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关于“导体的电阻”的内容标准为:“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金属导体的电阻与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定量关系。会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 材料二 高中物理某教科书“

admin2021-03-27  21

问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关于“导体的电阻”的内容标准为:“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金属导体的电阻与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定量关系。会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
    材料二  高中物理某教科书“导体的电阻”一节的部分教学内容如下。

    材料三  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已学过欧姆定律及电学基础知识等。
任务: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实验“探究导体电阻与其他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选项

答案教学设计如下: 探究导体电阻与其他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电阻定律的表达式R=ρl/S及表达式中各个量的物理意叉,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经历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深刻理解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在探究过程中,掌握实验、类比、比较等研究问题的方法。 3.通过观察电炉丝、导线等实物,猜测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经历发现问题、合理猜测、设计实验方案和获取数据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方法。 4.在探究电阻定律的过程中,体会探究过程的严谨性,具有尊重数据、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知道导体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 2.教学难点 用控制变量法来探究导体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师:我们之前学习了欧姆定律,它的内容是什么呢? 生:I=U/R。 师:能不能通过改变电压或电流来改变导体的电阻? 生:不能,因为电阻不是由电压和电流决定的。 师:那么,导体的电阻由哪些因素决定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复习知识时察觉到问题的存在,这就是一种问题情境。然后提出:导体的电阻由哪些因素决定?更进一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探究热情。 2.新课讲授 师:(用多媒体显示电炉丝和导线并展示实物电炉丝和导线)能不能用电炉丝当输电线使用?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电炉丝的电阻太大。 师:通过观察电炉丝和导线实物,猜想两者有哪些不同点。决定电炉丝的电阻比输电线大的因素是什么? (学生讨论) 生:形状、长度、材料、横截面积、颜色、温度…… 师:在上述这些不同点中有些是相互联系的,能否整理归纳? 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合并)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有关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教师提供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感性素材:电炉丝和铜线。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大胆猜测导体电阻的可能相关量。通过讨论、分析、归纳,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下面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来探究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以及温度的关系。电阻与这么多因素有关,我们如何来研究呢? 生:用控制变量法。 师:在什么实验中也曾经用过这个方法? 生: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用过。 (控制变量法,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 师:请同学们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各小组之间可展开讨论。 (学生讨论后各组发表意见,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实验方案) 第一,可以在保证电流一定的情况下,电阻丝的长度分别为l0、2l0、3l0、4l0时记录电压的关系,从而研究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 [*] 第二,可以在保证电流一定的情况下,导体的横截面积分别为S0、2S0、3S0、4S0时记录电压的关系,从而研究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第三,可以在保证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的情况下,则由不同材料制作的电阻的电压和电流关系,从而研究电阻和材料的关系。 学生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1(电流一定,研究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表2(电流一定,研究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表3(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研究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中。 师:(分析总结)从表格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R与l成正比;R与S成反比;铁的电阻比合金的电阻小,说明电阻和材料有关。 实验结论:(1)R与l成正比;(2)R与S成反比;(3)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师: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得出定律,并予以修正。 生:导体的电阻R跟它的长度l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还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即R=ρl/S。 师:这就是电阻定律。公式中的ρ,我们把它称为电阻率,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分析:当l=1m,S=1m2时,ρ的数值就等于这种导体的电阻,因此ρ反映了材料的导电性能。ρ的数值越大,导体的导电性能越差。 (通过教材中列表,学生了解常见材料的电阻率数值) 3.课堂小结 让学生从三方面进行总结:(1)需要掌握的知识点;(2)掌握概念、规律时应注意的问题;(3)本节课学到的方法。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wwJv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