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的艺术世界,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奇妙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相同时代和地域,或者不同时代和地域的作者与读者,都可以按不同的社会倾向和审美趣味,交换着对社会人生的体验,进行着心的交流。莎士比亚笔下的王子复仇,可以刺激东方的读者去思索世界的罪恶与正义;曹雪芹笔下的

admin2013-04-01  26

问题 精美的艺术世界,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奇妙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相同时代和地域,或者不同时代和地域的作者与读者,都可以按不同的社会倾向和审美趣味,交换着对社会人生的体验,进行着心的交流。莎士比亚笔下的王子复仇,可以刺激东方的读者去思索世界的罪恶与正义;曹雪芹笔下的荣国府的盛衰,可以启迪今世的读者去体会人生的过去与未来。通过精美的艺术品,素不谋面的作者和读者是可以进行思想感情的传递和共鸣的。艺术,这精神世界中的一条流泻千里的大运河,可以沟通江、湖、海,可以沟通古、今、来。
    艺术品的永恒魅力在于它可以使世世代代的欣赏者根据作品的形象和本人的素养,进行层出不穷的审美再创造。能够在艺术天地中,深切地领略那些伟大的心灵的人们,是幸福的。但是,并非人人皆有这种厚福,诚如马克思所说:“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一部《红楼梦》,已经流传了200余年。200年来,不同身份、不同眼光的读者对这部巨著发表了或是正确,或是隔膜,或是荒谬的五花八门的意见。当人们尚未掌握现代的科学的文学观念的时候,情形确实如同鲁迅所描述的那样:“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在这段话的后面加了一串省略号,这就意味着这些话既没有把以往的种种意见囊括无遗更无法穷尽今后将会大量出现的新的见解。
    正因为一部艺术杰作产生之后,往往存在着这种读者与作者之间、读者与读者之间的矛盾,所以我国古代颇为重视高明的艺术欣赏,把它说成是知心、赏音、解味。刘勰的《文心雕龙》专设一章论述文学的鉴赏和批评,题为“知音”,一开头就感叹不已:“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中外艺术家皆期望知音的出现。法国雕塑家罗丹把艺术比作竖琴,通过琴弦的拨动引起世人的共鸣。我国人民更是把艺术创造者和艺术欣赏者这种声气相求、心心相印的关系,想象化和理想化为传颂千古的“高山流水”的故事。春秋时代的晋国上大夫伯牙学琴年不成,跋涉千里,到东海蓬莱,闻海水澎湃、群鸟悲呜之声,心有所感,乃,援琴而歌,自此琴艺大进。但是,艺术家的创造主要不是为了和自然交流心绪,而是要和人交流心绪,他们需要他人理解,需要他人分享愉快,需要他人与他们同哭同笑,同爱同憎,同思同慕。因此,当伯牙遇到钟子期的时候,他用琴弦表达对高山的思念,子期赞道:“美哉洋洋乎,大人之意,在高山也。”他用琴弦表达对流水的赞美,子期又赞道:“美哉汤汤乎,志在流水。”他把这种知心之言,当成自己艺术创造的极好的报偿和满足,遂与子期结为异姓兄弟,到子期逝世之时,便碎瑶琴于他的祭案之上,流露出一种“斯人不重见,将老失知音”的难以慰藉的伤痛,难以平息的怅惘。音而有知,是艺术家的幸福;音而能知,是欣赏者的幸福。这种幸福的创造、再造和转让,构成了艺术世界的心的交流。
文中“他们需要他人理解,需要他人分享愉快,需要他人与他们同哭同笑,同爱同憎,同思同慕”这句话中“他们”与“他人”分别指代的是谁?“他们”与“他人”之间存在着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选项

答案“他们”指代的是艺术创造者(或艺术家);“他人”指代的是艺术欣赏者。“声气相求、心心相印”的关系。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gEcC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