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用通货膨胀相似性来判断最适度通货区的理由及其不足。

admin2019-08-11  17

问题 简述用通货膨胀相似性来判断最适度通货区的理由及其不足。

选项

答案1970年和1971年,哈伯勒(G.Haberler)和弗莱明(J.M.Fleming)分别提出以通货膨胀率的相似性作为确定最适度通货区的标准。他们认为,国际收支失衡最可能是由各国的发展结构不同、工会力量不同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差异造成的。 根据货币分析法,国际收支失衡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在固定汇率安排下,国内货币扩张会使居民的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从而通过国际收支逆差来输出货币,使货币市场出清。如果通货区内的各国因经济结构等因素能经常使通货膨胀率一致,那么,各国货币的供求状况也就会一致。当出现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情况时,各国就无法在区内通过国际收支来调节货币余额,却可以通过与区外国家的汇率浮动来改变货币需求,从而实现货币市场均衡。这样就可以在区内汇率固定的同时,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和货币市场均衡。 通货膨胀相似性标准的缺陷在于:首先,在理论上,货币分析法中关于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以及市场具有完善的传递超额需求的机制等假定前提都存有争议,从而国际收支失衡并不一定是调节货币余额的表现;其次,事实证明,通货膨胀不一定是国际收支平衡的主要原因,以它作为最适度通货区的唯一标准是缺乏依据的。例如,20世纪60年代,美国、加拿大和西欧的通货膨胀率差异非常小,但西欧出现国际收支逆差,而加拿大也几次对美元实行浮动(同样表示了国际收支失衡的压力)。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实际上是由各国经济结构差异、国际交换关系不平等、劳动生产差异、利率差异和通货膨胀差异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前面几项因素有时甚至是更加重要的,因此不能用单一的通货膨胀率指标来证明通货区的合理性。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y1Ia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