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二、给定资料 1.2010年,对于上海通用汽车总经理丁磊而言,是收获喜

admin2012-09-08  51

问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二、给定资料
  1.2010年,对于上海通用汽车总经理丁磊而言,是收获喜悦的一年。上海通用以103.89万辆的销量、42.8%同比增幅,成为中国汽车史上第一个超过100万辆的传统乘用车企业。
    这只是2010年中国车市“井喷”的一个缩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今年1月10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显示,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44%和32.37%,不仅蝉联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一大新车消费市场,而且创造了全球新车销售的最高纪录。
    然而,汽车产业连续两年高歌猛进的同时,也带来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短缺以及产能过剩、大而不强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今年,汽车以旧换新、购置税优惠、节能惠民补贴、汽车下乡等曾经的鼓励政策全面退出,加上北京限制机动车上牌政策的出台,中国车市遭遇调整已是在所难免。
    业内普遍认为,经过连续两年高速增长之后,今年我国汽车产销增幅将大幅回落。预测2011年国产汽车产销将达到2000多万辆,至于2011年后我国汽车年产销量到底是多少,分歧较大。有人认为可以达到3000万辆,有人认为最高冲到2500万辆就会掉头向下,维持在每年2000万辆左右的水平。
    在车市一路走高的大好形势下,近年来国内汽车厂家拼命扩大产能。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期间,国内排名前30名的车企总产能规划已经突破4000万辆。届时,可能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
    在3月1日中国铝业(601600.SH)业绩说明会上,中国铝业董事长兼CEO熊维平预计,由于供应充足,今年国际现货市场上,氧化铝的价格将在350~430美元/吨之间波动,而国内现货氧化铝价将在2700~3300元/吨之间波动。
    关于产销量方面,熊维平预计,我国今年氧化铝产量3320万吨,同比将增长14.7%;消费量3710万吨,同比将增长17.8%;进口量将达400万吨。同期,电解铝产量预计将达1900万吨,同比增长21.4%;消费量1870万吨,同比增长13.3%。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三个月期铝价格在2010年底累计攀升11%,至今涨幅超过15%。不过,在2010年有色金属板块中铝价的上涨幅度远远跑输其他品种。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铝价走势明显弱于其他品种,最重要的是受长期供应过剩因素的影响。尽管去年三季度开始受中国因素的“拉闸限电”关闭大量电解铝产能以及全球经济复苏刺激下需求的因素拉动,但是2011年全年铝仍将过剩。
    2.产能也就是生产能力,是指在计划期内,企业参与生产的全部固定资产,在既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或者能够处理的原材料数量。生产能力是反映企业所拥有的加工能力的一个技术参数,与生产过程中的固定资产数量质量、组织技术条件有很大关联。因此,有种说法为产能过剩并不意味着产品过剩是有道理的。产能过剩即Excess Capacity,一般认为,产能即生产能力的简称,即为成本最低产量与长期均衡中的实际产量之差。对于什么是过剩,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供大于求即为过剩,也有人认为,供大于求有两种状态,第一种是供给略大于需求,第二种是总供给不正常地超过总需求的状态。“略大于”是指除满足有效需求外,还包括必要的库存和预防不测事故的需要,这种过剩本身并不是什么祸害,而是利益。后一种状态才是过剩状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总供给为一定时间里总需求相对不足,另一方面是总需求为一定时间里总供给相对过剩。
    传统的产能过剩,一般针对“生产性产业”而言。由于生产能力是假定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企业以一定的固定资本与劳动力的组合所形成的产出能力,而最低生产成本的供给与实际供给之间的差额,与产业固定资本投入程度密切相关,所以,固定资本密集度越高,受产能过剩的威胁就越大。而对劳动密集型行业来说,受产能过剩的影响就小得多,这也是为什么人们认为固定资本投入较大的行业容易出现产能过剩的原因。
    近来,有部门提出房地产行业也出现了产能过剩。对此,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曹建海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产能过剩是指以固定资本、劳动力、原材料等要素投入在一定技术水平下的最佳产出,超过了由市场需要决定的实际产量的状况。农场、工厂、医院、饭店、学校存在的最佳产出问题,可以适用产能过剩的概念。但房地产属于管理性产业,房地产企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而不是资本(固定资本)密集型企业,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因为房地产企业的所有投入均属于可变投入。例如,土地随地价变动而形成不同的储备量;资金的供给很大程度取决于房地产市场需求和信贷利率高低;劳动力的市场化程度较高。
