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自考
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0/2/52)
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0/2/52)
admin
2021-01-02
37
问题
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0/2/52)
选项
A、甲在车间工作时,不小心使一根铁钻刺入乙的心脏,甲没有立即将乙送往医院而是逃往外地。医院证明,即使将乙送往医院,乙也不可能得到救治。甲不送乙就医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
B、甲盗伐树木时砸中他人,明知不立即救治将致人死亡,仍有意不救。甲不救助伤者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
C、甲带邻居小孩出门,小孩失足跌入粪塘,甲嫌脏不愿施救,就大声呼救,待乙闻声赶来救出小孩时,小孩死亡。甲不及时救助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
D、甲乱扔烟头导致所看仓库起火,能够扑救而不救,迅速逃离现场,导致火势蔓延财产损失巨大。甲不扑救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
答案
B,C,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先前的作为行为创设风险,不救助行为能否“独立成立不作为行为(不作为犯)”。一看因果关系,二看能否合并评价。先看结果可否归因于不救助(因果关系),再看二行为性质是否相同、是否持续行为、结果是否包容。
选项A,先前行为铁钻刺人是在过失支配下的作为行为,创设风险;后行为不救助是在故意支配下的不作为行为。一看因果关系。救了也不能活,死亡结果与不救助行为之间不具有条件关系和因果关系,不符合构成不作为犯的第三个客观条件“不作为导致结果发生或危险”,虽是不作为行为,但不能构成不作为犯罪。死亡结果归因于之前的过失作为行为,应以重大责任事故罪(包容过失致人死亡罪)论处,系作为犯。选项A错误。
选项B,先前行为盗伐树木作为行为砸中他人,创设风险;后行为不救助,是不作为行为。一看因果关系。不立即救治将致人死亡。死亡结果与不救助行为有因果关系。二看能否合并评价。后行为可独立构成不作为故意杀人罪,不能被先前的盗伐林木罪所包容。前后两罪应数罪并罚。选项B正确。
选项C.考查作为义务的有无判断。甲带邻居小孩出门,因甲因临时监护法律行为而产生救助义务.相当于临时监护人,对于小孩有救助义务。尽管小孩失足跌入粪塘系本人行为造成,但甲基于临时监护人的身份应无条件地救助,其有能力而不及时救助造成结果即可构成不作为犯罪。选项C正确。
选项D,乱扔烟头的先前作为行为创设风险,后续的不扑救行为系不作为行为。一看因果关系。扔烟头之后还能扑救,火灾结果与不扑救行为具在因果关系。二看能否合并评价。后行为导致的是故意放火的结果,不能被之前失火行为所包容,后行为可独立构成不作为放火罪。选项D正确。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qlex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刑法题库法学类分类
0
刑法
法学类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选项中,属于企业商业秘密的有()
根据我国《商标法》,下列选项中,属于注册商标构成要素的有()
依知识产权的地域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下列选项中,可为我国《著作权法》所保护的是()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下列选项属于职务作品的有()
根据我国《商标法》,未经注册商标权人同意,他人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更换标识后的商品投入市场的行为属于()
股份有限公司A因与郑某、电器公司B发生商业秘密侵权纠纷,向法院提起诉讼。A公司诉称:被告郑某在原告公司工作期间,掌握了原告的电力线载波机技术;而被告B公司采用以技术入股的利诱手段,利用郑某非法提供的技术秘密生产电力线载波机,侵犯了原告的商业秘密,请求法院依
某服装公司1995年以“宏达”作为公司名称在本市注册登记,次年又以“宏达”作为西服商标在国家商标局核准注册。根据有关规定()
对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可处以罚款。这种制裁称为()
下列关于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合理使用和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随机试题
下列化合物不属于体内糖异生原料的是
特别法是指()。
下列业务中,不属于工程咨询服务范围的是()。
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为()。
物业管理投标程序包括:(1)准备投标文件;(2)项目评估与风险防范;(3)评标;(4)接受招标方的资格审查;(5)获取招标信息;(6)签约并执行合同;(7)收到中标通知书。这几
根据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规定,临时存款账户的有效期限最长为()。
下面有关国家结构形式的说法错误的是()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将考生文件夹下MICRO文件夹中的文件XSAK.BAS文件删除。
MusictoYourGearsMusicmaysoothethesavagebreast,butitcanalsodamageyourhealthwhenyouareatthewheel.(A)Recentr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