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 1.改革开放后,中国在政治、经济制度上发生了巨大变迁。为适应变化了的中国社会的需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分别于1982、1988、1992和1998年进行了四次较大规模的政府改革,事实上直到现在还在继续努力。综观各国政府改革的实践

admin2013-09-15  44

问题 给定资料
    1.改革开放后,中国在政治、经济制度上发生了巨大变迁。为适应变化了的中国社会的需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分别于1982、1988、1992和1998年进行了四次较大规模的政府改革,事实上直到现在还在继续努力。综观各国政府改革的实践,最终都选择了服务职能,实现了由过去重管理控制轻服务、“以政府为中心”到“以满足人民的需求为中心”的转变,服务行政作为一种新兴的政府行政理念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大趋势。服务成为21世纪政府行政管理的本质,服务精神是21世纪政府行政的灵魂,其原因在于服务本身与政府行政管理密不可分,二者血脉相连。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离不开国际公共行政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殊性,更离不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建设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提供充足优质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现代政府。改革开放30年来,作为我国市场经济最发达和改革开放最前沿的省份之一,江苏省政府经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摸着石头过河”型职能转变、十四大以来的“市场经济体制取向”型职能转变、十六大以来的“科学发展观引领”型职能转变三大阶段,并取得了较大成效,推动了江苏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民营经济的高度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江苏从一个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农业省,发展成为比较发达、率先富裕起来的工业大省。早在80年代,省政府就颁发了《关于发展城镇街道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规定》,允许个人合办城镇街道集体企业,允许个体进行经营;1997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意见》;2004年又出台《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改善企业发展环境的规定》,以进一步落实企业支持政策、服务企业创新和发展。近年来,江苏省加快进行与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变相关的体制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将政府角色逐渐调整为以引导和服务为主的间接管理。并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幅削减和调整审批事项,创新审批方式,推进依法审批。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清理和规范行政许可项目的通知》,对全省各行政许可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和规范。
    江苏省大力建设企业服务平台,同时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在硬环境建设方面,江苏加大了苏北地区交通建设、提出建设生态环境省的发展理念,以缓解能源、交通、水资源和土地方面的“瓶颈”问题,改善生态环境,推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在软环境建设方面。江苏采取服务和监管并举的策略。一方面,省委省政府出台《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等系列文件,加快构筑公共科技基础平台和行业、区域创新平台。另一方面,政府依法对市场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以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建设诚信社会。
    在就业与再就业援助方面,通过各项政策优惠措施,使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从2004年末的4.1%下降至2010年末的3.27%:在社会保障方面,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乡镇企业职工全面纳入基本养老金覆盖范围,建立健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相衔接的大社保体系;在医疗卫生事业方面,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和疾病防御体系。城乡联动、协调发展的“六位一体”的城乡卫生服务框架已基本建立,89%的农村居民已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基础教育方面,发展农村教育和职业教育,已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免学杂费。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的调研结果显示,2010年全年江苏省共发生行政诉讼案件3898件,其中政府机关败诉404件(不含撤诉或其它方式协商解决),败诉率10.38%,虽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98%),但高于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市和江苏省(8%左右)。2010年IMD的评价结果也显示江苏省“商业立法”子类指标排名偏低,“政府管制是否抑止了企业竞争力”、“政策不稳定性的风险”和“政府政策导向的连续性”三个具体指标的得分均较偏低(分别为4.59、4.90和4.24,满分10分)。由此可见,当前江苏各级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在履行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服务意识和依法行政观念淡薄,由此引发涉及各级行政机关的行政诉讼案件,对江苏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和服务型政府带来不利影响。
    从现实上来看,江苏省政府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的服务职能仍不健全,导致江苏在中小企业融资、人才和技术创新、环境保护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江苏省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如南通市近年来出现的企业大量外迁、人力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以及经济增速连年放缓、城市竞争力排名下滑等问题,正是与市政府过度追求“无为而治”,经济服务职能不健全密切相关。
