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对题:按照原稿改正校样中的错误;若认为原稿有差错。用黑色墨水笔以校对质疑的方式指出。 【原稿】 十五月圆,究竟能有多圆?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在人们的认知中,十五月圆是延续数千年的月球印象,也是月球最直观的

admin2020-11-30  43

问题 校对题:按照原稿改正校样中的错误;若认为原稿有差错。用黑色墨水笔以校对质疑的方式指出。
    【原稿】
            十五月圆,究竟能有多圆?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在人们的认知中,十五月圆是延续数千年的月球印象,也是月球最直观的外貌特征。那么,月圆到底有多圆?现代科技视角下的月球,是否真的像“玉盘”一样圆润?
             自引力为天体“定形”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周礼勇介绍,事实上,几乎所有的行星、恒星等大型天体都是近球形,这是大型天体自引力较强所致。
    假设将天体表面的沙石、粉尘等看作可以自由流动的质点,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这些质点会向距离天体质心更近的“低处”流去。久而久之,天体表面的高低起伏变缓,逐渐趋向球形。
    对于地球、火星等存在自转的天体,由南北极向赤道的离心力逐渐增大,天体会逐渐形成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扁球形状。
           背面凸起的扁球形
    月球也是因为同样的道理呈现扁球状。数据显示,月球赤道直径约为3476千米,较两极直径3472千米高出约4千米。与地球类似,月球的形状并不是对称的。由于月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完美同步的,因此一个半球总是朝向地球,而另一个半球总是背对地球。
    观测数据表明,月球的正面(朝向地球)大部分被地势较低的“月海”占据,而背面却被地势较高的“月陆”占据,这就像在扁球的背面拉扯出了一个凸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异的形状?学界目前尚无定论。美国加州大学科学家加里克·贝瑟尔认为,月球在大约40亿年前形成之初处于熔融态,形状可塑性高,且与地球相距非常近,潮汐加热现象显著,即受地球引力的作用,     月球出现潮汐现象,潮涨潮退之间相互摩擦,产生热量。当月球逐渐远离地球时,引力减弱,潮汐产生的热量也递减,最后月球逐渐“凝固”,定格成现在的形状。
    也有学者提出了低速冲击假说,认为地球最开始被“两个月球”环绕,两者以较低的相对速度碰撞,黏附在一起,融合成了现在的“一个月球”。换言之,月球背面那些崎岖的高地曾经是围绕地球运动的第二个月球,粘附到了现在这个月球上。
          激光测距精确描绘月球形状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月球形状的认识越来越清楚。最早人们采用光学技术观测,由于地月距离较近,通过天文望远镜等仪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观测月球表面形状。
    雷达技术的进步使人类可以利用地球上的大型合成孔径成像雷达对月球进行较为精确的探测。地基雷达探测成本低、重复率高,但只能探测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
    近些年,激光测距技术和航天技术的结合为人类全面、精确地描绘月球形状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手段。2007年,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和日本发射的“月亮女神号”月球探测器都携带了激光测距仪。2009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的月球勘察轨道器(LR0)每秒要向月面发射28次激光脉冲,用5年时间对月球表面超过65亿个地点进行了测绘,绘制了详尽的月球表面地形图。参与LR0项目的专家约翰·凯勒表示,我们对月球表面形态和结构的了解甚至胜过了太阳系中包括地球在内的所有其他天体。当然,还有很多有关月球的谜团正等待着人们进一步探索。
    【校样】
         十五月圆,究竟能有多圆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在人们的认知中,十五月圆是延续数千年的月球印象,也是月球最直观的外貌特征。现代科技视角下的月球,是否真的像“玉盘”一样圆润?那么,月圆到底有多圆?
                   自引力为天体“定型”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周礼勇介绍,月球确实是近似球形。事实上,几乎所有的行星、恒星等大型天体都是近球形,这是大型天体自引力较强所致。
    假设将天体表面的沙石、粉尘等看作可以自由流动的质点,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这些质点会向距离天体质心更近的“低处”流去。久而久之,天体表面的高低起伏变缓,逐渐趋向球形。
    对于地球、火星等存在自转的天体,由南北极向赤道的离心力逐渐增大,天体会逐渐形成两级稍扁、赤道稍鼓的扁球形状。
背面凸起的扁球形
    月球也是因为同样的道理呈现扁球状。数据显示,月球赤道直径约为3476千米,较两极直径3472千米高出约4米。与地球类似,月球的形状并不是对称的。由于月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完美同步的,因此一个半球总是朝向地球,而另一个半球总是背对地球。观测数据表明,月球的正面(朝向地球)大部分被地势较低的“月海”占据,而背面却被地势较高的“月陆”占据,这就像在扁球的背面拉扯出了一个凸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异的形状?学界目前尚无定论。美国加州大学科学家加里克,贝瑟尔认为,月球在大约40亿年前形成之初处于熔融态,形状可塑性高,且与地球相距非常近,潮汐加热现象显著,即受地球引力的作用,月球出现潮汐现象,潮涨潮退之间相互摩擦,产生热量。当月球逐渐远离地球时,引力减弱,潮汐产生的热量也递减,最后月球逐渐“凝固”,定格成现在的形状。
    也有学者提出了低速冲击假说,认为地球最开始被“两个月球”环绕,两者以较低的相对速度碰撞,黏附在一起,融合成了现在的“一个月球”。换言之,月球背面那些崎岖的高地曾经是围绕地球运动的第二个月球,粘附到了现在这个月球上。
          激光测距精确描绘月球形状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月球形状的认识越来越清楚。最早人们采用光学技术观测,由于地月距离较近,通过天文望远镜等仪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观测月球表面形状。
    雷达技术的进步使人类可以利用地球上的大型合成孔径成像雷达对月球进行较为精确的探测。地基雷达探测成本低、重复率高,但只能探测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
    近些年,激光测距技术和航天技术的结合为人类全面、精确地描绘月球形状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手段。2007年,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和日本发射的月亮女神号月球探测器都携带了激光测距仪器。2009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的月球勘察轨道器(LRQ)每秒要向月面发射28次激光脉冲,用5年时间对月球表面超过65亿个地点进行了测绘,绘制了详尽的月球表面地形图。参与LRO项目的专家约翰·凯勒表示,我们对月球表面结构和形态的了解甚至胜过了太阳系中包括地球在内的所有其他天体。当然,还有很多有关月球的谜团正等待着人们进一步探索。

