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高中学生教学内容:音乐鉴赏《沂蒙山小调》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 (2)针对教学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其中至少

admin2021-07-29  33

问题 请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高中学生教学内容:音乐鉴赏《沂蒙山小调》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
    (2)针对教学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其中至少包括2个课堂提问。
    (3)针对(2)中的主要环节,写出设计意图。
        

选项

答案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感受歌曲中沂蒙山风光的美好,培养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民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讨论、学唱、创编等方式,提升音乐鉴赏能力与表现能力。 【知识与技能】学习鱼咬尾的创作手法;能用明亮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一字多音”的拖腔,感受歌曲悠扬高远、优美抒情的韵味。 【难点】运用鱼咬尾的创作手法进行创编。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请欣赏下面一段视频,并回答问题:这段说唱音乐属于哪个地方?展现的是什么艺术形式?(聆听音乐片段山东快书《武松打虎》) 教师介绍山东快书:山东快书起源于山东临清、济宁、菏泽、兖州一带,它的伴奏乐器是两块相同的竹板或铜板,语言节奏性强,以快节奏击板叙唱。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山东,感受那里的独特音乐文化——民歌。 (二)新课教学 1.欣赏《沂蒙山好风光》的录像片,请学生回答: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一群人在扭秧歌,看到农民伯伯在割稻子,还有红红的高粱) 教师:说起山东,不知道大家对它有多少了解,请大家交流一下,把你知道的山东介绍给大家。(山东有高粱、红枣、泰山、趵突泉) 教师示范山东话,并提问这句话有什么特点。随后再示范广东话,并提问广东地区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学生探讨后发言) 教师总结: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方言,这些不同的方言对于音乐风格,尤其是民歌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2.欣赏歌曲《沂蒙山小调》,分析演唱特点。(演唱时有些字加了儿化音,如:“草低儿”,演唱者独特的音色和儿化音、滑音的运用,使歌曲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同时也体现了歌唱者赞美自己家乡的自豪感) 3.学唱歌曲。 (1)演唱练习(第一次) 学生随着音乐,用“Lu”哼唱旋律,哼唱时思考歌曲分为几个乐句。(四句)随后出示旋律谱,学生用“Lu”跟唱、做律动。 (2)演唱练习(第二次) 练唱第一段歌词,请思考歌词有什么特点?歌词分几句?教师弹奏钢琴,学生练唱歌曲的第一段歌词。(歌词可分为两句)歌词是两句,旋律又有四句,这不就有矛盾吗?谁能回答这个问题?(歌词也分为四句,“人人都说”这里分一句,“沂蒙山好”再分为一句……)人人都说沂蒙山好,这句话能否分开?(不能)歌词只有两句,刚才老师在念歌词时少了什么?(衬词)如果这样演唱“人人都说沂蒙山好……”(老师在演唱时去掉了衬词)行不行?(不行)为什么?(没有显现出民族的特点,不怎么优美,不能淋漓尽致地把山东人赞美自己家乡时的那种情感表达出来)衬词在民歌中是有很大的烘托感情色彩的作用,同时也是地方风格的体现。大家注意到“沂蒙山好”的“好”字唱了几拍?(五拍) 投影板书:一字多音的拖腔和衬词是民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3)演唱练习(第三次) 教师带领学生练唱第二、三段歌词并提出要求,注意模仿山东的风格。教师弹奏钢琴,学生练唱歌曲的第二、三段歌词。 教师:请你们找出歌曲每一句的最后一个音。[*] 教师演唱两种不同结束句让学生比较,让学生分析哪种更好听。 (4)演唱练习(第四次) 这首民歌最初只有三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们为了表示对党的热爱、对新生活的赞美加进了第四段歌词。练唱第四段歌词。四个字的汉字接龙游戏。(优美委婉一婉转动听一听而不厌一艳丽多彩一彩色缤纷……)这个游戏有什么特点?(首尾相接)大家哼唱一下旋律,看看我们今天学唱的这首歌曲中和这个游戏有什么联系?(歌曲的旋律中也是首尾相连的)这个游戏在音乐中有一个很有趣的名字——鱼咬尾。鱼咬尾是指前一句旋律的结束音和下一句旋律的第一个音具有相同的结构,也叫衔尾式、接龙式,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结构形式,也是音乐的一种创作手法。 (三)拓展欣赏 (1)欣赏舞剧《沂蒙颂》片段。 教师:沂蒙山是革命老区,在过去的革命斗争中老区的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应该永远把它铭记在心。沂蒙山有一位英嫂用自己的乳汁挽救了一位解放军伤员的生命,我们的艺术家把这个动人的故事用芭蕾舞的形式搬上了舞台。请大家欣赏舞剧《沂蒙颂》中英嫂的主题。听听这段音乐与我们今天学唱的民歌之间有什么联系。(相同的是骨干音没有变,鱼咬尾。每句的最后一个音没有变……不相同的是节奏、节拍) (四)创编 这两首作品都是取材于这首山东民歌。通过比较分析,我们了解到作曲家在创作中所使用的一些手法。现在我们也来运用这些手法,尝试创作两句旋律短句。 学生分小组讨论创作,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创作的过程。随后每组上台进行展示,教师给出评价。 (五)小结作业 民歌是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老百姓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也是艺术家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热爱它、了解它,使之得到继承、弘扬和发展。课后请同学们寻找你们家乡的民歌和大家一起分享。 【设计意图】 在新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方言感受不同地域的风格特点,在学唱歌曲中,分析歌曲的演唱特点,并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出“鱼咬尾”的旋律创作手法,使学生熟悉并掌握。随后引导学生分组创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进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在小结环节,引导学生弘扬民族音乐的伟大传统,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yGXv777K
0

最新回复(0)