    江苏省虽然是国内城乡、区域发展最为均衡的省份之一,但政府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偏窄,导致内部问题依然较为突出。统计结果显示,在教育领域,资源越来越向城市集中,2006年,江苏普通初中生均教育城乡投入分别为7391.9元、5632.6元,相差1759.3元;普通小学生均教育城乡投入分别为5091.9元、4133.3元,相差958.6元。在医疗卫生事业领域,至2006年,江苏仍有50.2%的村没有设立专门的卫生室,48.8%的村缺乏有行医资格证书的医生。在生产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领域.2006年,高达63.9%的村在农田水利建设投资资金上没有任何来源,21.2%的村没有配备农技员,仅有1/3的村举办过农业技术讲座。在生活类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领域,2006年末全省还有近600个自然村不通电,5500多个自然村不通电话,14000多个自然村不通公路。此外,农村地区的最低生活保障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保障水平仍然较低。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江苏省应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先发优势,及政府职能转变的已有基础和经验。在政府服务绩效评估、公共服务投入、服务供给模式和服务法治化等领域,继续完善政府的经济、社会服务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2.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伴随经济体制改革在上层建筑领域进行的一场重大改革,是政府行政方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而进行的一场变革。对于促进政府行政观念更新转变、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行政管理制度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2011年11月14日,国务院召开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环节,一定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进一步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温家宝指出,包括行政审批制度在内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还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行政审批设定管理不严,监督机制还不健全。要推动我国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全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3.本来很简单的事项,但往往弄得很复杂,环节过多,手续繁琐,时限过长。一个项目,要经过七、八个月的时间,甚至一年也办不完审批。办个批发市场,要经过60多道手续,搞出租车营运,也要经过20多道门坎。即使一个部门内,也得盖几个章,需要一个处室一个处室地做工作,使申请人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浪费在申办许可之中,大好的商机被无休止的程序所断送。
    投资者准备兴建一个百万元的投资项目,工程尚未开工。交纳各种审批费用就用了十多万元。合法的审批要钱。不合法的审批更要钱。只要有钱,非法的行为也可获得审批。正像有的人批评的那样,“不给好处不许可。给了好处乱许可”。在一些地方,有没有人情关系,上不上“货”,审批速度和效果大不一样。上“货”则快。不上“货”则慢。个别行政机关和领导干部,把审批作为生财之道,规划区内不该建的建筑,他们也敢答应,不该减免的土地出让金他们也敢给减免。结果。规划布局被打乱,国有资产流失,审批者个人却往往从中捞取了钱财。
    安徽省目前已在省教育厅、科技厅、民政厅等14个政府部门实行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试点,清理规范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2011年,合肥市坚持市场优先和社会自治原则,对现有行政审批的事项名称、设立依据、实施主体、实施程序、前置条件、附加收费等进行了彻底清理,按照合法、合理、效能、责任、监督的原则,该取消的一律取消,该调整的坚决调整,该下放的一律下放,减少和调整审批事项111项,凡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行业组织能够自律管理的,政府就不要设定行政审批。合肥市成为全国省级政府行政审批项目较少的地区之一。
    同时,安徽省着力推进“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即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内设机构集中,该内设机构向省政务服务中心集中:行政审批权向省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授权到位,行政审批事项在省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到位。通过归并整合审批职责,精简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从体制机制上解决了服务窗口“只挂号不看病”的问题,有效推动政府部门将工作中心由过去的重管理、重审批,向重制定政策、重监督检查的实质性转变。对此,安徽省还出台《省直机关部门职责分工协调办法》,理顺部门职责关系。目前,42个省直部门基本完成职权目录编制、流程图绘制工作,基本实现权力清单及运行情况网上公布。明确了“瘦肉精”监管、职业卫生监管、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城镇集体企业资产和财务监管等部门职责分工,健全了部门协调配合机制。
    在实际情况中,办事群众可能因去不了行政服务中心或人在异地,而办理不了相关审批手续。针对该问题,江苏省江阴市着力打造网上审批系统。群众可通过登录该系统下载表格、填写申报材料、在线提交申报,中心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远程审批系统受理、审批,申报用户则在规定的时间内携带相关材料原件到中心,经核对后,当场办结审批事项。目前,共有24个部门186个项目的300余张表格可以实现网上下载,40多个审批项目可完成网上申报和初审,网上审批申报每月可达1000余件。
    4.2010年2月11日,郫县犀浦镇,成都市车管所。从北京来成都定居的市民郭先生和他的爱人开着新买的丰田,到这里给爱车办牌上户。看着车管所外长长的车龙,想着万一这里办事效率不高……郭先生的爱人犯难了:“要不咱找人代办算了?”
    两人决定去找“托儿”。可转悠了一圈,夫妇俩却没找到一个“托儿”。车管所附近一家修车店的师傅为他们解了心中的疑惑:早没这些不正规的“托儿”啦!你们不用担心,自己去办,很快!
