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给定资料,围绕“在新环境下重塑‘中国制造’的比较优势”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参考给定资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2)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语言流畅; (3)总字数800--1000字。 材料

admin2016-05-17  23

问题 结合给定资料,围绕“在新环境下重塑‘中国制造’的比较优势”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参考给定资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2)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语言流畅;
    (3)总字数800--1000字。
    材料
    1.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当前的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适应市场竞争的加剧,近年来,中国制造业正在经历着重要的转变,企业的大批量生产向按市场或客户要求柔性生产转变,设计和控制系统各自独立向设计和控制系统集成一体转变,可以预见的是,这些转变将推动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当今世界已进入了创新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以互联网和新兴技术为引领的新一代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正在兴起。近年来,美国和欧盟纷纷提出“再工业化战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生产和个性化定制的转型,以低劳动力成本和大规模生产为主的传统制造业正在逐步失去比较优势,机器人、物联网、3D打印,这些新兴技术将决定着未来制造业发展的方向。科技的进步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新一代先进制造技术将会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随着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升,一些制造业已经开始向更低成本的国家转移.而发达国家提出“再工业化”,要用人工智能、机器人以及数字化制造重新夺回制造业的竞争优势。随着智能制造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制造业已开始向发达国家回流,一度被视为“夕阳工业”的传统制造业,其作用和地位又重新被人们所重视。
    2.二战结束以来,全球分工体系和贸易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从产业价值链看,一个重要的趋势是:美国等发达经济体逐渐向具有高附加值的价值链两端延伸(主要指市场与研发),而将处于中间环节、附加值较低的制造业向中国等新兴经济体转移。这一分工的结果,使得自上世纪70年代起,发达经济体制造业普遍经历了趋势性萎缩。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总和的近40%,到2002年这一占比降至30%,2012年进一步跌落至17.4%。在此期间的2010年,美国保持多年世界第一的制造业大国地位被中国取代。
    但自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制造业萎缩的趋势似乎发生了“逆转”。相对于其他行业,近年来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及就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升。数据表明,1970—2009年间,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从24.4%降为12%,但此后开始企稳,在2012年回升到12.3%。从绝对值看,近年来美国制造业的增长(扣除价格因素)也快于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等主要工业国家,同日本的增速相近。许多人将此称作美国制造业的回归。
    其实,在2011年,波士顿咨询集团(BCG)的经济学家就旗帜鲜明地支持美国制造业全面复苏的观点。他们的分析表明,由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快于生产率的改进,加之廉价美元、新兴市场的发展以及中国之外的其他后发经济体的承接能力不足等原因,使得美国至少在针对北美市场的制造品生产中逐渐占优。依目前趋势看,约在2015年前后,美国的竞争优势将较为充分地得以发挥,而向中国的产业转移也不再是美国企业的“当然之选”。
    2014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份研究报告通过计量分析发现,美元汇率的竞争力、页岩气革命带来的廉价能源、与新兴国家在劳动力成本上差距缩小等因素,推动了美国制造业的复苏。特别是,该报告通过对比美国在历次衰退前后的制造业状况发现,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唯有在本轮危机发生之后.美国制造业不仅得以较快恢复,还迅速地超过了危机前的水平。
    3.无论是中美两国在劳动力实际成本(相对于生产率)差距上的减小,还是美国能源繁荣与中国日益加剧的资源环境压力的鲜明对比,都表明以往建立在廉价的人工、资源成本基础上的中国制造业优势正在消失。
    未来,我国可以从研发创新和市场布局入手,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提升竞争力。在供给方,提高制造业的科技含量与附加值,建立有利于研发创新的制度环境,改进劳动力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协同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在新环境下重塑“中国制造"的比较优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从战略上推动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在需求方,应调整制造业的市场布局,将更多力量用于开拓国内和周边市场。
    此外,我国应吸取以往经验教训,在技术前沿与国际规则领域协同作战,防止被国际分工体系边缘化。为此,我国需要在技术前沿与国际规则领域两线作战。一方面,应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机遇,提高中国制造水平,实现向价值链中高端的攀升。我们亟须改变目前试图从价值链低端人手实现技术追赶的路径,坚决抛弃依靠外资技术转移和沿着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逐步实现技术升级的幻想,痛下决心自主研发绝大部分甚至所有领域的核心技术。另一方面,应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酝酿和修订,扩大国内自贸区试点,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选项

答案 再造产业优势 重振中国制造 纵观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进程,大工业生产带来了日不落帝国的辉煌.工业产品充斥全球见证了美利坚的崛起,制造业领域的进步成就了所谓的日本奇迹,经济大国的兴起无一不是依靠制造业的崛起,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做支撑,就不可能有经济大国和强国。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今天,重振中国制造业,意义深远。 面临来自欧美的“再工业化”和东南亚国家更低人力成本的“双重挤压”,种种现象都在说明着这样一个现实,过去支撑中国制造极速飞奔的条件已经逐步消失,唯有于新环境中深思其内在规律,笃行科学发展之道。方能再造产业优势,重振中国制造。 再造产业优势,要寻一条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之路。如果仔细审视.隐藏在中国制造光环之下的是环境和人力的透支,这种发展模式注定不可能长久。将自己绑定在由西方国家控制的价值链中,巨大的消耗换来的仅仅是微薄的收益,而从价值链下游逐步升迁的路线始终只是一块看着好看的纸上馅饼。走自我研发之路,自我品牌创造之路,将财富的金钥匙仅仅攥在自己手中.才是正道。改革教育体制,完善职业培训体系,以全球眼光打造高质量的人才团队。发展高技术含量的装备制造和先进制造业,让中华民族的智慧真正在制造业的价值创造中发光发热,才能打开一条创造力支撑的中国制造之路。 再造产业优势,要抓住技术转型的历史机遇。新技术革命不仅改变了产业生态.更深深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电商、移动互联,这些不仅仅作为新闻和娱乐而存在,更深深地融入了我们的产业世界。将互联网的思维融入制造,将研发变成与客户交流互动的狂欢,将产品推广到客户的心灵深处.这样才能彻底将制造业变成与网络密切相连的财富活动。欧美“再工业化”战略的提出.不乏要将实验室与制造车间融为一炉的战略构思。结合中国现实,融合互联网科技,新技术驱动的制造业必将焕发出勃勃生机。 实业救国曾是先辈的口号,从洋务运动的自强求富,到民国时代的实业先驱,再到改革开放的创业浪潮,实业承载着亿万中国人的希望和梦想。如今,曾经风行世界的中国制造正在洗尽铅华,焕发其蓬勃的创造力,借助新时代的技术火炬,大踏步走向辉煌!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f65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申论题库国家公务员分类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