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一物二卖”行为的法律效力。

admin2022-05-12  44

问题 简述“一物二卖”行为的法律效力。

选项

答案分析“一物二卖”行为的法律效力,应采用“区分原则”或“区分主义”分别判断买卖合同的效力和物权变动的效力。 把一个涉及支配权(主要是物权)变动的交易从概念到法律根据区分为支配权和请求权的立法模式,就是“区分原则”或者“区分主义”的立法模式。这种立法模式的特点在于: (1)从权利性质的角度,把民法上的权利区分为支配权利请求权以及物权和债权。 (2)从权利变动的角度,把它们区分为物权变动和债权变动。 (3)从法律行为的角度,将权利变动的根据区分为处分行为和负担行为。 债权行为与物权行为的关系反映的正是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的关系。负担行为也就是债权行为,它是指发生债法上给付义务效果的财产行为,亦即使一方或者双方负担债务的行为。处分行为是指直接发生支配性财产权设定以及一切财产权变更或者消灭效果的行为。物权行为就是直接发生物权设定、移转或者消灭效果的处分行为。负担行为不以公示原则为生效要件,而处分行为必须以公示原则为生效要件。 因此,买卖合同的成立不以不动产登记和动产的交付为必要条件。这是因为,买卖合同只是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约束力,这种约束力表现为请求权、债权的效力。而物权的变动,则必须有所有权转移的行为,即存在不动产登记、动产交付以及其他可以产生“公示”效果的现象作为表征。因为所有权的转移是一种处分行为,具有“对世性”、“排他性”,所有权被一个特定的人取得时,肯定将不能被其他人取得。因此,为保护社会的交易安全,必须将所有权转移的事实向社会予以展示,以达到保护其他有可能参与这一交易的人的利益的目的。 故在“一物二卖”的情形下,只要买卖合同的当事人均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合同内容没有违法情事,且合同形式符合法律的有关规定,则两个买卖合同均成立;如果它们都已届至履行期,则两个买卖合同都可能生效。不能实际履行买卖合同的出卖人将承担违约责任。而物权是否发生变动,则必须考察是否存在物权行为:若存在,则按照物权行为的要求接受动产的交付或完成不动产的登记的买受人依法取得物权,另一买受人显然只能要求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而不能取得对物的支配权;若出卖人未向买受人中任何一人交付出卖物或履行不动产的物权变更登记手续,则出卖人依然保有物权,出卖人应向何方买受人承担违约责任,取决于他最终将出卖物的物权转移给哪一方,未获得物权的买受人有权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qT9y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