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 2014年5月25日,一段网络视频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视频显示,在一处四周无人居住的空旷地点,3名男子赤裸上身,轮番殴打一名少年。他们起初用膝盖猛磕少年的腹部,该少年则用双手护住。随后,一名男子用鞋抽打少年脸部,并飞踹少年,为此这名男子的

admin2017-04-14  11

问题 材料1
    2014年5月25日,一段网络视频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视频显示,在一处四周无人居住的空旷地点,3名男子赤裸上身,轮番殴打一名少年。他们起初用膝盖猛磕少年的腹部,该少年则用双手护住。随后,一名男子用鞋抽打少年脸部,并飞踹少年,为此这名男子的鞋还掉落在地上。另一名男子则用胳膊肘击打少年背部。殴打持续近5分钟后,打人男子轮流双脚起跳去踩踏已经倒地的少年的上身甚至头部,并拿起砖头和石块用力抛掷在少年身上。而少年则捂着脑袋躺在地上抽泣,并不时疼得叫出声来。
    殴打近10分钟后,被打少年昏迷在地上,其中一名男子竟然向其头部小便。在殴打这名少年的过程中,3名赤背男子不时地开着玩笑,带着调侃,“审讯”着他:“是不是你告的密?”据了解,这一事件发生在北京市朝阳区奶西村,3名男子中最大的17岁,最小的15岁,而被打的少年只有1 4岁。
    2013年年底,广东河源7名同校女生将一女同学脱光衣服后暴打侮辱,并摁到马桶内喝厕水;2014年3月4日,海南屯昌县乌坡镇乌坡中学初一女生遭同年级11名女同学围殴,被扒了衣服拍视频录像……一起起的青少年暴力事件接二连三地上演,深深地刺痛了人们的神经。
    材料2
    据报道,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趋势明显,进入检察环节的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虽仍以16—18周岁为主,但受理的14—16周岁嫌疑人呈逐年上升趋势。
    2013年,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文化程度的90.24%。近5年,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非户籍地人员均占受理审查起诉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左右。涉嫌最多的罪名分别是盗窃罪、抢劫罪、故意伤害罪、寻衅滋事罪、聚众斗殴罪,占全部受理案件人数的81%。犯罪手段呈成人化、暴力化倾向,作案手段残忍,犯罪后果严重的恶性极端案件时有发生。近5年,未成年人共同犯罪案件数占总案件数近半,其中很多带有偶合性,在人多势众的心理影响下,聚合到一起实施犯罪。
    全国律师协会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孔维钊称,近年来,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呈明显上升趋势。“我曾经代理过一起9岁孩子实施暴力抢劫的案件,还有15岁少年因偷窥医院女护士被骂后用文具刀连扎150多刀致对方死亡的恶性案件。”孔维钊说,“未成年人犯罪是在其社会化、成人化道路上行为出现严重偏差的现象,不同家庭的孩子都有。我们应该关注其悲剧的成因,让类似个案不再发生。”
    材料3
    专家分析认为:成年人对孩子的暴力行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些家长唯成绩论,长此以往易让孩子形成畸形的价值取向;有些家长溺爱孩子,予取予求,易让孩子形成自私狭隘的性格;还有些家长采用暴力手段管教孩子,也给他们的内心打上了深深的暴力烙印。
    在记者的采访中,一些家长表示,如果孩子被人勒索或欺负后,找学校或老师是没有用的,应该告诉孩子不能吃亏,要以牙还牙、以暴制暴,必要时应该到学校给孩子出出气。接受采访的刘先生表示,从小他就教育孩子不能让别人欺负,如果孩子经常被欺负,作为家长很心疼,有时就会告诉孩子:“如果他再打你,你就打他!要是打不过了还有爸爸呢!”他认为,经常被欺负的孩子会被认为是好欺负的,所以孩子不能太善了,否则长大了到社会上也会吃亏。
    而当记者问到如果自己的孩子欺负了别人,作为家长该如何解决时,得到的回复大都是:“先教训他一顿再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男士坦言,自己的孩子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熊孩子”。“在学校门口,总会有家长拦住我问:‘你是某某的家长吗?’‘你家儿子打我家孩子,撕我家孩子的书……’各种‘熊孩子’可能做的恶作剧他好像都做过,而且乐此不疲。”该男士因此隔三岔五便会被学校叫去谈话。“每次去学校都会收到各种告状,特别生气,回到家后就先把儿子教训一顿。”但令他无奈的是,这种方法只能管用一时,几天后儿子又会故伎重演。
    材料4
    近年,诸如“职专生操场群殴同学”“女大学生群殴宿舍同学”“网吧网管被群殴”等群殴视频,都借助网络四处流传,展现出青少年这个群体的暴力行为。纵观这类视频,无论时间、地点和人物如何,通常都表现为以大欺小、以多欺少、恃强凌弱,很少出现势均力敌的“单挑",甚至是多人殴打一人,这显示出了青少年的主要暴力模式,也反映出他们容易受到同伴影响。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许多群殴视频上的施暴者不过十几二十岁,却暴露出心理上的冷酷和残忍。他们在视频里所使出的令人发指的折磨手段,令多数成年人都不忍心观看下去。相当程度上,这反映了在青少年群体之中,暴力心理问题普遍存在。坦白地说,当前网络游戏、影视作品中的暴力血腥场面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青少年的暴戾。枪战、拳击、搏斗……刀光剑影的网络游戏让青少年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的“战斗”状态,性情、行为都受到感染,浑浑噩噩中已被暴力吞噬。而影视作品的血腥暴力也“贡献不小”,以香港黑社会影片为甚。黑夜旺角街头的厮打、灯红酒绿深处的拼杀、古惑仔与黑老大环环相扣的复仇……这些剧情不仅为暴力行为扣上了“仗义”“酷”“爱憎分明”等高尚光环,而且把“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塑造成正常状态。