    在理论上,房地产行业并不存在一段时间内有成本最低的最佳开发规模。因此,房地产企业出现的过剩不属于产能过剩,而是市场供给过剩,表现为两点:市场中的商品房供给超过实际购买能力的需求;在生产要素市场,土地供给超过社会对土地的有效需求。
    3.1946~1955年是日本经济的复兴时期,通过战后恢复需求的拉动和确立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日本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对国际贸易的依存程度也迅速提高,顺利实现了经济的恢复调整和振兴起步。从1955年开始,日本经济进入起飞时期,此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战后恢复需求的逐渐消失致使内需不振,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需求。经过多年的快速增长之后,日本于1957年下半年发生了经济危机,主要行业产能过剩明显,社会各界对于经济能否保持快速增长普遍缺乏信心。在这种背景下,以《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推出和实施为标志,日本经济开始了向内需主导特别是民间消费主导型发展模式的转型历程。
在日本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1956—1973年的18年间,民间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有10年高于60%,仅有两年低于50%;民间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大多在5%~7%之间,仅有5年低于5%;而净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从未高于1%。这就表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的增长模式是以民间消费支出为主的内需型经济增长。以国民收入快速增长和居民消费支出持续提高为基础的消费革命,不仅化解了由于需求不足导致的产能过剩危机,还促使设备投资与制造业生产形成良性互动,进而推动整个日本经济保持了近20年的高速增长。
    进入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增长相对平稳。日本虽然拥有1亿多人口,但日益成熟强大的经济使本国消费市场显得相对狭小,因此日本大规模进行对外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开拓海外市场。同时,由对外投资带动的产业转移也加快了日本国内过剩产能的消化进程。
    扩大对外投资是日本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策略,也是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实现产业升级换代所必须经历的过程。随着日元持续大幅度升值以及对外贸易摩擦愈演愈烈,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出现了“海外投资立国论”,希望通过扩大对外投资、加快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步伐来缓解日元升值导致的投资和生产成本提高等问题。此后,日本国内制造业加快了对亚洲“四小龙”(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中国、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的海外投资。
    从不同时期日本制造业对外投资的重点产业领域看,对外投资额排在前三位的产业,在1969—1973年间是纺织、化学和铁及非铁金属,分别占同期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7.7%、6.1%和4.8%;1978—1984年间是铁及非铁金属、化学和电气机械,分别占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7.6%、5.0%和4.8%;1986—1989年间是电气机械、运输机械和化学,分别占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6.4%、3.3%和2.7%。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上述制造业行业在相应时期大多已进入产业发展的成熟阶段,在国内市场上开始面临过度竞争、生产过剩等问题,而通过向海外进行产业转移,无疑有助于过剩产能的消化并推动这些产业的优化升级。
    所谓落后产能,是指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的技术水平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生产能力。从生产后果看,落后产能的运用往往对应着更高的能耗、水耗和更多污染物的排放。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过剩的产能一般包括落后产能,而落后产能的淘汰、退出则能够改变市场的供求关系,减轻产能过剩的程度。
