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甲、乙二人各有一个两岁的孩子,全都望子成龙。甲教孩子死背唐诗宋词,并尝试着让他分辨形近的字。第一天教个“人”,第二天教个“入”,第三天教个“八”,让孩子分辨“人”“入”“八”的细微差别。结果,孩子很快就厌学了。乙则让

admin2014-01-15  24

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甲、乙二人各有一个两岁的孩子,全都望子成龙。甲教孩子死背唐诗宋词,并尝试着让他分辨形近的字。第一天教个“人”,第二天教个“入”,第三天教个“八”,让孩子分辨“人”“入”“八”的细微差别。结果,孩子很快就厌学了。乙则让孩子观察生活现察事物,寓教于快乐之中。一次,乙给孩子买了几只不同的兔子;有大兔、中兔、小兔;有白兔、黑兔、灰兔。乙问孩子:“它们一样吗?”孩子答:“不一样。”问:“怎样不一样?”答:“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问;“那么,有没有一样的地方呢?”在乙的循循善诱下,孩子终于归纳出了它们都有“长耳朵”“短尾巴”“三辫嘴”等特点,并知道这是一种称之为“兔子”的共性,进而形成了“兔子”的概念。后来,乙又给孩子买了猫、狗、鸟……并带着孩子参现了动物园,形成了“动物”的概念,弄懂了动物的一般特征。由此,孩子初步具备了抽象思维的能力。
    材料2
    某幼儿园上观摩课,讲授磁石。每个孩子的桌子中间摆着磁石及左、右两组东西。左边一组为:铁钉、铁片、铁碗、铁块;右边一组为;木头、棉花、橡皮、玻璃。老师让孩子分别用左、右两组的东西接触磁石。由于左边的东西都是铁质物品,故而能够被磁石吸引:由于右边的物品都是非铁物品,故而不能被磁石吸引。老师归纳说;“左边的物品尽管存在着差异,但全都具有铁质的特点,右边的物品尽管也存在着差异,但全都具有非铁质的特点。因此,磁石吸铁。”听课的专家们对这堂课评价很高,认为它给孩子的教益不仅仅是懂得了一个自然的常识,更重要的是进行了辩证思维的启蒙。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运用辩证的认识法则,比较甲、乙二人教育方式的优劣。
    (2)结合材料2,阐述幼儿园的观摩课何以进行了辩证思维的启蒙。   
    (3)结合材料1与材料2,说明乙的教育方法与幼儿园的观摩课之共同的优点。

选项

答案 (1)“个性——共性——个性”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一般法则,即总是先认识事物的个性,然后进行思维的抽象,升华成共性,尔后在共性的指导下,再去认识新的个性。已通过认识不同的兔子(个性),然后抽象出兔子(共性),正是遵循了人类认识的一般法则。相反,甲的教育方法是机械式的死记硬背,对于培育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并没有什么帮助。 (2)幼儿园的观摩课同样有益于孩子们形成“个性——共性——个性”的思维能力。另外,对左组事物的认识,属于正面求同;对右组事物的认识,属于反面求同;左、右两组对比,属于正、反求异。这是一种求同求异并存的思维方法。 (3)他们共同的优点是教会了孩子们一种认识事物的能力。不仅送人以鱼,而且授人以渔。 本题考查对“个性——共性——个性”这一认识法则的把握。两段材料的共同点就是如何教会孩子们形成抽象思维能力,即善于把握“个性——共性——个性”的认识法则。必须紧紧把握这一核心,然后结合材料予以阐述。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czKa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