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生活中的透镜”的内容标准:“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中的应用。” 材料二:图10为初中物理某教科书“生活中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生活中的透镜”的内容标准:“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中的应用。” 材料二:图10为初中物理某教科书“生活中
admin
2021-04-06
34
问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生活中的透镜”的内容标准:“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中的应用。”
材料二:图10为初中物理某教科书“生活中的透镜”一节中的某一演示实验装置和原理图。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透镜和三条特殊光线的画法。
任务: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生活中的透镜”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
选项
答案
教学设计如下: 生活中的透镜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投影仪的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了解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并能简单地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的主要特征,模拟投影仪成像时物距与像距的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通过投影仪的成像,综合分析得出其成像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师:(知识点衔接)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观察学习了生活中的透镜之一——照相机。谁能总结一下照相机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其成像具有什么特点? 生1:老师我来回答第一小问,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制成的。 师:回答正确。第二小问谁采回答?(大家纷纷举手准备抢答,老师巡视后)生2你来回答。 生2: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物体位于镜头二倍焦距以外,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实像住于透镜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间。 师:总结得非常好,大家掌声鼓励一下。 全体:(掌声)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投影仪 师:照相机的原理我们先总结到这,现在我们一起采研究学习课堂上老师经常用的演示装置——投影仪。 大家一起看演示实验。 师:(介绍仪器装置,边做实验边介绍操作过程),现在老师把投影仪上面的平面镜(反光镜)取下,然后将投影片放在载物平台上,接下来调整镜头距离投影片的距离,大家注意看天花板成像情况,你们看到这个像有什么特点? 全体:(大家全部抬头看后,异口同声回答)这个像是一个放大的实像。 师:回答正确。(提醒)大家注意我开始调整镜头到投影片的距离,大家注意观察像的大小如何变化。第一次,老师使镜头逐渐远离投影片,也就是说物距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大家看到像大小如何变化? 全体:像逐渐变小啦。 师:是的。(继续启发大家观察思考),有谁知道这时的像距是指哪段距离?又如何变化呢? 生1:老师我知道,像距就是镜头到天花板的距离。当物距增大时,像距逐渐减小,成的像也逐渐变小了。 师:总结得非常精确。接下来大家在看第二种情况。老师使镜头逐渐靠近投影片,也就是物距逐渐减小,大家看到什么现象?对比第一种情况做进一步分析。 全体:像逐渐变大了。 生2:(举手)当物距逐渐减小时。像距逐渐增大,像的大小也逐渐变大了。 师:非常好。谁能将投影仪原理从成像规律入手精准地描述一下。 生3:物体距透镜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间,在透镜的另一侧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且当物距在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间调整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的大小也将变大;反之,物距增大,像距变小,像的大小也变小。 师:生3总结得非常好。 师:老师在教学中经常用投影仪为大家展示课件,除此之外大家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投影仪? 生:开学典礼时在大礼堂见到过。 师:没错。大家要学会将物理原理跟生活实际相联系,并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 2.放大镜 师:接下来请大家把手中的放大镜放在课本上,适当调整距离,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课本上的字被放大了。 师:在玻璃板上滴一滴水,做成一个水滴放大镜,用它来观察课本上的字,你看到了什么? 生:用水滴放大镜观察课本上的字时,字也被放大了。 师:通过以上的实验现象,你能总结出放大镜的成像规律吗? 生:放大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体经放大镜成放大、正立的像。 环节三:小结作业 1.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现在我们一起整理一下它们的成像规律吧。(板书) 生: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布置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把练习册中本节课的相应习题做一下。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urJ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教师在讲授“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时,采用概念图的形式进行小结,这种结束方式属于()。
材料: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科书,在每一节的起始都为学生创设了一定的情境和问题:有文有图,引导学生进入积极学习的状态,这就是“问题探讨”栏目。(1)为什么要设置“问题探讨”这一栏目?(2)在实际教学中,“问题探讨”栏目是每节课必须要完成的吗,使用
我国自主研制的复制型艾滋病疫苗是把艾滋病病毒的RNA的几个重要片断经某种处理后插入天花病毒的DNA中,形成重组病毒疫苗。该疫苗在人体内具有复制能力,产生的抗原蛋白可以持续刺激免疫系统,使人产生较强的免疫能力。在该疫苗研制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植物甲具有极强的耐旱性,其耐旱性与某个基因有关,若从该植物中获得该耐旱基因,并将其转移到耐旱性低的植物乙中,有可能提高后者的耐旱性。问题:理论上,基因组文库含有生物的________基因;而cDNA文库含有生物的________基因。
高密度水产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图9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问题:鱼塘大量投饵后,水体常会出现有害的硫化物,这些硫化物最可能是饵料中的分解产生的。
将图2中甲、乙、丙三支试管按要求处理(加入馒头是等量的)后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各滴入2毫升碘液,其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某中学生物教师对“血液循环”的教材分析如下:血管是体内物质运输的管道系统,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这部分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心脏观察的分组实验的指导与组织,心脏的结构是本节的重点,心
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雄果蝇经减数分裂产生了甲、乙两个异常精细胞,精细胞甲的基因型和性染色体组成为aYY,精细胞乙的基因和性染色体组成为AXbY。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在某版本高中生物教材“细胞生活的环境”一节中,“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部分的教科书内容如下:要求:(1)按照教材要求,设计一个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材料:以下是某教师关于“心脏的结构”的教学片段:师:今天同学们在体育课上跑了800米,跑完后同学们感觉身体有哪些变化?生:心跳加快,呼吸加快。师:人在运动后心跳加快,血液流动也在加快,通过血液运送到全身更多的氧和养料
随机试题
简述裂缝长期导流能力试验方法。
在五色主病中,青色主()(1996年第17题)
促进已吸收毒物排出的方法有
阿司米唑与红霉素合用可诱发心脏毒性的原因是
患者,女,18岁。疲乏,月经量多半年。面色苍白,皮肤可见散在出血点。检查:肝、脾肋缘下未触及,血红蛋白86g/L,白细胞2.8×109/L,血小板4.5×109/L,骨髓增生低下,未见巨核细胞。其诊断是
口腔术后患者可以摄入的饮食种类为
火灾风险评估根据评估对象的不同分为哪几类?
方程4x2一4(m一1)x+m2=7的两根之差的绝对值大于2.()(1)1<m<2.(2)3<m<4.
下列关于进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假定有如下情况语句:SelectCaseX能表示|X|>5的Case子句是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