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公务员
1960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目的是( )。
1960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目的是( )。
admin
2013-11-04
23
问题
1960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目的是( )。
选项
A、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B、完成三大改造任务
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落实农业生产责任制
答案
A
解析
中国自1959年开始,由于“左”倾错误、自然灾害,加之苏联政府撕毁合同,致使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1960年为了改善“大跃进”以及人民公社化带来的困难,国家针对国民经济制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故本题选A。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oDcl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文化综合(专科类)题库政法干警招录考试分类
0
文化综合(专科类)
政法干警招录考试
相关试题推荐
生物学研究发现,成群的蚂蚁中,大部分蚂蚁很勤劳,寻找、搬运食物争先恐后,少数蚂蚁却东张西望不干活。当食物来源断绝或蚁窝被破坏时,那些勤快的蚂蚁一筹莫展。“懒蚂蚁”则“挺身而出”,带领众伙伴向它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这就是所谓的懒蚂蚁效应。根据上述定义
某企业原有职工110人,其中技术人员是非技术人员的10倍,今年招聘后,两类人员的人数之比未变,且现有职工中技术人员比非技术人员多153人。问今年新招非技术人员多少人?
有人认为“意象”是一个外来词,是英文“image”的译文,并把它和20世纪初的英美意象派诗歌联系起来。但其实,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固有的概念和词语,并不是外来的东西。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证明“意象”在我国的原生性的是:
现有甲乙两艘船同时出发,同向行驶至某目的地。小明在甲船出发的瞬间开始从船头走向船尾,他出发时,甲、乙船头与目的地距离相等;当他走到船尾时,两船船尾与目的地距离相等。由此推论以下可能正确的是:①乙船比甲船长,行驶速度比甲船快②甲船比乙船短
索尔仁尼琴的终极关怀,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_______,他们共同勾勒出俄罗斯文学的近现代_______。在某种意义上,索氏就是两位先贤的_______:不仅同样叙写反抗黑暗和寻找光明的先知话语,而且还擅长文学叙事。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
全面推开营改增、加快财税制度改革,用短期财政收入的“减”换取持续发展势能的“增”以增值税分享比例的调整来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这一改革思路蕴含的哲理是:
2011年境外来浙江工作专家25883人次,比2010年增长12.1%,2011年占同期全国总人次的比重为4.9%,比2010年提高0.1个百分点。2010-2011年浙江外商投资企、事业单位聘用的境外专家分别为10526、12023人次。其次
青年人应该掌握三大财富能力:正确运用金钱的能力、处理物质欲望的能力、了解匮乏与金钱极限的能力。这三种能力背后所__________出的,正是对自己负责、独立解决财富问题的能力,这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至关重要。仔细观察那些善于创造财富、积累财富的民族,事实上
如果你被录用为一名政法干警,你对新工作有何长短计划?
习近平同志在一次讲话中提到了现在人才学中的“蓄电池理论”,“认为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的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随机试题
银行卡卡基支付工具包括()。
触诊胸部皮下气肿的部位,可出现()
A.胸胁胀闷窜痛,胁下痞块,刺痛拒按,妇女闭经,舌紫暗或紫斑,脉涩B.面色暗晦,身倦乏力,刺痛拒按不移,舌淡暗或有紫斑,脉沉涩C.头晕目眩,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萎黄,心悸失眠,舌淡而嫩,脉细弱D.面色无华,倦怠乏力,崩漏,舌淡脉细弱E.面色苍白
该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在生产线的最后增设一个技术班组,专门解决质量问题,这种行为属于:()。人事经理试图通过改变工作方式和扩大工作范围来提高工人的兴趣,这种方式属于双因素理论中的()。
采用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施工项目总体管理和目标控制的责任是由()承担的。
某票据保证记载于汇票的正面,则下列票据当事人中,由保证人担保的被保证人有()。
舒茨的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认为人有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不包括()
《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居民委员会成员应当由居住地区()有选举权的选民选举产生。
在窗体上画一个文本框和—个图片框,然后编写如下两个事件过程:PrivateSubForm_Click()Text1.Text="VB程序设计"EndSubPrivateSubTextlChange()Pi
WhichofthefollowingitalicizedphrasesisINCORRECT?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