新媒体,谈及文化,一个比较热的话题就是“反三俗”。所谓“三俗”,就是指:庸俗、低俗和媚俗。日前,中国文化部部长蔡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并针对目前的热门话题“反三俗”通过连发“六问”的形式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于时下的文娱作品,大家感受最深的恐怕就是一个“俗”字。究其根源,在于它由逐利而衍生出的媚俗风在作祟,值得我们警惕。因为逐利风下的创作对传统文化缺乏敬畏之心,容易把文化创作当成手中的玩偶和谋利的工具。
   文化部部长蔡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针对目前热门话题“反三俗”问题,从文艺创作方向、文学作品数量、出版物种类、文化节目内涵、电视节目质量、文化保护逐利六个方面发问,问题提得高屋建瓴、一针见血,它不仅戳中了中国目前文化发展的软肋,更引发了社会对文化发展的深深反思。
   在笔者看来,文化部部长蔡武的“六问”其实就是要明确和弄清一个根本问题:文艺创作的态度和方向问题。现实中,那种丧失道德底线、混淆基本的是非观念、肆意炒作一些负面的文化现象、历史人物和文艺形象的做法,显然不符合时代要求,是对健康文化发展底线的冲撞。
   健康的文化发展对于时代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而那些急功近利、金钱至上、追逐成名不择手段的文化创作,无疑是文化发展中的毒瘤和桎梏。冈为文化一旦偏离了它的正确方向,转而用低级的噱头和耸人听闻、甚至丧失道德底线的所谓“卖点”吸引眼球时,必然会走向堕落和庸俗的道路,比如某些作品通过暴力色情、陈腐迷信、八卦奇闻来促销谋利就是危险的信号。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相结合,指明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在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初步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文化部部长蔡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文化发展,一定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优秀历史传统文化、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而绝不是打着“文化”的招牌,大搞“醉翁之意不在酒”似的伪文化和功利文化。如此也不枉中国文化部部长这次发问的一片良苦用心。
三、作答要求
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

给定资料7提到,“除了疏于提醒人们在尽情享受娱乐大餐的同时应当谨防其危害之外,媒体在这股潮流中的‘越位’与‘缺位’似乎更值得关注和深思。”请对这句话进行分析。
   要求:逻辑严谨.分析恰当。不得超过300字。

选项

答案 这句话从侧面揭示出了导致传媒低俗化的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观众的追捧,一个是传媒的不负责任。观众在面对低俗内吝时不仅不拒绝,反而意识不到危害,甚至积极追捧。部分媒体不仅不能客观评价和反思,反而在倡导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播种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观上持续“缺位”,任由低俗化娱乐浪潮泛滥,不断“越位”炒作,炮制出更多的话题和报道,片面追求收视率。这种明显的“越位”无疑已经成了种种怪现象的放大镜和吹鼓手,不仅无助于问题解决,还会产生一种示范效应,令更多丑陋的人与事跟风而上,甚至可能腐蚀整个社会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因此,引导观众主动抵制低俗内容、规范传媒职责至关重要,而后者则更是重中之重。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WYf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申论题库国家公务员分类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