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公务员
关于下列四个图像中说法正确的是( )。
关于下列四个图像中说法正确的是( )。
admin
2017-12-12
54
问题
关于下列四个图像中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A、图①表示可逆反应“CO(g)+H
2
O(g)
CO
2
(g)+H
2
(g)”中的△H大于0
B、图②是在电解氯化钠稀溶液的电解池中,阴、阳极产生气体体积之比一定为1:1
C、图③可表示可逆反应“A
2
(g)+3B
2
(g)
2AB
3
(g)”的△H小于0
D、图④可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
3C(g)+D(s)的影响,乙的压强大
答案
C
解析
图①表示可逆反应“CO(g)+H
2
O(g)
CO
2
(g)+H
2
(g)”,由图可知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反应为放热反应,△H小于0,故A不正确。图②是石墨为电极电解氯化钠稀溶液,阴、阳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之比理论为1:1,但是氯气较易溶于水,所以阴、阳极产生气体体积之比小于1:1,另外,当氯化钠电解完后,继续通电,则开始电解水,阴、阳极产生的气体分别为氢气和氧气,其体积之比为2:1,故B不正确。图③表示可逆反应“A
2
(g)+3B
2
(g)
2AB,(g)”,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H小于0,故C正确。图④表示可逆反应2A(g)+2B(g)
3C(g)+D(s),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的含量降低,所以甲、乙达到的平衡状态时,反应物的含量不同,故D不正确。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ciEq777K
本试题收录于:
中学化学题库教师公开招聘分类
0
中学化学
教师公开招聘
相关试题推荐
现代工业崛起的标志是()
唐以前,市井成员主要是商贾、手工业者、小商小贩及部分无业游民。而到宋代,出现了众多文化娱乐行业,饮食店、旅店大增,众多文人也加入市井队伍中。材料中唐宋时期市井成员构成的变化()
依据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相关史实,通过组织学生“评价李鸿章”的教学活动,说明什么是“探究式”教学方法。
20世纪90年代以来,改编、翻拍“红色经典”成为影视剧艺术生产领域的一股潮流。有些翻拍作品,对原著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胡改乱编,想当然地杜撰所谓人性内容,随意增添爱情“佐料”,淡化甚至消解原作的精神立场,以达到纯粹消遣、娱乐,迎合市场的目的。这启示我们(
修改宪法,确定_______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增加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增加尊重保障人权的规定。
乔治.贝克莱指出:“公园中的树木,客厅中的椅子,如果没有人在那里感知它们,它们就是不在那里的。”他主张“存在就是被感知,离开心灵,事物就不存在。”辨析:物质是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用Excel处理大量学生成绩时,若想对不及格的成绩用醒目的方式表示(如用红色表示),可用()命令最为方便。
以下内容节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一框第目《成长也会有烦恼》。成长也会有烦恼小时候,我们对父母依赖、崇拜。进入青春期后,我们有了自己的思想,开始独立行事
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实验过程: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
案例:下面是“图案设计”教学片段的描述,阅读并回答问题。【片段一】教师利用电脑和投影演示一个三角形分别经过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变换后得到其对应图形的变换过程,学生观察图形,回忆三种图形变换的基本特征,并归纳出三种变换的共性。【片
随机试题
盖置只能放置壶盖。利用它,既可保持盖子清洁,又可避免沾湿桌面。
合伙企业名称中必须标注“有限责任”字样。()
A、MCV
一奶牛妊娠280d,出现分娩征兆,母牛努着、阵缩强烈,但未见胎儿排出;4h后母畜努着、阵缩突然停止。如上述病牛很快出现可视黏膜苍白、呼吸急促、四肢无力等症状,主要是因为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气亏虚型,其治法是
患儿,女,7岁。结喉处红肿绕喉,根脚散漫,肿势延及颈部两侧,按之中软,有应指感。治疗应首选( )。
将八进制数763转换成相应的二进制数,其正确的结果足:
甲企业为房地产开发企业,现有存货商品房一栋,实际开发成本为9000万元,2016年3月31日,甲公司将该商品房以经营租赁方式提供给乙公司使用,租赁期为10年。甲公司对该商品房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并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寿命为50年,预计净残值
互文是我国古代文人常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法,通常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互文的是()。
ForAmericans,timeismoney.Theysay,"Youonlygetsomuchtimeinthislife;you’dbetteruseitwisely."Thefuturewillno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