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11层办公楼,无特殊库房,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首层室内外地面高差0.45m,房屋高度39.45m,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建于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其标准层平面和剖面如图6-50所示。初步计算已知:首

admin2014-10-31  48

问题 某11层办公楼,无特殊库房,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首层室内外地面高差0.45m,房屋高度39.45m,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建于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其标准层平面和剖面如图6-50所示。初步计算已知:首层楼面永久荷载标准值为12 500kN,其余各层楼面永久荷载标准值均为12 000kN。屋面永久荷载标准值为10 500kN;各楼层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均为2500kN,屋面活荷载标准值为650kN;折减后的基本自振周期T1=0.85s。

试问:采用底部剪力法进行方案比较时,结构顶层附加地震作用标准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0.144。

选项 A、2430
B、2460
C、2550
D、2570

答案A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版)5.1.3条
    第1层重力荷载代表值G1=12 500+2500×0.5=13 750kN
    第2~10层重力荷载代表值Gi=12 000+2500×0.5=13 250kN
    第11层重力荷载代表值G11=10 500kN
    结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GE=13 750+13 250×9+10 500=143 500kN
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0.144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式(B.0.1—1),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α×0.85GE=0.144×0.85×143 500=17 564kN
    因工程建于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查表3.3.7—2,得特征周期Tg=0.35s。
    因T1=0.85s>1.4×Tg=1.4×0.35s=0.49s,根据表B.0.1查得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δn=0.08T1+0.07=0.08×0.85+0.07=0.138
    代入式(B.0.1-4)结构顶部的附加地震作用标准值
    △Fn=δnFEk=0.138×17 564=2424kN
    故选A。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gOif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