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公务员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11-115题 2008年全年A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29.45元,增长13.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729.05元,增长13.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932.74元,增长17.7%;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443元,增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11-115题 2008年全年A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29.45元,增长13.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729.05元,增长13.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932.74元,增长17.7%;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443元,增
admin
2011-02-17
41
问题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11-115题
2008年全年A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29.45元,增长13.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729.05元,增长13.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932.74元,增长17.7%;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443元,增长12.4%。城镇恩格尔系数为34.0%,农村恩格尔系数为39.6%。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6.9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25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21.94平方米,增加0.73平方米。农村泥草房改造14.7万户,城市和煤矿棚户区改造1300万平方米,林业棚户区改造30万平方米。
从以上材料所给信息中无法得到的推论是( )。
选项
A、2008年全年A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长率持平
B、2008年农村恩格尔系数比城镇的高5.6个百分点
C、2008年城市和煤矿棚户区改造面积与林业棚户区改造面积的比值约为43
D、2008年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比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多22%
答案
D
解析
2008年全年A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长率都是13.7%,A项正确;农村恩格尔系数比城镇的高:39.6-34.0=5.6(个)百分点,B项正确;城市和煤矿棚户区改造面积与林业棚户区改造面积的比值是:1300÷30≈43,C项正确;2008年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比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多:(26.97-21.94)÷21.94×100%≈23%,D项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D。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pfSe777K
0
西藏
行测
地方公务员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81-85题。2008年某市科技活动经费支出305.2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6.7%。按隶属关系分:中央在该市单位224.5亿元,占总计的73.6%;地方属单位80.7亿元,占26.4%。按单位类型分:科研机构159.0
一个国家或区域在任何时期都存在一个经济上的最大收益点。当劳动力超过或者少于这个量时,都会引起收益减少,处于“最大收益点”的人口便是最合适的人口。这是经济学角度的“适度人口”概念。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适度人口概念的是:
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我们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是否得到持续发展。”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
尽管事隔一年,一旦回想起山清水秀的都江堰震后的______,那一个个原本完满而今______的家庭,家乡人民一张张哭泣后却依然坚毅乐观的面孔,内心总是隐隐作痛。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某环卫所积极推行城市垃圾分类回收管理,他们在A社区放置了一些有分类标识的垃圾回收箱,结果却发现仍然有许多居民并没有将生活垃圾分类放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不可能的是()。
A、 B、 C、 D、 C将原数列反约分:由此可知下一项分平应为30+9=39,分母应为28+13=41,即。故答案为C。
已知盐水若干克,第一次加入一定量的水后,盐水浓度为3%;第二次加入同样多的水后,浓度变为2%,那么第三次加入同样多的水后盐水的浓度为()。
刑讯逼供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根据定义,下列不构成刑讯逼供罪的是()。
行人甲与乙因自行车相撞发生争吵,甲朝乙胸部猛击一拳,乙倒地,因反射性心跳停止而死亡。甲的行为构成()。
随机试题
下列选项中,不是影响全冠固位因素的是
患者,女性,60岁。心悸、多汗、消瘦2年,症状加重伴咽痛、发热1周,恶心、呕吐、腹泻1天。查体:T40.2℃,P180次/分,大汗淋漓,甲状腺弥漫性Ⅱ度肿大,可闻及血管杂音。不适当的处理措施是
关于违约责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关于区域风险,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上位学习
华裔科学家高锟获得200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其取得突破性成果的研究领域是()。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的对象可分为艺术作品、()和周围环境中的美好事物三大类。
类似行为是指在他人和团体的影响下而表现出的、与他人和团体的要求期望相一致的行为。一般来说,类似行为的出现基于三种原因:一是人们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的需要而遵守共同的社交规范;二是相似文化背景和社会化过程对人的行为塑造;三是人际交往中双方心理的相互影响。根
(清华大学2007年试题)Seariseasaconsequenceofglobalwarmingwouldimmediatelythreatenthatlargefractionoftheglobeliving
【B1】【B4】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