    两人将信将疑地开车进了车管所。工作人员热情地引导;窗口服务人员耐心地为他们详细介绍新车上户程序:广播里循环发布的信息……让郭先生夫妇倍感舒心。
    “效率很高,服务水平也很不错。”给爱车上完户的郭先生事后感慨万千地说出了他的三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外界传说的车管所服务效率不高、窗口态度不好的传言完全是错误的;二是没想到成都车管所规范精简优化的服务流程如此现代、如此快速:三是没想到车管所的服务人员服务如此热情、周到、细致。这不仅是郭先生这个新市民的真实感受,也是很多成都市民和企业家的真实体验。而车管所,则仅仅是成都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中一个被微缩了的窗口。
    5.全能政府曾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巩固,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进行起了巨大作用。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随着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应由阶级斗争转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这一政治体制实际上已日益显露出它的弊端。
    全能政府是职能全面、效率低下的政府。政府职能,通俗的说,是指政府应当做什么和怎样做。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期,政府的职能非常广泛,既包括政治管理也包括经济管理,既包括思想管理也包括文化管理,既包括公共事务也涉指私人领域,既使用宏观的指导计划手段对经济进行调控,也运用行政指令性计划对企业微观管理等等。一句话,全能政府职能无所不包,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企业、事业、社会单位,让他们真正按民主集中制自主处理,本来可以很好办,但是统统拿到党政机关,拿到中央部门来就很难办。谁也没有这样的神通,能够办这么繁重而生疏的事情。这也造成了政府人员臃肿,许多人员不称职、不负责,工作缺乏精力、知识和效率。
    权力过分集中容易滋生官僚主义的政府。在我国的行政体制中,官僚主义现象是人所共知、有目共睹的,其严重的后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同时,全能政府容易导致社会的法制不健全。因为缺少严格的自上而下的行政法规和个人负责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责、权不明确以及缺乏与之相联系的奖惩制度,以至于事无大小往往无章可循,无法可依,遇责任互相推诿,遇权利互相争夺,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在全能政府下,领导者的个人意志常常超然于市场机制和经济规律之上,政府行为严重限制经济自由,严重地侵害个人财产权乃至生命权,以至整个经济活动缺乏活力和动力。
    全能政府有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这些缺陷决定了其行动的有效范围,超越了相宜的范围,就可能出现政府失灵的状况。实践证明,全能政府与市场经济是格格不入的。中国的道家哲学倡导: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这恰恰是市场经济对政府行为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只能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政府。
    6.政府管理,应从“全能”到“有限”。有限政府是与全能政府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所谓有限政府,是指权力、职能、规模和行为方式都受到宪法和法律的明文限制,并接受社会监督和制约的政府。与全能政府不同,有限政府严格界定自己权力的范围,它不是什么事情都要管,眉毛胡子一把抓:它尽量避免干涉私人事务,充分尊重人的自由、权利,以人为本,尽量避免直接干预经济行为,充分尊重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的政府。
    有限政府是服务型的而不是统治型的。有限政府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是保护经济自由、保护财产权、保卫安全和平。政府的行为只能发生在公共领域,而不发生在私人领域,政府不必、也不能代替个人处理私人事务。政府权力不是无所不包的,而是有所取舍、有所限定、有所制约、有所侧重的,是有些事情能做有些事情不能做的政府。
    政府是不能直接创造财富的,职能全、权力大,政府就大,官员就多,赋税就增加,社会负担就加重。所以为了减轻社会的负担,为了减低人民的税收,为了防范公共权力的异化,小政府、低赋税呼之而出。有限政府的行为是受制于宪法和法律的法治政府。当然,有限政府还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变革的政府。有限政府是市场经济的呼唤,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的必然的要求。
    但是,当我们在对全能政府大加鞭挞、口诛笔伐之时,当我们在对市场体制不遗余力、极尽赞美之时,我们的想法和思维在坚持对私人事务美德的强调下是否走向了其逻辑的极端?
    541天!这是比利时创造的连续没有政府的世界纪录。自从2010年6月份比利时大选以来,法语区和荷语区两大阵营争执不休,比利时新政府一直难产。虽然“没有政府”,18个月来,比利时没有发生任何社会动荡。“没有政府”而能保持社会稳定、主要得益于三大因素:一是比利时的四层政府组织结构。虽然联邦层面没有政府,但各大区、省和市镇基层依然有政府。二是稳定的公务员体系。不管政府如何轮替,核心的公务员队伍始终保持稳定。三是文化因素。比利时人对社会秩序的尊重和对职责的承担令人难忘,成为社会稳定的基础和保障,也使各个部门在特殊时期能比较顺畅地运转。
面对久拖不决的政治僵局,比利时一些城市说荷兰语和说法语的大学生在2011年1月17日举行集会或游行呼吁国家团结。在首都布鲁塞尔,2000名至3000名大学生在司法宫前集会,用分发共吃比利时特产炸薯条和喝啤酒的方式呼吁国家团结。在新鲁汶、列日、安特卫普和鲁汶,也有人数不等的大学生参加集会和上街游行。还有比利时人以裸体方式抗议政客导致国家处于无政府状态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当前世界形式下,“有政府”无论如何要比“无政府”好。“看守政府”毕竟只负责“看摊子”,不能在经济发展战略、预算等重大问题上决策。
在当代,我们面对着日益增长的人口、技术和工业组织上的更加复杂化、为稀有资源更加紧张的争夺、环境污染的威胁、全球性的权力平衡的转变以及时常出现的爆发核战争可能的噩梦,自由放任行吗?我们能不接受关于给国家更多的权力的思考吗?期望自由放任现象的再现难道不是把头埋在沙子里面而不正视现实吗?自由放任无疑是一种乌托邦的想法!
