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的孙子丙因涉嫌抢劫被刑拘。乙托甲设法使丙脱罪,并承诺事成后付其10万元。甲与公安局副局长丁早年认识,但多年未见面。甲托丁对丙作无罪处理,丁不同意,甲便以揭发隐私要挟,丁被迫按甲的要求处理案件。后甲收到乙10万元现金。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

admin2017-03-07  17

问题 乙的孙子丙因涉嫌抢劫被刑拘。乙托甲设法使丙脱罪,并承诺事成后付其10万元。甲与公安局副局长丁早年认识,但多年未见面。甲托丁对丙作无罪处理,丁不同意,甲便以揭发隐私要挟,丁被迫按甲的要求处理案件。后甲收到乙10万元现金。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3年试卷二第2l题)

选项 A、对于“关系密切”应根据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实质进行解释,不能仅从形式上限定为亲朋好友
B、根据A选项的观点,“关系密切”包括具有制约关系的情形,甲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C、丁构成徇私枉法罪,甲构成徇私枉法罪的教唆犯
D、甲的行为同时触犯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徇私枉法罪,应从一重罪论处

答案D

解析 根据《刑法》第388条之1的规定,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行为。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利用该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原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实施前述行为的,也按照本罪定罪处罚。
    一般来说,“关系密切”的人是与国家工作人员或者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具有共同利益关系的人,例如夫妻、子女、秘书等。这些人通常是国家工作人员或者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的亲朋好友。但是,对此不能仅仅从形式上理解。在本案这种特殊情况下。甲虽然不是丁的“亲朋好友”,但其同样能够利用其对丁的影响力(其掌握丁的隐私,能够制约丁,使丁不敢不听从)使丁违法办案,从而为甲的请托人乙谋取不正当利益。因此,甲的行为完全符合本罪的构成要件。故,选项AB正确。   
    丁无疑构成徇私枉法罪。甲胁迫丁实施徇私枉法罪,构成该罪的教唆犯。故,选项C正确。
    甲的行为确实触犯了这两个罪,但是不是“同时触犯”。甲有两个独立的行为——教唆丁徇私枉法、收钱,因此这两个犯罪之间是牵连犯的关系,不是想象竞合犯的关系。故,选项D错误。除了《刑法》第399条以外,其他受贿后又渎职的均需数罪并罚,故,对甲也应当数罪并罚。
    陷阱点拨: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本质是能够影响国家工作人员或者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的人,利用其影响力使得国家工作人员或者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为其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所以,无论利用哪种影响力,只要能够利用其影响力,即有可能构成本罪。
    考生还需注意:受贿而又渎职的、利用影响力受贿而又教唆他人渎职的,都不是想象竞合犯。想象竞合犯只有一个行为。这些都是两个行为。
    很多考生认为教唆的方式不能包括胁迫。这种看法是狭隘的。教唆的方式多种多样,哀求、胁迫均可。只要能够使本来没有犯意的他人产生犯意的方式都是教唆的方式。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jHyy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