    材料5
    学校是系统化、正规化传递知识、技能和价值标准的社会组织,然而,如今在学校教育,特别是初、中级教育环节上,失范现象却真真切切地存在着。由于教师收入与升学率直接挂钩,使学校只重视升学率,而忽视向学生传授优秀文化中的道德规范。由于缺乏对一些不良现象的正确引导和必要规范,极易让一些扭曲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入侵”身心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使其形成不健康的思想和生活态度。
    与此同时,青少年在施暴过程中所显示的法盲特征,格外令人忧心如焚。以北京市朝阳区奶西村打人事件的3名打人男子为例,他们在肆意殴打被害人之时,还在毫无顾忌地谈笑风生,甚至讨论把视频发到网上如何“牛”,乃至于被害人已经晕死过去之后,他们却在用轻描淡写的口气说“他今天要挂这里了”。整个过程,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如此暴行已严重违法,将要受到法律的严惩,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法律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保护还远远不够,对青少年霸凌现象的遏止与惩戒问题研究缺失,而此时对他们的沉默,恐怕不仅是掉以轻心,更是对罪恶的骄纵与蛊惑。
    材料6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发布了“学校积极心理环境指数”。这项研究基于20多万名学生及其抚养人的调查数据发现,学校积极心理环境指数每提高10%,学生的语文和数学成绩排名提高约4%,学生的幸福感和积极行为平均提高近7%,焦虑、抑郁、孤独、违规违纪等问题平均降低约6%。
    该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陶沙也指出了现在社会对青少年霸凌现象存在着不当认识:“不少人认为孩子不打不闹长不大,欺负和受欺负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没什么大不了。但实际上,国内外的大量研究已经清楚地表明,受到欺负甚至目击欺负对孩子都有显著的消极影响,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国外一些几十年的追踪调查还显示,童年时期受欺负的经历和成年后的精神问题有密切联系。”“因此,全社会应达成共识:青少年暴力欺负同龄人不可接受,对这种现象应该零容忍。”他最后强调。
    材料7
    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这是一个纠缠东西方的哲理命题。英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蝇王》,描写了儿童恶的本性。在戈尔丁的眼中,“蝇王”不只是象征着丑恶的猪头,更代表着人性最深层的黑暗面,是人类永远无法避免的劣根性。其实,究竟性善还是性恶,结论并不重要。在影片《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置身学校帮派对立之外的好学生“小四",最后也将匕首挥向了仰慕的女孩“小明”。选择恶与善的关键,是如何在内心深处树立起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
    作答要求
根据材料1—5,分析青少年暴力事件频发的原因。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合理,语言简练。不超过300字。

选项

答案1.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保护缺失,对青少年暴力现象的遏止和惩戒问题缺少应有的规范。 2.青少年处于价值观形成阶段,易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而当前影视作品、网络游戏等对暴力文化的传播、渲染,错误地引导甚至助长了青少年的暴力行为。 3.学校和老师唯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是重,缺乏对不良现象的正确引导和必要规范,从而使学生形成了不健康的思想和生活态度。 4.作为监护人的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度不够,监管不到位,不能正确引导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易使其形成畸形的价值取向、自私狭隘的性格等。 5.青少年自身法律意识淡薄,对生命缺乏应有的敬畏和尊重。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dc5l777K
本试题收录于: 申论题库大学生村官分类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