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为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编写一篇教学设计。

admin2016-09-05  23

问题 请为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编写一篇教学设计。

选项

答案《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和发展水平。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培养观察历史文物图、搜集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历史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情感上感受远古祖先的勤劳智慧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贡献。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2)教师与学生共同搜集河姆渡人、半坡人生产生活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并将所搜集的资料在墙报“历史园地”中展示,资源共享。 教学过程 (小游戏) (1)教师指定两名学生手举北京人代表队、山顶洞人代表队的牌子入场。 (2)将写有北京人、山顶洞人有关生产和生活内容的卡片分发给14名学生。 (3)1 4名学生根据卡片所给内容,在1分钟内找到自己的队伍并亮出卡片。 (4)学生评判正误并找出两个代表队中卡片内容相近的队员(两队中相近的内容有采集和捕猎),其余队员退场。 (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师: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相比,有了很多进步。但是这个进步经过了几十万年的演变。远古人类前进的脚步是多么艰难啊,尤其是在生产活动中,从采集到采集,从捕猎还是到捕猎。几十万年无限的采集和捕猎有可能带来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生态破坏、资源短缺、没有食物来源、人们居无定所、引发战争等)。 师:如果真的像同学们所想象的那样,那是多么悲惨啊!人类的这种悲剧可以避免吗? 学生讨论(人类应学会自己种植和饲养)。 师:同学们的主意真是太好了,请大家翻开课本第2课一一《原始的农耕生活》。课文的导读部分是个美丽的传说,传说中有没有科学的东西? 学生讨论(人类发现植物的种子落地、发芽、生长、成熟、从而人工种植)。 师:据最新的考古发现,我国早在8000~7000年前,人们就学会了种植,有了原始的农耕。 第2课给我们推出了约7000—5000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三个典型的代 表。黄河流域的代表是半坡遗址和大汶口遗址。长江流域的代表是河姆渡遗址。 下面我们搞一个小活动,活动的主题是——穿越时空隧道,走进远古家园(板书)。我们从三个典型的原始农耕遗址中选出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根据大量的考古发现,想象这些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现在大家分成三组,第一组扮演半坡人,第二组扮演河姆渡人,第三组当评委。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并且把你想象中的半坡人、河姆渡人生活的图景用语言、动作、图片等方式展示出来。希望每一组都有精彩的表现。准备15分钟。 (学生分组准备) 师:好,时间到,大家准备好了吗?现在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走进远古家园。 掌声有请河姆渡居民表演。(掌声) (河姆渡居民相继发言和表演) 学生A:我们河姆渡村坐落在美丽的东海之滨,气候温和,有充足的水源,很适合种植水稻。我们大量地种植水稻,同世界其他种植水稻的国家相比,早了3000—5000年。 学生B:我们还发明了蒸饭的蒸笼。(展示图片)蒸笼是陶土烧制的。蒸笼有三层,最底下一层烧火,中间一次装水,最上一层是陶盆,盆底有很多小孔,利用蒸汽把饭蒸熟。这样做出的饭又香、又软,而且还有营养、好消化。(掌声) 学生C:我们用木头和茅草盖房子,(展示图片)我们的房子有两层楼,楼上住人,楼下养牲畜。干栏式的结构,又通风又防潮,算得上是小洋楼了。(掌声)听说六七千年后,江南有些地方还有类似我们这样的干栏式吊楼呢!(掌声) 学生D:请看我们耕地的工具——耒耜。耜有石头磨制的,也有骨制的,骨制的耜是用动物的肩胛骨装上木柄做成的,很轻便,再装上脚踏(耒)就更轻便了。(做手握骨耜脚踏耒的动作)用轻便的工具耕地,可以提高效率,增加粮食产量。 学生E:我们会挖掘水井,解决用水问题。我们为水井也盖了一个遮雨棚,不让雨水落到井里。我为我们的聪明感到自豪!(掌声) 学生F:由于有了打井的技术,我们不一定要住在河边。可以搬到离河更远的地方居住。 就算河水泛滥也淹没不了我们的家。(掌声) 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赞扬) 师:现在请半坡居民展示自己的风采。 (半坡居民相继发言和表演) 学生A:我们半坡人比河姆渡人年轻1000多岁。社会是向前发展的,所以我们过着比河姆渡人更进步的生活。就说我们的食物吧,除了主食粟(小米饭)以外,副食还有鱼、肉、白菜、芥菜等。有这样的美味大餐,有谁不爱这个可爱的家园呢?(掌声) 学生B:我们普遍用磨光的石器开垦土地和收割庄稼,这种工具更加锋利,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 学生C:我们把野生的狗尾巴草经过人工培植而变成粟。这是我们半坡人的重大发明。 遗憾的是当时不可能申请专利。(掌声) 学生D:我们追求生活的美和艺术。(出示图片)请看这些生活用具:陶盆、陶罐、陶瓶,红色的底色上画着人或者各种动物的图案,色彩艳丽,被称作彩陶。 学生E:我们会纺线、织布、制表裳。我们正在告别蒙昧,走进文明时代。 学生F:我们的房子很大,全家族的人都在里面生活,可热闹了。房子里还有许多小间,是家族成员的住处。房子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里面有灶坑,既可做饭又可取暖,冬暖夏凉。 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 请评委点评。 学生A:河姆渡人和半坡人虽然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一个在南方,一个在北方。但是他们都能够从通过采集、捕猎无限地向大自然索取,发展到合理利用自然,学会种植庄稼、饲养家畜,开始了原始农业的生产方式,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学生B:河姆渡人和半坡人都适应环境,建筑有自己特色的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 学生C:河姆渡人种水稻,半坡人种植粟也是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来选择的,这既是利用自然也是顺应自然,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掌声) 学生D:两地原始居民都普遍地制作和使用磨制的石器、陶器。河姆渡人更是利用南方土壤松软的特点使用更轻便的骨耜。半坡人制作的陶器更具有艺术的魅力。(掌声) 师:今天的活动开展得很好,每个小组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同学们的想象力和表演能力真的令老师惊叹不已。数千年前的地质地貌和自然环境也许和现在有所不同,当时人们是怎样生活的,没有史书记载。但是大量的考古发现和研究表明原始的种植给人们带来了定居的生活。磨制的石器提高了生产力。生产力提高了,粮食产量就提高了。家畜的饲养丰富了人们的食物来源,动物蛋白质改善了人们的身体素质。贮存粮食需要陶罐,煮食物需要炊具,陶器诞生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才有条件去追求精神生活。因此,原始的农耕文化也伴随着原始的农业出现了。同学们的想象既合理又丰富。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无论是长江流域还是黄河流域的农耕文明,都是一幅幅美丽的、智慧的画卷。中华文明的摇篮是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智慧和双手编织的。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lHxv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