    “过剩设备”以及与之相关的落后产能治理问题,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产业政策的重点,具体做法如下:(1)设备注册制度。注册现有设备和限制生产品种,限制非注册设备使用,限制新增设备。(2)制定准入标准。1965年日本制定新建石油化工中心企业的标准,获批企业的产能门槛是年产乙烯能力达到10万吨,此后根据30万吨以上的大型成套设备在技术和经济上逐渐成熟这一变化,很快又将该指标提高到30万吨。(3)淘汰落后设备。1964年的《纤维工业设备等临时措施法》采用了废弃两台旧设备才允许添置一台新设备的原则。1967年的《特定纤维构造改善临时措施法》将废弃过剩设备、促进设备现代化以及企业规模适当化作为三项基本内容。1978年的《特定萧条产业安定临时措施法》规定对平电炉钢材、炼铝、合成纤维、化学肥料、船舶制造等萧条产业实施调整,目的在于使指定的工业部门停产或报废设备。(4)实行政府补偿。在解决萧条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的过程中,采取政府收购然后报废设备的方式,即由政府与产业界合作预测未来供求,过剩部分由政府出资收购报废。(5)鼓励使用节能设备。由政策性银行给予低息贷款,积极推广使用节能设备。如果企业使用列入目录的节能设备,可享受特别折旧和税收减免优惠,减免税收约占设备购置成本的7 %。除正常折旧外,还可享受特殊的“加速折旧”政策。
    4.一些行业如房地产、钢铁投资明显过热,导致产能扩张速度远远超过需求扩张的速度,表现为投资增长与消费增长的严重失衡。2002~2005年的连续4年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均保持在20%以上,而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处于9%~13%之间,前者比后者快1倍左右。投资在当期为需求,到下一期则形成供给,供给能力持续地以快于需求(最终需求)1倍左右的速度增长,必然造成今后年份的产能过剩问题。
    技术层面的原因使产能扩张相当容易,其表现是供给能力的增长明显快于需求能力的增长。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资金的充分供给、技术进步加速和投资增长体制瓶颈的弱化(政府放松对行业准入的管制)的作用下,供给能力加快增长,相反,需求能力增长因受到许多中长期因素的制约而相对缓慢。这种供给增长和需求增长的潜在差距,并不一定会导致生产过剩,即技术层面的因素只是为产能过剩提供了可能性。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
    首先,表现在地方政府干预投资和经济增长的能力过强,地方间形成恶性投资竞争,使产能扩张难以抑制。如果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政府直接推动的方式不能根本扭转,那么,投资过度问题便难以避免。
    其次,体现在许多产业的技术水平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上。这使得企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资源投入和产出的数量扩张以及价格的竞争上,而不是集中在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和质量的改善上。
    再次,产业集中度不高,特别是许多行业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仍无法实现资本和品牌的有效集中,如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及体制改革的滞后使得许多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难以实现,其结果往往是产业竞争过度,即一些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难以形成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结果必然是行业投资增长过度问题难以得到市场机制的自我校正。
    最后,行政垄断与自然垄断结合或其他因素形成的“暴利效应”也使一些行业投资增长不断强化,如房地产业、钢铁、汽车都存在暴利因素,使得社会资金加倍地向这些部门流人,最终使这些行业产能过度扩张。其中一种情况是,行政垄断与自然垄断的结合,使一些社会公共产品供应不足,导致要素价格扭曲,如由于垄断因素的影响,铁路运输发展滞后,导致运力缺口较大,结果是:尽管煤炭供应快速增长,但冈运力不足,煤价暴涨,并形成“暴利”,而“暴利”会进一步诱导各地加大对煤炭行业的投资。
    5.河北省政府2010年大举淘汰落后钢铁产能。
    河北省工经联调研信息部部长李治才表示,“河北省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在9月底之前全部关停了列入国家工信部要求的落后钢铁产能。其中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47座,产能1181万吨,占全国关停炼铁落后产能的1/3;30吨及以下炼钢转炉7座,产能222万吨,占全国关停炼钢落后产能的1/4。”
    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大勇说,河北产业结构偏重,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占比过大的问题在节能减排压力下弱势毕现。“节能减排从现在来看效果开始显现。效益下降是一个短时期的现象。”王大勇分析,“从长期来看,节能减排的要求有助‘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河北省彻底转变发展方式,总体来说利大于弊。”
    6.国务院关于抑制六大行业产能过剩制定的详细政策是:
