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审判原则。

admin2023-02-02  7

问题 刑事审判原则。

选项

答案刑事审判原则是刑事诉讼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它贯穿于刑事审判活动的始终或对刑事审判的主要阶段产生重大影响,对于刑事审判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遵循刑事审判的基本原则,有利于法院正确的适用法律,做出公平正义的判决,也有利于保障当事人的基本权益和获得公正审判的机会。 (一)刑事审判原则的基本内容 1.陪审原则陪审原则是指作为非职业审判人员的陪审员或陪审团体参与法院审判案件的原则。陪审原则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陪审制度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共和国时期,雅典时期有“赫里埃”的机构设置,公元前4世纪对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审判即由501人组成的陪审团来进行审理。到了封建君主专制时期,纠问式的诉讼占据了统治地位,陪审制度由此取消。而后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确立了两种不同形式的陪审方式,以大陆法系国家参审制和英美法系国家的陪审团制为主要代表。前者由专业法官和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共同决定案件的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后者则有一定数量的陪审员组成陪审团参与案件的审判,决定案件的事实问题,专业的法官则决定案件的法律问题,而我国则实行人民陪审员陪审的制度。陪审制度的诉讼价值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一是让人民参与司法,有利于体现司法民主; 二是陪审团给被告人提供了由同他地位同等的人来裁判的机会,有利于保护人权和维护社会公正; 三是在审判过程中充分体现民意,使得诉讼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引进社区价值和实现社会秩序; 四是引进民间智慧,弥补法官在知识和经验上的不足。 2.直接、言辞原则这项原则包含了直接审理原则和言词审理原则,要求诉讼各方应亲自出席法庭审判,法官的裁判不能以书面的卷宗材料为依据,应建立在法庭口头调查辩论的基础上。直接原则又可分为在场原则和直接采证原则,在场意指法官、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都必须出庭参加诉讼;直接采证原则是指法官必须亲自参与法庭审判和调查,亲自了解案件事实和经过,强调法官的亲历性。言词原则是指法庭审判应以言词陈述的方式进行,控辩双方在法庭上有充分陈述事实和理由的权利,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而法官也必须以口头的方式发问,询问证人和做出宣判。体现了证据的原始性的要求。英美法系国家奉行当事人主义,在刑事审判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体现直接、言词审判原则的要求。大陆法系国家奉行职权主义,直接言词原则在审判的过程中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我国也正是如此,在刑事审判过程中,法官主导整个刑事诉讼的过程,被告人则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 3.集中审理原则法庭对刑事案件的审判活动,应当持续不间断的进行,直至做出裁判为止。 该项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审理时间的集中性,法官不得拖延案件也不得不适当的中断案件的审理; 二是审理主体的集中性,审判的主体不得中途无故更换; 三是审理方式的集中性,必须在公开的法庭上并有当事人参加的情况下审理案件。集中审理原则有利于案件迅速公正的得到审判,有利于防止法庭审判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徇私枉法,滥用职权的情况。程序的公正才能保证实体的公平正义,不论是将程序作为实现刑法的工具抑或是其具有自身独立的价值,保障程序的正确实施都有利于正义的审判结果的出现。 4.辩论原则刑事案件的审判过程中,起诉方和被告方应当以公开的、口头的方式进行充分的对抗性的辩论,未经充分的辩论,不得进行裁判。这一原则有两项基本要求:一是确立听取陈述原则,即法官应该充分听取控辩双方的陈述;二是保证辩护帮助,即保证被告人获得辩护人帮助辩护的权利。辩护原则的充分体现了对被告人权利保护的目的,作为在刑事诉讼中被追诉的对象,受着强大的国家强制力的约束和压制,很多时候,被告人都处于弱势的地位。辩护原则保证被告人能获得有效辩护从而充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5.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检察机关为被告人利益而提起程序救济时,禁止做出对被告人不利的变更。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是大陆法系国家普遍规定的一现原则,目的在于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被告人的利益。在英美法系国家,与之相似的便是禁止双重危险的原则。这一原则有利于刑事判决的稳定性,也有利于被告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维护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 (二)刑事审判原则对我国审判实践的意义 (1)审判原则指导刑事审判活动和审判过程,作为一种抽象的原则,虽然没有具体适用,但是却是渗透到了审判活动的方方面面,有利于法官依法适用法律规则,从而做出正确公正的判决。 (2)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能够受到刑事审判原则的保护,使其能够获得公正的审判和发生冤假错案时,寻求救济的机会。赋予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充分的自我辩护、自我救济的机会,有利于其自身权利的维护。 (3)审判原则的正确实施,能够强化庭审的对抗性,从而促进程序公正和增大发现实体真实的机会。使刑事审判过程从形式化走向实质化,提升法院判决的权威和民众对判决的信任和认可。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joPD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