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班级正在开展主题活动“我爱我家”。一天,进行结构游戏时,小贝说想搭个房子。仔仔说想搭个滑梯。杨老师说:“那你们搭个幼儿园吧。”孩子们迟疑了一下,说好吧。于是他们为搭建幼儿园而忙碌起来。不一会儿大家就用大积木搭出了高高的幼儿园墙体,就在屋顶将要搭建成功的

admin2020-04-12  31

问题 最近班级正在开展主题活动“我爱我家”。一天,进行结构游戏时,小贝说想搭个房子。仔仔说想搭个滑梯。杨老师说:“那你们搭个幼儿园吧。”孩子们迟疑了一下,说好吧。于是他们为搭建幼儿园而忙碌起来。不一会儿大家就用大积木搭出了高高的幼儿园墙体,就在屋顶将要搭建成功的时候,由于孩子们的身高不够,盖屋顶的积木没放好滑了下来,整个墙体都垮塌了,孩子们反复尝试几次后还是不成功,非常沮丧。正当他们想放弃时,杨老师走上前说:“你们想想班里有什么东西可以让我们迅速长高呢?”豆豆左看看、右看看,突然惊喜地说:“我们可以用凳子把脚垫高。”于是他们迅速搬来了两个凳子,搭好墙体后,站在凳子上准备盖屋顶。这时,杨老师微笑着走过来帮助扶稳凳子,孩子们终于成功了。
  结合上述案例,分析教师在幼儿游戏时三次介入的时机是否适宜,并说明原因,再结合日常实践,论述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时的适宜性策略。

选项

答案(一)教师第一次介入时机不适宜,第二次及第三次适宜。   一般来说,当幼儿出现以下情况时教师适宜介入幼儿的游戏: ①幼儿游戏时遇到困难、挫折,或对游戏失去兴趣,即将放弃游戏意愿时; ②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产生认知冲突时; ③游戏中出现不安全的因素时; ④幼儿主动寻求帮助时; ⑤游戏中出现不利于游戏开展的过激行为时; ⑥游戏中出现消极内容时。 因此: (1)杨老师的第一次介入的时机是不适宜的。案例中,幼儿正在根据“我爱我家”的结构游戏主题,积极地进行表达意愿,教师却使用命令性的语言“那你们搭个幼儿园吧”,来否定和打断幼儿的游戏意愿,导致幼儿兴趣缺失。因此,其介入时机过早,且介入方式不合理。 (2)杨老师第二次介入的时机是适宜的。在幼儿遇到困难、挫折,逐渐失去兴趣,需要帮助的时候,杨老师通过言语指导“你们想想班里有什么东西可以让我们迅速长高呢”,解决了幼儿的游戏困境,使得游戏顺利进行下去。 (3)杨老师第三次介入的时机是适宜的。在幼儿的游戏中出现不安全的因素的时候,“杨老师微笑着走过来帮助扶稳凳子”,确保了幼儿的安全,也使得游戏成功完成。 (二)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时适宜性策略有: (1)参与式介入 ①平行式介入法。指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的或不相同的材料和情节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儿童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作用。当幼儿对新玩具、材料不感兴趣、不会玩、不喜欢玩时,或只喜欢玩某一款游戏,而不喜欢玩其他游戏时,教师可用这种平行式介入的方式进行暗示引导。 ②交叉式介入法。指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游戏,以游戏情节需要的动作、语言来引导儿童游戏的发展。当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时,教师则扮演配角,根据幼儿的游戏行为做出反应;如果教师认为应该对幼儿游戏加以直接指导,则可以根据游戏情节的发展,摆出相关的问题,促使幼儿去思考。当教师和幼儿都感觉很快乐时,就该退场了,而不能待太久。 (2)材料指引 材料指引是指通过教师为儿童提供材料,引发游戏的兴趣,促进游戏的延续和提升的方法。材料可以是实物(成品、半成品和废旧品)和图片、图书等。 (3)语言指导 语言指导是教师通过运用“询问式”“建议式”“鼓励式”“澄清式”“邀请式”“角色式”“指令式”等不同形式的语言指导儿童游戏的方法。“指令式”这种方法很容易破坏幼儿的游戏气氛,因此,一般情况下不宜多用。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uPvq777K
0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