    钢铁:充分利用当前市场倒逼机制,在减少或不增加产能的前提下,通过淘汰落后、联合重组和城市钢厂搬迁,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推动钢铁工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不再核准和支持单纯新建、扩建产能的钢铁项目。严禁各地借等量淘汰落后产能之名,避开国家环保、土地和投资主管部门的监管、审批,自行建设钢铁项目。重点支持有条件的大型钢铁企业发展百万千瓦火电及核电用特厚板和高压锅炉管、25万千伏安以上变压器用高磁感低铁损取向硅钢、高档工模具钢等关键品种。尽快完善建筑用钢标准及设计规范,加快淘汰强度335兆帕以下热轧带肋钢筋,推广强度400兆帕及以上钢筋,促进建筑钢材升级换代。2011年底前,坚决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30吨及以下转炉和电炉,碳钢企业吨钢综合能耗应低于620千克标准煤,吨钢耗用新水量低于5吨,吨钢烟粉尘排放量低于1.0千克,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低于1.8千克,二次能源基本实现100%回收利用。
    水泥:严格控制新增水泥产能,执行等量淘汰落后产能的原则,对2009年9月30日前尚未开工水泥项目一律暂停建设并进行一次认真清理,对不符合上述原则的项目严禁开工建设。各省(区、市)必须尽快制定三年内彻底淘汰落后产能时间表。支持企业在现有生产线上进行余热发电、粉磨系统节能改造和处置工业废弃物、城市污泥及垃圾等。新项目水泥熟料烧成热耗要低于105公斤标煤/吨熟料,水泥综合电耗小于90千瓦时/吨水泥;石灰石储量服务年限必须满足30年以上;废气粉尘排放浓度小于50毫克/标准立方米。落后水泥产能比较多的省份,要加大对企业联合重组的支持力度,通过等量置换落后产能建设新线,推动淘汰落后工作。
    平板玻璃:严格控制新增平板玻璃产能,遵循调整结构、淘汰落后、市场导向、合理布局的原则,发展高档用途及深加工玻璃。对现有在建项目和未开工项目进行认真清理,对所有拟建的玻璃项目,各地方一律不得备案。各省(区、市)要制定三年内彻底淘汰“平拉法”(含格法)落后平板玻璃产能时间表。新项目能源消耗应低于16.5公斤标煤/重箱;硅质原料的选矿回收率要达到80%以上;严格环保治理措施,二氧化硫排放低于500毫克/标准立方米、氮氧化物排放低于700毫克/标准立方米、颗粒物排放浓度低于50毫克/标准立方米。鼓励企业联合重组,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支持大企业集团发展电子平板显示玻璃、光伏太阳能玻璃、低辐射镀膜等技术含量高的玻璃以及优质浮法玻璃项目。
    煤化工:要严格执行煤化工产业政策,遏制传统煤化工盲目发展,今后三年停止审批单纯扩大产能的焦炭、电石项目。禁止建设不符合《焦化行业准入条件(2008年修订)》和《电石行业准人条件(2007年修订)》的焦化、电石项目。综合运用节能环保等标准提高准入门槛,加强清洁生产审核,实施差别电价等手段,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对焦炭和电石实施等量替代方式,淘汰不符合准入条件的落后产能。对合成氨和甲醇实施上大压小、产能置换等方式,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稳步开展现代煤化工示范工程建设,今后三年原则上不再安排新的现代煤化工试点项目。
    多晶硅:研究扩大光伏市场国内消费的政策,支持用国内多晶硅原料生产的太阳能电池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兼顾国际市场。严格控制在能源短缺、电价较高的地区新建多晶硅项目,对缺乏配套综合利用、环保不达标的多晶硅项目不予核准或备案;鼓励多晶硅生产企业与下游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加强联合与合作,延伸产业链。新建多晶硅项目规模必须大于3000吨/年,占地面积小于6公顷/千吨多晶硅,太阳能级多晶硅还原电耗小于60千瓦时/千克,还原尾气中四氯化硅、氯化氢、氢气回收利用率不低于98.5%、99%、99%;引导、支持多晶硅企业以多种方式实现多晶硅—电厂—化工联营,支持节能环保太阳能级多晶硅技术开发,降低生产成本。到2011年前,淘汰综合电耗大于200千瓦时/千克的多晶硅产能。
    风电设备:抓住大力发展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历史机遇,把我国的风电装备制造业培育成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严格控制风电装备产能盲目扩张,鼓励优势企业做大做强,优化产业结构,维护市场秩序。原则上不再核准或备案建设新的整机制造厂;严禁风电项目招标中设立要求投资者使用本地风电装备、在当地投资建设风电装备制造项目的条款;建立和完善风电装备标准、产品检测和认证体系,禁止落后技术产品和非准入企业产品进入市场。依托优势企业和科研院所,加强风电技术路线和海上风电技术研究,重点支持自主研发2.5兆瓦及以上风电整机和轴承、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及产业化示范,完善质量控制体系。积极推进风电装备产业大型化、国际化,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风电装备制造业。
    三、作答要求
“给定资料3”介绍了日本应对产能过剩危机所采取的各项治理举措。谈谈日本的经验对我国治理产能过剩有哪些启示。
    要求:内容具体,表述清晰。不超过300字。

选项

答案日本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化解产能过剩危机: (1)通过扩大内需特别是启动民间消费,化解产能过剩危机。 (2)通过扩大对外投资推动产业向海外转移,消化过剩产能。 (3)通过强化产业政策的运用,淘汰落后产能。 日本治理产能过剩的经验给我们提供的可资借鉴的启示有: (1)解决产能过剩问题要从扩大内需特别是启动民间消费入手。 (2)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缓解国内产能过剩压力和转移国内长线生产能力。 (3)运用产业政策淘汰落后产能,利用政策导向对国内的经济增长模式进行调整,力求从根本上抑制产能过剩,同时要注重建立健全相应的配套制度。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Z3ye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