选项

答案(1)标题字号过大,应同原稿保持一致。 (2)“究竟能有多圆”应改为“究竟能有多圆?”。 (3)[现代科技视角下的月球,是否真的像“玉盘”一样圆润?那么,月圆到底有多圆?]应改为[那么,月圆到底有多圆?现代科技视角下的月球,是否真的像“玉盘”一样圆润?]。 (4)[自引力为天体“定形”]应改为[自引力为天体“定型”],同时打上质疑问号。 (5)“月球是近似球形。”应删除。 (6)“假设将天体表面……”段右侧应取消悬挂缩进,与其他段保持一致。 (7)“两级稍扁”应改为“两极稍扁”。 (8)标题“背面凸起的扁球形”应改为左右居中。 (9)“4米”应改为“4千米”。 (10)“观测数据表明……”另段起 (11)“加里克,贝瑟尔”应改为“加里克·贝瑟尔”。 (12)“作用, 月球出现潮汐现象”间的字空应删除。 (13)[“两个月球”]应取消加粗。 (14)“黏附”应改为“粘附”,同时打上质疑问号。 (15)“随着科技的发展……”段首行缩进2字符。 (16)“雷达技术……”段应扩大行距,与其他段落一致。 (17)“月亮女神号”应改为[“月亮女神号”]。 (18)“月球勘察轨道器(LRQ)”应改为“月球勘察轨道器(LRO)”。 (19)“我们对月球表面结构和形态的了解”应改为“我们对月球表面形态和结构的了解”。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a0tD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