    与一般的制度安排相比,政府具有强制性和普遍性的特点。它可以名正言顺地以各个利益代表的身份,采取多种办法包括在必要的时候合法地使用外在强制的手段来使公共事物在完成过程中涉及到的私人成本和收益对称,保证完成公共事物所需要的充分的私人激励。因此。我们说,政府是必需的,无政府主义是谬误!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对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监管还十分薄弱,规范市场秩序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为此,必须建立现代市场监管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建立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新秩序。其次,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严格执法,从严治政,采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打击各种违法乱纪、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再次,在实施政企分开改革的同时,要建立独立的监管委员会,将政府决策职能与监管职能分开,以加强对权力的监督。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政府垄断一切。宏观、微观一把抓的弊病暴露得更加充分。今后,政府应该减少对经济主体的直接管理,更多地运用间接调控手段,以更灵活多样、更讲究效益的方式进行宏观调控。凡是企业和个人能够做好的事情,政府就不插手。凡是市场能够优化资源配置的领域,政府尽力为其创造有利条件。只有在不仅需要而且能够做好时,政府才进行干预,实现政府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转变。
    这样的职能要求政府必须适时实现角色的转变,转变为面向公众的服务型政府。同时,《行政许可法》的颁布,为政府的行政许可权力设定了法律的边界,以此确立“有限政府”观念,是对过去“全能政府”、“无政府”观念的矫正,这样既可以防止行政机关滥用公权力,过多介入本应由公民个人、市场机制或中介组织自己管理的事情,又可以为政府减负,督促政府把该管的事情管好。
“有人说,政府管得越多越好;也有人说政府管得越少越好”。请结合给定资料,针对这两种观点。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鲜明,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字数800—1000字。

选项

答案 转变政府职能要辩证看待“弱化”与“强化” 近几年,但凡有轰动效应的社会事件,都和政府有着密切关联,评论之声潮水般地漫进现实社会,也浸润着、改变着现实社会。嘈杂的声音之下,有冷静的观察,也有无意识的围观;有务实的分析,也有狂躁的诘问;有理性的思考,也有极端情绪的宣泄。面对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管理的日趋复杂,有人说,政府管得越多越好,也有人反其道而论之,强调政府管得越少越好。 政府管得越多越好,意味着没有节制的去强化政府责任,政府就会变成“全能选手”。哪里能赚钱,哪些行业能赚钱,政府比企业更明白。社会上哪些商品过剩,哪些商品缺乏,哪些商品最受消费者欢迎,哪种商品即将被淘汰,政府比市场最清楚。政府会变得比企业高明,会变得比市场高明。政府对什么都能预知,都能计划,都能调节,服务范围就会无限的放大,需要的行政人员也会无限的放大。最终,职能全面只会导致效率低下,机构浮肿,人浮于事,“全能”变得“无能”。 政府管得越少越好,意味着没有原则的去弱化政府职能,政府就会变成“守夜人”。在政府领域,干部可以放松政德的约束,背离清廉为民的要求。于是,腐败分子可以有理由为了经济的发展,去接受权钱色的诱惑,理直气壮地贪污受贿。在商业领域,商人可以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用卑鄙的手段去欺骗消费者,利欲熏心。于是,“地沟油”、“瘦肉精”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变成社会的常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只是少数有良知人的奢望。于是,社会恶性发展成了再正常不过的发展模式,至此,政府失去了有效进行社会管理的地位。 全面辩证地认识政府职能转化是重要的。一定要破除和纠正一味弱化政府职能的简单片面的认识,一方面,要果敢坚决地减少和弱化不适应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府职能,另一方面,同样要果敢坚决地健全和强化适应和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政府管理职能。 因此,转变政府职能要实现政府管理由微观把控转向宏观调控,从“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面对发展的市场经济和复杂的社会结构,有的职能要弱化,有的职能要强化,不能简单的笼而统之,更不能形成政府职能越弱越好的思维定式。一个弱化,一个强化是同等重要的,齐头并举,彼此呼应,不能顾此失彼、厚此薄彼,忽视和偏废了一方。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n5ye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